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佳木斯大学的沉浸式教室里迎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名师见面课,主讲老师是来自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建筑学院的王贵祥教授。王教授先后师从莫宗江与吴焕加两位教授,从事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学术研究贯穿中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本次见面课是依托智慧树的跨校直播互动网络,以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国各地的学子。这样的形式使这次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讲座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依托现代科技发扬光大的时代特点。
本次见面课,佳木斯大学的副校长赵宝江、教务处副处长李维刚、教务处科长于峰到场观摩支持,除此之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教务处孙默兰、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杜群、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科长姜春涛和另外5位老师也慕名而来,参与全程学习。在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面前,每一所大学都在积极努力着。
佛教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以及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切在中国的建筑上都有所反映,并且集中地表现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上。所以,王教授说,了解佛教建筑就了解中国建筑史,佛教建筑是我们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重要老家底。我国的佛教建筑覆盖时代最广、类型最多、保存量也最大,短时间内难以详尽地阐述这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色,所以,王教授分纲挈领地解说了中国佛教建筑的格局变化和遗存情况。
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佛教建筑经过一代一代经验的累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丰富起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遗产。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由于不同的社会需要,不同的技术科学进步,佛教建筑也同其他建筑一样,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结构布局和不同形式、风格。王教授强调,佛教建筑一个最重要的类型,也是我们最要关注的是木质的佛殿建筑、佛阁和佛塔。他还分享了梁思成老先生在抗战时期寻找木质结构佛殿的故事,当时日本人断言中国最早的木质建筑不会早于辽宋时期,梁老在抗战前夕,循着敦煌壁画上的路线,骑着毛驴一路颠簸,在山西太原寻到一处唐代佛殿时,北平城已经沦陷了。梁老先生不惜冒着战火寻找遗存古建筑,甚至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中国古建筑研究上,为中国建筑、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能够独树一帜做出重要的贡献。前人精神激励后人,梁老先生的精神也深深鼓舞了来自全国76个学校逾1.5万的选课学生。
在随后的师生互动环节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河南中医药大学以及佳木斯大学的学生在沉浸式教室里就佛教建筑保护、地方文化对佛教建筑的影响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更多学生则以微信提问、弹幕的形式参与线上互动,共同探究佛教建筑,乃至中国古建筑的过去和未来。
据悉,本次见面课是智慧树平台上共享学分课《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的第二次直播课,是在视频教程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讲解。该课程由清华大学和智慧树联合出品,由清华大学楼庆西教授担任学术总策划,以混合式的形式面向全国学子,传授中国古建筑知识文化,提高大家的民族自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