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鸣虫葫芦:小物件身价高

2015-01-22 浏览次数:4330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刘有义,1960年生,现任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理事,书画文玩分会副会长。自幼受祖父影响,喜爱瓷器、字画等艺术品。其中对鸣虫葫芦情有独钟。几十年来,他在家藏的基础上,凭借过硬的眼力不断扩充自己的藏品,至今收藏的清中后期以及民国鸣虫葫芦藏品达近百件,并对其潜心研究,具备了一定的鉴赏水平。其部分藏品曾参加天津市民间收藏展览8次
喜葫芦、玩葫芦,在我们偌大的中国,有许多人都有此玩好。中国葫芦,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意蕴,几千年来,其积淀无限深厚。葫芦可食、可用,还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用葫芦做成的各种器物,其本身往往体现了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结合。作为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鸣虫葫芦自从明代出现后,兴盛于清代民国,一直受到官宦子弟、文人墨客的喜爱,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鸣虫葫芦独特的艺术价值逐渐显现,尤其是那些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把玩摩挲由黄变红、由红变紫的葫芦器无不给人以古朴凝重的审美感,早已成为现今收藏投资的一个专项,尤其是清代精品,颇有文物价值,已属古玩的一种。
在天津杂项收藏圈里就有一位喜好鸣虫葫芦的收藏爱好者刘有义,受到祖父影响,他自小喜爱陶瓷、家具、书画、玉器、竹木牙雕等古玩,其中对鸣虫葫芦情有独钟。几十年来,他在家藏的基础上,凭借过硬的眼力不断扩充自己的藏品,至今他收藏的清中后期以及民国鸣虫葫芦精品达近百个。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清代、民国的老葫芦器由于制作工艺精湛存世量稀少,属于较难收藏但极具收藏价值的古玩,而如今新制的葫芦器只要质量好,做工典雅,也具有升值潜力,可收藏把玩。”
鸣虫葫芦因赏虫之趣而兴起
在长期的玩赏过程中,经过历代玩好者和艺人的不断努力,鸣虫葫芦逐渐发展为一种倍受宠爱的特种工艺品,说起它的出现兴起,和中国虫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天津市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理事、书画文玩分会副会长、鸣虫葫芦收藏爱好者刘有义介绍,中国蟋蟀、蝈蝈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昆虫学中具有东方色彩的特有文化,是中国的一门科学,也是中国的艺术。中国蟋蟀、蝈蝈文化,发源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南方以浙江、苏杭、上海为代表,北方以河北、山东、北京、天津为代表。历史上多少名人、诗人、大文学家、书画家都留下了关乎于蟋蟀的诗、词、歌、赋,以及精辟的论述,多少斗蟋蟀轶事流风遗韵,至今使人们相信,怡养蟋蟀、蝈蝈对生活与工作应该是一种鼓舞与促进。古人云“天下顺治在于富民,天下和竟在于民乐”,就像今日怡养蟋蟀、蝈蝈之风为盛世景象,说明国泰民安,人们安居乐业。
虽然蟋蟀、蝈蝈在夏末鸣声有时让人感到烦躁闷热,可是到了秋冬,则别有情趣。清康熙,乾隆年间天津不少盐商阔绰起来,他们家资富有,除去醉心修建园林之外,子弟们有的喜爱声色犬马,有的更喜爱花鸟鱼虫。所以秋冬时,围在阳光下或桌子旁,有不少嘉宾各自从怀里掏出装着蟋蟀、蝈蝈的葫芦彼此欣赏聆听,此时虽无山林之幽,却有草丛之情。从古至今,在天津饲养蟋蟀、蝈蝈成风之后,盛贮它的葫芦具也就盛行起来,从而成为玩家观赏的工艺品。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