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念珠念佛,当排除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

2018-01-02 浏览次数:1249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千年传承,让念珠由参禅悟道的工具演变为众生大智慧的象征。让人在面对烦恼、喧嚣时,不尤不饰,不骄不躁,并祈求平安、长保喜乐。
 
  佛教念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和质料,只须尽力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种等等,分别蕴含一定的佛教意义。念珠的出现或使用都首先基于它的实用性——计数功能。
 
  尽管被计数之内容各不相同,但计数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即通过拨动念珠颗数,从而获知已经称名持咒或祈祷了几遍,还需要几遍。然而,对于佛教而言,在这简单计数的背后,真正起着支撑作用的乃是其实效性。
 
  《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经云: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手持念珠念佛可以制妄念,身心专注。这是源自修行者的亲身体验。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