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有可能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笋尽禅味
松杉真法音。
——苏东坡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招隐寺内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洛阳古道一茶亭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上饶陆羽泉联
三分钟教你了解普洱茶
冬季大家喜欢饮用熟普、红茶和老白茶这种茶性温和的茶,今天小编先带大家了解一下普洱。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
评论2017-10-173551
禅茶文化的八个境界
所谓茶文化,其实什么都不是,一个空名头,但是真正面对茶,你能有自己感悟,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无非是
评论2017-10-1210109
遇见一个雅趣的自己!
烹茶幽香,器皿静美,光影斑驳,路口的车水马龙恍若隔世。我们走的太快,但或许已经停不下来。那就罢了,止语半日,熏一袖茗香,
评论2017-10-123660
九种人,一定要多喝茶!
1、常喝酒的人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是宴,喝酒交际成为每个成年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知道少量饮酒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但如
评论2017-08-113655
茶的传统功效
茶,已被公认是最好的饮料。人们长期的饮茶实践充分证明,饮茶不仅能增进营养,而且能预防疾病。数千年来,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
评论2017-06-099547
再这样喝茶,你的肾就没了
肾如同人体的根,再继续这样喝茶,你的肾就没了。茶为药用历史悠久,简单来讲,喝茶对肾的影响是以好的效果为主的。但凡事都有两
评论2017-05-223638
什么是贡茶
一、什么是贡茶贡茶其实是古代宫廷用茶,专供皇宫享用。既然是皇室贵族所享用的茶当然是要精益求精,无论是栽培环境、茶树品种和
评论2016-04-072510
茶的性能与妙用
茶叶之所以受到中国僧人的青睐,并逐步风靡世界,成为世主要饮料之一,是与她优良的品性和奇妙的功用分不开的。茶树性喜湿润和微
评论2016-03-283376
茶是智慧人的饮料
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
评论2016-03-253585
春节之后 这些茶养护肠胃
大麦茶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清凉饮料,把大麦炒制成焦黄,食用前,只需要用热水冲泡就可浸出浓郁的香茶
评论2016-02-24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