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沉香首页 频道列表

唐朝皇家梵香来自何方?中国考古团队最新研究揭开谜团

2022-05-183320
法门寺作为唐代皇家寺院,其地宫内供奉的香料缘自本土还是来自何方?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不过,因香料难以长期保存,遗址少有实物出土,对其成分、来源的分析工作更是开展较少,相关谜团一直待解。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故宫博物院与法门寺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团队,最新完成对唐代皇家寺院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三类香料样品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初步揭晓唐朝皇家供养舍利香料的成分、来源以及“和香”之谜。
 
  这项香料考古研究重要成果论文,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已获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对于探究唐代皇室和佛教用香,以及古代“和香”技术如何演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门寺出土香料为相关考古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论文通讯作者、国科大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介绍说,香料广泛用于宗教、礼仪等精神信仰和医疗健康领域,以及诸多世俗生活之中,自古以来就为世人所重。中国唐代稳定开放的社会环境造就对外交流空前繁荣,大量外来香料经由陆海丝绸之路运抵中国。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香料为研究唐代香文化、香料贸易,以及佛教用香与舍利供养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法门寺位于陕西西部,因供奉佛骨舍利而常受到唐朝皇室礼敬,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代法门寺内建四级木塔,于明代改建十三层砖塔。考古人员1987年发现唐代塔基、石室地宫建筑,以及佛指骨舍利和大量制作精美的金银器、漆木器、琉璃器、秘色瓷、丝织品、石刻、香料等珍贵文物。
 
  佛教对香极为推崇,在各类佛事活动与修行仪轨中都离不开香的使用,佛教至唐代发展隆盛,在对舍利的迎逢与供养中,香料更是不可或缺。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唐懿宗举行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迎佛骨活动,翌年唐僖宗将舍利送还于法门寺地宫,皇室贵族以及佛教僧徒供奉的物品均随佛骨埋藏于塔下地宫,1987年考古发现的文物中,不乏瑰丽华美的熏香、盛香器具以及珍贵香料。
 
  三份香料样品均发现于法门寺地宫后室
 
  论文第一作者、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任萌博士说,本次研究中的三份香料样品均发现于法门寺地宫后室。
 
  样品一为黄色块状,取自“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是唐懿宗供奉的舍利容器“八重宝函”之第七重,“八重宝函”是地宫内最重要的供奉物之一,八个宝函层层相套,最外一层是木制,出土时已残损。
 
  样品二呈植物根干状,取自“智慧轮壼门座盝顶银函”,函体正面有錾文,显示其为大兴善寺智慧轮于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八月为盛佛真身舍利而造的一组舍利容器(共二重,金函、银函各一),“智慧轮”为晚唐密教高僧,并参与主持法门寺最后一次迎佛骨活动。
 
  样品三取自“双鸿纹海棠形银香盒”,盒体状如海棠,盒内装有棕褐色粉末,较为松散,从其断面的显微照片中可以观察到部分浅黄色颗粒,暗示该样品可能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
 
  唐懿宗供奉黄色香料为榄香脂属首次发现
 
  任萌表示,研究团队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对三份香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宝函之第七重内放置的黄色香料(样品一)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所产的榄香脂,此类香料为目前中国首次发现。
 
  榄香脂的来源较广,以生长于菲律宾地区的吕宋橄榄树所产的马尼拉榄香脂最为常见,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的爪哇橄榄树也可以获取榄香脂,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有白榄、乌榄等橄榄树。榄香脂呈不透明的浅黄色,香味浓郁,类似松树和柑橘,适合在佛教仪式中使用,但唐代古籍中未见有关“榄香”的明确记载,暗示这一时期中国对榄香脂的使用较少。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榄香呈浅黄色,杂质少,可能来自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也不排除来自中国福建、台湾、两广等南方边地的可能。样品一在出土时曾被误认为是乳香,并在发掘报告有相应记载。
 
  任萌称,由于树脂类香料缺乏植物形态特征,又多产自域外,常常会给考古研究带来困难。这次研究提供了中国首次发现榄香脂的证据,也是榄香脂在中国用于佛教供养的最早物证,唐懿宗将其置于规格极高的八重宝函内,用于供养佛骨舍利,足见其珍贵。
 
