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人文天台 五线菩提出东横

2017-06-15 浏览次数:171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天台古城东边有一座山,如一张黄榜横在前面,此山就称东横山,民间也称黄榜山。东横山出名茶,唐诗僧皎然有诗句:“丹丘仙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诗中的丹丘就是东横山。南宋初年的一个夏日,东横山上来了两位游访者,他们是徐进和徐暹兄弟俩,他们游访东横山,不仅是为了品尝仙人所饮的仙茶,也是为了观赏菩提树。东横山自古就出菩提,山坡上,屋角旁都种有菩提树。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四十九天,当他从树下站起时,他已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佛教的教义从此传播开来,或许是菩提给了佛祖一些启悟,从此菩提也被称为佛树。天台徐氏与佛门早就有结缘,徐氏三世祖徐凌,曾舍山建广严寺。
 
初夏时节,一根新枝从菩提树的绿叶下抽出,至一指长,抽出数朵小花,黄色的花瓣,包裹着花蕊。不久菩提子就结于绿叶之下,白天树叶覆盖着菩提子以避免蔽秽,到了晚间,树叶则在菩提子之下以接受晨露。到了中秋,采摘下来的菩提子去皮后,光洁温润,中间天生一孔,绳线串过一百零八颗菩提子,就成了一串佛珠。菩提佛珠极具佛性,为僧人和善男信女所喜爱。站在山坡的菩提树下,看着新结的菩提子,兄弟俩就想着若居在菩提树下,那又是一分佛缘。那年秋天,兄弟俩一起从山庵迁居东横,兄徐进居山的东头,之后就有了下抱园和享堂村,弟徐暹居山的西头,之后就有了东横上宅和东横下宅村,兄弟俩一东一西,成为了东横山这几个村庄徐氏始迁祖,从此徐氏家族在菩提树开花结子的时光中,繁衍着一代又一代。
 
旧时有一条古道出古城东门,过东横山的鸡笼石,就是东横上宅村,这条古道通临海和三门。溪石铺就的石子路自西向东横穿东横上宅村,过了宝福桥,就是东横下宅村,出了村庄,通往东乡。途经村庄的古道设有数个路廊,为行人歇脚的地方。干溪自东北向西南将东横上宅与东横下宅分开,干溪源自石井坑,最后汇入始丰溪。干溪之上的宝福桥为石拱桥,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两侧各设仰覆望柱六支,望柱之间镶素面石栏板。
 
宝福桥西边有一座庙,称三宅庙,其中的三宅指上宅、中宅和下宅,所以古时有三宅村的村名,后来,中宅被洪水冲毁,现只留下东横上宅和东横下宅。三宅庙坐西南朝东北,面对古道。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四坡顶。三宅庙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之后有过数次的修建,庙内立 “三宅庙神孚义祀碑记”石碑,额题“祥云永护”四字,落款时间为“同治五年”,碑文记载了三宅庙的历史和捐资者的姓名。庙内供奉白鹤大帝和娘娘,塑像前有石香台,香台正面刻有麒麟图案,并有“乾隆三十六年”的落款,石香台之前有石香炉,圆形的香炉刻有莲花图案。
 
正殿之前为戏台,歇山顶,四面发角,台前挂“凤阁麟台”匾额。三宅庙戏台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藻井与斗拱,七层藻井,层层往上收拢,并施彩绘。因为藻井形如鸡笼,民间称鸡笼结顶。发角的斗拱层层相叠,往外延伸,美轮美奂,难怪三宅庙戏台被称为天台东乡二个半戏台之一,另外一个是坦头米行庵戏台,欢岙乡主庙的戏台只能算半个。戏台左右建有厢房,原来厢房为二层,现改建为一层,对面还有一幢三开间的房子,说是当年用来看戏的。三宅庙的庙会为每年的二月十八,那天是白鹤大帝的诞辰日,村民来庙中念经拜忏,以求得到白鹤大帝的保佑。酬神戏从二月十七晚上开演,二月十八要演上一天一夜,这二天是三宅庙最为热闹的日子。
 
右边厢房中间的屋内有水井一口,这是全村人的生活用井,就是在干旱时期,井水依然清澈甘冽。井栏由一块岩山打成,井口的直径在一米以上。井就挖在屋内,下雨天打水洗东西也不会受雨淋,房屋后墙开一个口子,为的是方便村民打水。
 
东横上宅始迁祖徐暹的家庙就建在古道的北侧。徐暹,字彦,为天台徐氏十三世祖,任宋高宗朝大理寺评事。家庙坐东北朝西南,建筑由门楼和正堂构成。门楼石板门框,两侧设石抱柱,门楣有石匾,上刻“宋评事徐公家庙”七字,徐公就是徐暹,评事是他的官职。石匾上方还有“父子进士”四字,背面为“忠孝节义”古训。徐氏家族在迁居东横后,依然遵循耕读传家的古训,到第三代,徐暹的孙徐质夫得中进士,那是宋庆元二年,距徐氏迁居东横已有50多年。得知这一喜讯,徐暹十分高兴,这是迁居东横后,徐家的第一位进士,徐家的文脉在此得以延续。徐质夫,字季藻,任刑科都给事中。徐质夫生有三子,长子与次子先后得中进士,三子也为太学生,父子进士实为父子三进士,一门出三位进士,是徐氏家族的荣耀。徐质夫的长子徐叔用,宋嘉定元年中进士,任工部员外郎。次子徐叔元,宋嘉定四年中进士,兄弟俩人得中进士只相隔三年,可惜的是他未仕而卒。家庙正堂面阔三间,硬山顶,原建筑为清代重建,近年正堂得以重建,门楼也得以修缮。
 
