“黎人采香,先听后采,百岁深岩老树根,敲根听水沉存。”这幅重约20斤,总高66厘米,最宽处直径46厘米的香体上,雕刻了海南黎族人民采香、品香、狩猎、跳竹竿舞等场景,让不少观赏观众连连赞叹。
这个珍品的背后,还隐藏着收藏家张晓武与海南结下情缘的故事。
2012年,一场台风把海南尖峰岭地区的一棵沉香大树刮倒了,香农找到了张晓武,要把这棵沉香树的树头卖给他。张晓武买下了这个树头,刨出了20多斤的黄熟香,油脂均匀分布在香体的各个部位,极为罕见。
“当时就一直在想,应该把这块沉香做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张晓武说,当时有人建议雕刻成十八罗汉,还有人建议雕成观音,他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首届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黄黎祥苦思冥想了几个月,后来在海南省博物馆偶然看到了《琼黎风俗图》画册,里面描绘海南岛黎族采香的场景,由此有了创意。
“这个作品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创作,当时真的是不分日夜,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全神贯注投入创作中。”黄黎祥说,为了真实、全面体现出黎族人民的采香场景,他查找了很多的历史资料,了解黎族人的生产、生活历史,以及海南沉香的种植、加工历史,要在作品上全面体现出黎族人寻香、采香、品香整个过程。
在这块沉香上,有茂密森林、茅草屋、牛车,场景多样;有的黎人攀援上树采香,有的立于树下接香,都只如手指大小,但人物肌肉凸起,眼珠灵动,似有神采。“这是我十多年前的作品了,今天又看到,我真的心潮澎湃。”黄黎祥说。
“这个作品已经在东莞沉香博物馆放了十年了,这次大会把它请回来了。”张晓武说,这块香的本身价值、创意、重量代表了海南沉香文化。“我现在有个心愿,就是等我以后老了,跑不动了,就把这个藏品送回海南省沉香花梨博物馆,让它回家,让后人能看到这个精美的作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