  乳香及其制品最晚在唐代已输入长安
 
  另两件香料样品研究分析结果如何?任萌介绍说,晚唐密教高僧智慧轮供奉的银函内放置的木质香料(样品二)为沉香,由于该样品内部沉积大量树脂,致使其形态特征不明显,难以通过显微观察对其进行种属鉴别。研究团队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其内树脂,在萃取物中检测到大量沉香结香部分的特征化学组分——“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
 
  沉香是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来源既有中国海南、广东、福建等地的国产沉香(又称白木香),也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等地的进口沉香。根据《唐六典》等文献,唐代时国产沉香(白木香)作为土贡已被列入制度,此外,通过朝贡、贸易等方式,亦有大量进口沉香不断输入中土。
 
  至于双鸿纹海棠形银香盒内放置的香料(样品三),研究团队从中同时检测出木质素的裂解产物、沉香的特征标记物以及乳香的特征标记物,由此可见,样品三是将沉香木与乳香磨成粉后混合制成,也是目前中国古代“和香”较早的物证。
 
  任萌指出,乳香是橄榄科乳香属植物所产树脂,主要分布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以及印度等地。乳香也是佛教中十分常见的供养香料,广泛用于佛事活动中。关于乳香何时开始传入中国,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考证,不过,此次样品三的研究充分表明,乳香及其制品最晚在唐代已输入长安。
 
  见证唐代丝路畅通香料贸易繁荣佛教发展
 
  杨益民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进入中土的香料品种增多,在外来香料大量输入后,中国出现复杂多样的“和香”方式,“和香”即为混合多种香药,以其芳香的特征做成多种形式、多种用途的加工品,而且许多“和香方”是由佛经中习得。
 
  他表示,唐以前关于“和香”的史料记载寥寥可数,这次法门寺出土香料研究首次揭示唐代“和香”的主要原料,所用沉香与乳香均为佛经中的重要香料,其用途可能为佛教供养中涂香,沉、乳二香的组合也成为后世“和香”的基础,这对于探究佛教用香,以及古代和香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香料是丝绸之路上朝贡、商贸以及宗教活动的重要代表,对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香料中研究发现榄香、沉香、乳香以及唐代“和香”制品,“这些香料多产自域外,经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运抵古都长安及东都洛阳,并由帝王、高僧等将其献于地宫,用于供养舍利,是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畅通、香料贸易繁荣、佛教发展的历史见证。”杨益民说。(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北流|手植春光 共添新绿
3月12日,北流市六靖镇政府组织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党员群众及志愿者在大坡沉香产业园开展共植万亩绿地 共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主

评论2025-03-24119

宋代香文化发展及其医学临床上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随着宋代香文化的发展,中医学对香药的应用,比以前更加普遍了。如安息香、龙脑香、乳香、龙涎香、木香、没药、阿魏、沉香、苏合

评论2025-03-24121

沉香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沉香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

评论2025-03-24132

松旺镇射广村,漫山的沉香树绿意盎然
近日,走进松旺镇射广村,漫山的沉香树绿意盎然,散发着淡淡清香。基地负责人李跃介绍,自2009年起,射广村开始发展沉香产业,从

评论2025-03-24142

保安街道平安社区 开展“古韵传承 情暖平安”非遗香牌手作活动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华制香,是自然草本的智慧,是含蓄内敛的中式生活美学,是中华文化沉淀的逍遥意境。香牌,不仅仅

评论2025-03-24109

又查了!深圳海关查获濒危沉香木及其制品16.4千克
近日,深圳邮局海关在出口快件中查获沉香木及其制品16.4千克。深圳邮局海关在对出口快件开展监管时,发现一票包裹机检图像异常,

评论2025-03-24135

“嗅觉经济”持续升温,中式香熏受宠,天然健康成趋势
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曾这样描述气味对于人类感情的独特作

评论2025-03-24114

以香为媒,叙中瑞友谊长“香”
一缕幽香穿越千年,一场对话联结中瑞。3月12日,在位于常州高新区的奇华顿香精香料(常州)有限公司,遇鉴CND之香香遇鉴主题沙龙

评论2025-03-15168

泉州永春|香制品体验成新宠 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泉州市永春县达埔镇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如今,香制品体验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感受香的独特

评论2025-03-15153

以“沉香”之名涉嫌生产销售假药 汨罗1人被刑事拘留
近日,汨罗市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大队(以下简称食药环大队)在岳阳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的指导下,成功破获一起涉嫌生产

评论2025-03-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