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茶叶的清淡之性与禅林的疏朗之风有相近之处。《五灯会元》卷九说有一僧人间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禅师答曰:“饭后三碗茶。”茶与禅的关系至少可以从生理学上得到解释:佛教僧侣重视坐禅修定,长时间的正襟危坐,可使人昏沉疲倦,四肢麻木。为了调济精神、补充营养,又不致违犯戒条,茶水自然成为僧侣们最合适的饮料。
僧侣饮茶之风可上溯到东晋时期,《晋书·艺术传》载,后赵昭德寺的道开禅师昼夜不卧,除日服数枚药丸外,“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所谓“茶苏”,是一种用茶叶与果汁、香料配合制成的饮料,相当于如今的“天然营养液”。禅茶之风到唐朝尤盛,陆羽《茶经》中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禅林中。而僧人之间交往酬答,也大抵清茶一杯,参玄论道。所谓“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冰”(贯休《题兰江言上人院》诗),可视为茶道的雏形。唐代的著名诗僧皎然不仅诗文垂史,而且也是烹茶高手,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饮茶在禅林中成为固定的制度,是宋代以后的事情。当时禅寺皆设有“茶堂”,并有“茶头”专管烧茶;寺中按时击“茶鼓”召集僧众饮茶。出家人最讲究慈悲与施舍,乐善好施,广结善缘,所以他们常以上等茶供佛,中等茶待客,而僧人自己却只饮些下等“土茶”。在“农禅”思想指导下,僧侣住往因地制宜,种植茶树与五谷,以自食其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大禅师也亲自参与。如《宗门葛藤集》就记述了沩山和仰山两位高僧一边摘茶、一边即兴酬答的佳话。
但茶禅的主要功能在于养生。《神农本草经》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惰、轻身明目;宋代学者钱易的《南部新书》记: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东都有一僧人年120岁,唐宣宗李忱甚感奇怪,问僧人服什么药而能长寿。其僧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宋代的日本僧人荣西从中国引进了禅寺的饮茶方法,另一位日僧珠光访华时,就学于克勤禅师,珠光学成回国,克勤禅师特意作书相赠,书曰:“茶禅一味”。
五一来牛首山体验禅茶汇
南京城自古就有金陵春归处,牛首山水间的说法,牛首山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五一小长假即将到
评论2018-04-255543
禅茶一味的三重境界
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2001年10月19日,参加由中国河北省佛
评论2018-01-157602
泡好普洱茶的艺术
一壶茗茶道禅味 .半曲禅乐养性灵茶道 禅悟书香 音乐普洱茶怎样泡,其实是一门艺术!它富于变化,富有个性,富于创造,而不是一种
评论2018-01-0211375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总要在沸水里滚一滚,才能沉淀。茶如人生,总要到识货的人那里,才有价值。时间是最好的标准。好茶,依旧如故;好人,
评论2018-01-029261
禅茶一味,即茶即佛
一心禅本着以人为本、以法取胜的原则,致力于寺庙人才的内部培养和禅修活动的外部弘扬两个方面。从师资力量、管理人才、运行模式
评论2018-01-0211339
千年佛缘禅与茶
2005 年9月,台湾著名学者李敖探访北京法源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以一杯清茶待客,谓之君子之交淡如水。既礼貌周到,又
评论2018-01-028973
禅茶一味...余生,不将就,不放弃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悠悠岁月,风雨兼程。心路历程行遍,已经深深懂得,人这一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只有不肯迈出去的双脚,往
评论2017-12-293055
何谓茶禅?禅茶何味?
禅茶是指通过对茶的体认和感悟进行禅修的一种法门,也是依照禅理佛法来演绎的一种茶道。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
评论2017-12-293075
待你放下手机,随我禅茶可好?
人生百态,静坐而候茶烟袅袅氤氲,瞬间即是永恒。待你放下手机,随我禅茶可好?洗盏洗茶洗心,品香品茗品韵;茶烟袅袅氤氲,瞬间
评论2017-12-292941
不一样的禅茶体验
▤借一杯茶回归内心安顿平衡让一杯茶的能量在身体内游走▤2017.12.23我们经历了一场内观茶会回顾于此再次感受不一样的
评论2017-12-29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