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福报。从神农口中的救命仙草,到陆羽踏遍茶山,辨识天下名泉之后所呈现的《茶经》,再到宋徽宗亲手点制的绿翠飞白,直到黎民百姓的开门七件事……茶,带给我们安顿当下的智慧和平衡生命的能力。
* * *
我们禅宗讲“禅茶一味”,通过喝茶,到底怎样让这个禅和茶结合起来呢?
申时是一天中最好的喝茶时间
* * *
禅宗讲,活在当下,将全部身心置身于当下的时候,没有任何妄念、分别,心就是清净的,宁静的,安详的。
同样,我们喝茶,当我们把生命投入到喝茶的当下的时候,用全部身心喝下这碗茶,没有杂念和妄想,那就是在体验禅的自在与宁静。
饱不喝 | 饿不喝 | 温不喝 | 烫不喝
浓不喝 | 淡不喝 | 多不喝 | 少不喝
知道了喝茶的最佳时间与要领
下面正式进入喝茶环节
第一碗茶汤入口,带走了口腔及喉咙里的杂气和杂味;嘴巴、喉咙得到滋润,清新舒适。
第二碗茶汤让我们的心情放松,所有的情绪都来自于我们的心念,因此放松心情,放下杂念,让自己投入在一杯茶中。
* * *
我们生命的当下就在这种气氛当中。虽然只是一瞬间,但是一瞬就是永恒。
此时茶汤运行到腹部,促进胃肠的蠕动,带走胃肠消化不掉的多余物质,为身体做减法。
* * *
其实,我们的生命也需要做减法。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多,但想要的却很多,正因为想要的太多,才给我们的生命增加了太多的负担。
这个“想要的”,往往是我们的妄念、妄想。当我们为身心做减法的时候,把干扰生命的这些杂质扔掉,大家来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那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茶汤参与身体气血循环,使全身发热、气脉舒畅,毛孔打开,微微发汗。身体在静止中,细胞在做含氧运动,快速而不受干扰,身体产生内动力,动静结合。
* * *
佛教讲“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将自己的身和心调整到恰到好处,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我们再来面对这些烦恼时,心就不会随便为其所扰。
不仅静坐是休息,静静地喝茶也是休息。通过喝茶这种方式,让大家的心能够“清净”,没有贪嗔痴,或者说面对烦恼和贪嗔痴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抵抗力。
此时气走百骸,茶汤中的能量深入到我们的骨骼、关节,肌肉、舒适放松,茶起到疏通和促进的作用。百骸通畅,通经达络。春天生发的季节,用这样的方式喝茶,平津释燥。
* * *
佛教的修行方式有很多,可以诵经、念佛、打坐,还有喝茶。但是这些方式都是要为最终目的——心清净、息灭贪嗔痴来服务的。
喝茶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通过喝茶,通过营造喝茶的气氛,教给大家一个方法,让大家能够体验到一份宁静和安详。
茶在我们的体内流动,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肝主目,肝经得到疏理,眼睛就明亮湿润;肾主耳,听力得到提升,耳聪目明,神清气爽,当下就做茶仙。
* * *
禅宗讲“日日是好日”,就是说,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喜悦的、愉快的、自在的、安详的,而不是只有来到寺院才能够体验到这种气氛。
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面对各种杂讯,我们的心不静,甚至会慢慢迷失掉自我,会因为很简单的一件小事而生烦恼,更不要说面对一些人生的大事了。
寺院就是一个加油站,大家在路上开着车,开得久了,没有油了,就要找个加油站给自己加油,如果不加油,你的车子有一天会熄火的。
大家来到寺院参加活动,就是给我们的生命加油,来找回那个自我——就是禅宗所讲的找到本来面目。
找到了宁静和安详,你的生命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你不仅仅是茶仙,你当下就是佛。
七碗茶以后,不仅身体得到养护,思想和情绪也得到放松,感觉通体轻盈、杂念尽消、心平气和。七碗是一次茶修体验的基础茶量,要把茶喝到身体五心发热或是发汗,(五心即:两手心、两脚心和胸心)。这时,是不是脚底的涌泉穴能明显感觉到热度?涌泉穴是肾经的重要穴位,这个时候把茶喝透,排毒养身。
申时茶,借茶修为,以茶养德,回归内心,安顿平衡,用一杯茶照见自己!在一杯茶的世界里享受幸福和宁静。带着这一刻的美好回到当下,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