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劝人不必太贪恋、太贪求;相反地劝人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要能挣脱这些名枷利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财富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充实与否,祗有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才能欢度心安理得的人生。
人的一生充满悲欢离合,苦难灾病,但这并不代表生命只有痛苦, 对生命而言, 人一生所追求的是真正的快乐(证悟); 因为痛苦是威胁快乐的主因, 所以佛教认为只有彻悟了痛苦的根源, 并给予离苦的方式, 从而解脱, 达致证悟.
什么是悟道?
佛家对于悟道的层次非常高,是指超脱六道,看破红尘,参悟世间真理即为悟道最高境界,对于寻常人确实有些难。而“道家”的悟道指“修身悟道”修身养性,感悟人生。只有修身养性,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修身悟道是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感悟世情,认知社会,以最终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升华,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正所谓民亭悟句“修身悟道鉴华糟,前承后照;著书立言当休闲,颐养天年。”
在《论语》中,记录着一段曾子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这便算是道家的悟道,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要做什么?时刻反省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
禅茶道总是相辅相成的,以前的制壶大师们也会把对于道的感悟制成壶,于是最早的一款悟道壶,便被传承下来。
反悟道壶的故事:
相传:
有一个制壶的人,为了寻求灵感上山求道解答心中困惑,好不容易到达山顶庙前的时候,看到一个和尚坐在山泉边烧水喝茶。
于是,制壶的人就好奇的上前问道:“大师,其他人都在大堂中念经,为何您在此处喝茶呢?”
大师拿起小杯细细品了一口,然后放下杯子给自己满上,又给制壶的人倒上了一杯“施主,千里迢迢赶来,想来也是累着了,不如先歇一歇,喝口茶水再进大殿吧。”
制壶的人接过小口杯,定眼一看“清水一杯!”便问大师:“这……”
大师摆摆手“清汤也好,茶水也罢,只要能解渴,又有何不可!就像这把悟道壶,正的也好,倒的也罢,只要能盛水就好,重要的不是它怎样,而是你希望怎样。”
制壶人恍然大悟,心道原来如此。正想感谢大师,还没来得及开口大师便道:“既然心中困惑已消,喝完这口茶便下山去吧。老衲也要回大殿之中念经颂佛了。”
后来制壶人回去后就做了一把悟道壶。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所谓正也悟道,反也悟道。就像是人生,其实世间上大多数人本质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是路不同,你不能说自己是对的,更不能说别人是错的。这就是正也悟道,反也悟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