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

2017-05-22 浏览次数:229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
每串佛珠数目表征不同的含义。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菩提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才好。
 
 
▲驼骨108念珠
 
千年传承,让念珠由参禅悟道的工具演变为众生大智慧的象征。
让人在面对烦恼、喧嚣时,不尤不饰,不骄不躁,并祈求平安、长保喜乐。
随着越来越多人喜欢和佩戴念珠,使佛珠在宗教寓意之外更成为时尚文化的符号。
 
 
▲南红108念珠
 
缘起:一拿起念珠就告诫自己所发的念要纯净,不该想的绝对不去想;不该做的也绝对不做。这样就能使心都贯彻在善念中,善久了就能明心就能开智慧。就像有人读经,刚开始读经文一句也不懂,读久了自然而然地心开意解,就懂得其间的道理。是故有:【持珠善念】。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
 
▲小金刚108念珠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huàn)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经云: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应是佛教当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朱砂供星月108念珠
应当指出的是,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
在中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续高僧传·道绰传》载:“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
 
 
▲小金刚108念珠
 
一·名字的含义
佛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当然,佛珠也逐渐扩大成为一种佩饰,非佛教徒中,也广为佩戴。大多数人选择佩戴佛珠手链。
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我们每个人都不愿失去生命,推己及人,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情也都是如此。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并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的结果。佛珠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中,也是时时在提醒自己爱惜物命。
 
 
▲朱砂供星月108念珠
 
二、形状的含义
佛珠一般是圆球形的,表示圆满,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我们常常抱怨人生的很多缺憾,人的很多缺陷,但我们总是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佛教千言万语、苦口婆心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圆满无碍的智慧和功德,只因为自己无谓的烦恼,而将这些本有的圆满智慧覆盖了,不能显现出来。只要能化解这些无谓的烦恼,就可以与佛一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随意运用。
 
 
▲珊瑚108念珠
 
三、结构的含义
每串佛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所以,对佛珠要有恭敬心,如对圣容,收拾身心。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绿松石108念珠
 
四、数目的含义
佛珠中,数目较多的是18粒(加上主珠是19粒)和108粒(加上主珠是109粒)。18代表着十八不共法,这是佛的十八中特有的功德,是其他圣贤所不具备,所以说是不共的;18也代表着十八界:内六根界,外六尘界,加上六识界,共十八界,十八界包含的宇宙中所有现象。108代表着百八烦恼,也就是人的一百零八种烦恼。简单来分这一百零八种烦恼不外乎五盖:贪、嗔、痴、慢、疑,也就是贪婪、怨恨、蠢痴、傲慢、疑惑。
人之所以身心有疾病,之所以本有的无量智慧功德不能显现,就是因为这些烦恼的存在,之所以叫五盖,就是这些烦恼盖着了本有的智慧功德。如果化解了这些烦恼,就同于佛。
 
 
▲绿松石108念珠
 
五、功能的意义
虽然佛珠日益扩大为一种佩饰的作用,也就是成为人们一种时尚的饰品,但佛珠本来不是这个功能,而是拔珠计数、念佛掇心的作用。
佛教认为:人之所以有各种不如意事,甚至灾祸性的事,都是以前身、口、意没有管好,所谓身口意犯了恶业,比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醉酒。这些不好的因,导致以后有不好的果。而手持佛珠念佛,一声佛号,拔一下佛珠,就可以有效地管好身口意三业,使不放逸。久而久之,就会远离五盖贪、嗔、痴、慢、疑,就会有好的果报。也就是说,念佛拔珠不是最后的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一种用来管理身口意方法。目的是为了改正缺点,化解烦恼贪著,恢复本有的圆满智慧功德。
 
 
▲星月菩提108念珠
 
佛珠的梵文原语有几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数珠。(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珠鬘之义。(三)japa-ma^la^,念诵鬘之义。(四)aks!a-su^tra,意译为珠之贯线。盖梵语ma^la^(或 ma^lya)乃‘鬘’之意,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习,由是遂演变成念珠之使用。
佛珠如同佛教一样来自印度,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佛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佛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而佛教是公元前500多年才产生的)。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佛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佛珠。中国有关佛珠的记载,是《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佛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佛珠的记戴。 而佛经记戴佛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佛珠却是极受重视。
 
 
▲小金刚菩提108念珠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佛珠的包括: 「木槵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佛珠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