 
 
菩提有草本和木本两种,木本菩提国内只产天台山,故称天台菩提,因所结的菩提子有五条暗线,又称五线菩提。由菩提子穿成的佛珠,自然多了一分佛性,菩提佛珠是僧人和善男信女念经时的用品,一串佛珠会随时相伴,佛珠就在僧人的诵经声中慢慢变成暗红色。
 
国清寺和智者塔院种有菩提树,唐诗人皮日休有描述国清寺菩提树的诗句:“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石上菩提树。”东横上宅村自古就种有菩提树,村中还流传着有关菩提树的故事,说是在宋朝,村中的一位老婆婆信佛,常念经到五更,有一天早晨,一只鸟停在她的窗前,嘴里含着一颗果子,鸟将果子送到她的手上。老婆婆将它埋在屋后的菜园地中,来年种子就冒芽了,长出来的树就是菩提树。之后,村中就种满了菩提树。
 
将采摘下来的菩提子搓成念珠,串成佛珠是东横上宅村的传统工艺和产业。清末明初,佛珠产业最为兴旺,所产的佛珠主要销往各大寺院,上海的一些寺院,杭州的灵隐寺和普陀山的各大寺院都有天台菩提佛珠出售。
 
徐善耀就是民国初年村中菩提佛珠的生产商,他从村民中收购来菩提子,然后加工成佛珠,并销往全省各大寺院,因为经营有方,勤俭持家,积累了一定财富,在村中建造了一幢新楼,人称新屋里。徐善耀(1873—1944),字景辉,号有春。新屋里坐东北朝西南,与徐暹家庙只有一墙之隔,位于家庙西边,大门面对古道。新屋里共有三进建筑,中间是一幢完整的四合院,前有门楼,后有后堂,除了大门,两侧有边门,并有二条通道。整幢建筑虽然传统,但能看到许多民国建筑的元素
 
门楼门楣上有石匾,刻“黄榜南屏”四字,意为黄榜山在宅前南边。门楼两侧围墙上有砖瓦构成的漏墙,左右各有两座石龛,分别放置石雕白象和石猴。太平有象,白象有太平的寓意,封侯挂印,猴子寓意着高官厚禄,家门有这两件吉祥物守着,定会平安有福。门楼与正院之间是一个小天井,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是,新屋里在门楼与正院之间建了一个过廊,这样,下雨也不用落天下了。正院是一幢四合院,共二层,四面均为三开间,方方正正,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二楼四面都是走廊,并设有木栏杆。围廊是民国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这幢民居中已应用得非常自如,不知徐善耀当年怎么会采用这种新颖的建筑风格,或许是销售佛珠时,在杭州看到过这种形式,暗中喜欢,就用在了自己的新屋中了。
 
最后一进建筑是用来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称“三间头”,为祭祖的场所,所以建筑要比前面的院子高出许多,这是对祖先的尊重。有七级石阶通往正门,两侧各有五级石阶。正门的木门为拱形,拱形的木门也是民国建筑风格,木门上雕有仙鹿含草图案,房内设祭台。三间头前的小天井左右各有一口水井,方便了日常生活,不用出院就能打水,同时也为其他村民提供方便,左邻右舍也时常来院中打水。建于民国初年的新屋里,已将新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每一个时期,都有它新的风格,它总是不动声色地将新风格融入旧风格中。
 
从宝福桥往东就是东横下宅,东横下宅村存有二座徐氏小祠堂。古道也是穿村而过,宝福桥往东这段古道人称刘宅街,共有三百多米,在街的尽头有一路廊,出路廊往南一折就是刘氏宗祠,刘氏宗祠为三开间,为清代建筑。刘月翁最初自东阳迁居东横下宅是在宋代,那年他才十六岁,见此处水绿山青,便借栖于此。徐家见他年轻有为,便将女儿许配与他,从此他置田建宅,自号乾溪居士,这就有了刘宅街这个地名。刘宅街具体因哪幢宅院而得名,村里人已说不清楚了。刘宅街上的那幢民国风格的宅院非常精美,拱形的大门门楣上写有“瑞霭南薰”四字,并有仙鹿和寿星的灰雕图案,只是部分屋子已倒塌。
 
五线菩提出东横,望着村前屋后的那些菩提树,看着念经老太婆手中那串菩提佛珠,人们不禁会感叹,这座古老的村庄其实是颇有佛缘的。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