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二悟三友四气五性六味七情八难九香十德,茶道,犹如人生之道。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总是把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品茶,就是品你的人生。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人生亦如此,先苦才会后甜。喝一杯茶,拿起,放下。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当拿起一杯明知苦涩无比的茶,你是否能喝下?放下茶杯,你能否要放下对苦涩的回忆,风轻云淡?饮茶以客少为贵。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在茶中品出禅味来也
茶有四气 “气”指茶人饮茶后驻留在五脏六腑及口吻舌之间的气息,这种气息以平和、持久、甘香为机致,不但能益人体真气,而且能长养其浩然正气,故君子无故不撤茶器,用养气育得也。
一曰生气: 饮茶后有股清新生动的茶器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间,这既是大自然的生气,也是生命体的生气,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气。唯有生气,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动,心情得以宁静,生气之时意大矣;
二曰灵气: 茶气不仅要生动,更要鲜活,有流动的感觉,称之为灵气;
三曰正气: 茶气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稻之为正气。孟子日;吾善吾浩然之气,所养者,正气也;
四曰意气: 茶气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种慷概激昂的意气在,这不僅是对茶的要求,更是对茶人的要求。生气,一般饮茶者可得,灵气,对茶觉悟者可得,正气,修身养得者可得,唯有意气,非胸次坦然、思兼济天下不可得。
茶有五性 清:形神俱清。 洁:品质高洁。 和:温和脾胃,润择五脏。 长:长养精神,益气生津。 兴:提神醒脑,养生益智。
茶有六味 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无粗老之感; 软:无生硬之感; 厚:无淡薄之软。 对六味的要求:入口轻,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后味甘。
茶有七情 喜:使人心情愉悦。 爱:茶德仁,但‘哀而不伤’。 幽:发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发人真情。
茶有八难 一造,二别,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饮。 采焙不精,非造也,辩形认色,非别也; 镂金刻玉,非器也;幽暗无明,非火也; 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 不谙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饮也。
茶有九香 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濃、六烈;七逸、八冷、九真。
干茶清香、点茶香幽、壶盖香甘;沦茶香柔、盏底香浓、淋壶香烈;注茶香逸、凉后香冷、茶汤香真。
茶有十德 晚唐时期,刘贞亮将茶道精神称之为茶德,著有《饮茶十德》: 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
宜昌第三届御园禅茶文化节开幕
4月15日,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花栗树村第三届御园禅茶文化节举办,茶歌绕梁、茶舞蹁跹、茶芽滴翠、茶味飘香吸引了3000多名茶商、爱
评论2018-04-153737
茶何以能上升到“道“
茶何以能上升到道? 中国不仅是茶、茶文化的故乡,而且千百年来创造了最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不过若论将茶与宗教情操、艺术修养
评论2017-10-123040
自佛缘
禅在哪里?佛又在哪里就在当下,在生活中一切无不是道,无不真实禅心如莲花,是处处绽放的智慧赋予事物崭新的意义,如同吃茶去禅
评论2017-06-2311938
老茶的好需要你慢慢品
老茶是有灵魂的。普洱、黑茶,或是白茶,时间赋予了她们全新的生命,在岁月的历炼当中,还原了她们更富魅力的味道:每个阶段,都
评论2017-06-203019
茶道与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
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
评论2017-06-054533
禅茶一味,即茶即佛
茶,人在草木间。 人生百味中,生老病死,爱恨别离,阴晴圆缺 茶,苦、涩、香、甜,一苦二甜三回味 苦中带甘,苦后
评论2017-05-243129
禅茶即心茶
茶乃禅者之必需,在古时,僧人们坐禅时,通常会放一壶茶在身边,以对治昏沉。到今天,禅茶已经成了可以与道相契合的一种境界,成
评论2017-05-192747
令人惊叹的茶叶艺术品
在普通人眼里茶就是一杯饮品而在艺术家眼里茶可以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每一件都令人大开眼界茶叶书法这幅
评论2017-05-19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