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乃禅者之必需,在古时,僧人们坐禅时,通常会放一壶茶在身边,以对治昏沉。到今天,“禅茶”已经成了可以与“道”相契合的一种境界,成了高品位的文化人一种高雅气质的体现。而现在的僧人也还保留着喝茶的习惯。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茶才配得上这“禅茶”之名呢?有人说是龙井,有人云是毛尖,有的猜是碧螺春,有的则断言是铁观音……

禅者之意不在茶 心茶即禅茶
其实,禅者无分别,其所饮之茶,我称之为清净无染之“心茶”!真正的禅者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禅的境界中,都在品味心中之清茗,黄檗希运禅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嚼得一粒米;整日行,未曾踏得一片地。”禅者只观自心,不问外境,古德云“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不破一法,而又不为境所缚。禅者饮茶亦复如是,其意不在茶,而在乎自性清净之心也!世间之茶,可以色、味分别其优劣,“禅茶”看的却是禅者的境界。高者如赵州老僧,可以以茶为剑,斩断学人之妄想。《五灯会元》卷四记载:师(赵州从谂禅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赵州禅师语带禅机,“到此间”即可以指所住之寺院,也可指修行之境界,僧答“曾到”,如果是说曾来过此寺院,那根本未入禅门,也只能到门外喝口清茶了,如果是自认已到了禅者的境界,则“吃茶去”则是让其安心修道,照顾自己的“心茶”,院主以分别心,不明赵州之意,则“赵州茶”即是“德山棒”,痛打院主之妄想心,如目连之开山救母,赵州古德可谓是敲碎凡尘救心出,可惜院主根机未熟,不会师意。赵州以茶度人,可谓禅茶之最高境界也!
后来之禅师,虽少有赵州之境界,但亦重心不重茶,此心无所住,无来亦无去,随处都是“和、敬、清、寂”,非是以茶清心,而是以心清茶。二者冥契,顿入禅境。而凡俗之人,但求茶之外相,观其色、嗅其香、品其味,一念心起,早堕凡尘,去禅远矣!
禅者之茶,但可用心品,不可以相求
宜昌第三届御园禅茶文化节开幕
4月15日,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花栗树村第三届御园禅茶文化节举办,茶歌绕梁、茶舞蹁跹、茶芽滴翠、茶味飘香吸引了3000多名茶商、爱
评论2018-04-153736
茶何以能上升到“道“
茶何以能上升到道? 中国不仅是茶、茶文化的故乡,而且千百年来创造了最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不过若论将茶与宗教情操、艺术修养
评论2017-10-123039
自佛缘
禅在哪里?佛又在哪里就在当下,在生活中一切无不是道,无不真实禅心如莲花,是处处绽放的智慧赋予事物崭新的意义,如同吃茶去禅
评论2017-06-2311930
老茶的好需要你慢慢品
老茶是有灵魂的。普洱、黑茶,或是白茶,时间赋予了她们全新的生命,在岁月的历炼当中,还原了她们更富魅力的味道:每个阶段,都
评论2017-06-203018
茶道与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
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
评论2017-06-054533
禅茶一味,即茶即佛
茶,人在草木间。 人生百味中,生老病死,爱恨别离,阴晴圆缺 茶,苦、涩、香、甜,一苦二甜三回味 苦中带甘,苦后
评论2017-05-243129
禅茶即心茶
茶乃禅者之必需,在古时,僧人们坐禅时,通常会放一壶茶在身边,以对治昏沉。到今天,禅茶已经成了可以与道相契合的一种境界,成
评论2017-05-192747
令人惊叹的茶叶艺术品
在普通人眼里茶就是一杯饮品而在艺术家眼里茶可以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每一件都令人大开眼界茶叶书法这幅
评论2017-05-19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