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虽然现已成了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溯其本源,其实佛珠并非佛教徒所创造。在早于佛教创立之前,在古印度婆罗门教中, 就有持用佩戴珠矍的记载,在属于公元前一世纪出土的“伽耶药叉女”造像上,即有了类似佛珠的项链。其实,这个时期的佛珠的使用源于古印度人爱美,喜欢佩戴花里的风尚和传统。从语源上来看,“经”的梵语和“珠之贯线”的梵语所使用的是同一个词根“Sutra", 其原意为”贯穿“。古印度佛教徒认为,众多花瓣需用绳子穿起来才不会被风吹散,因此最初佛珠是没什么特别的功德,只是一种装束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装饰的功能,和现在的佛珠手链的时尚功能相似。到后来,佛陀们发现自己的言教也需要汇集起来,这样才不会散失,才能流传后世。因此,佛徒们认为,用绳子将制成佛珠的木穗子贯穿起来,其意义就在于摄持众生的心念,令不散流于恶念之中,这便就是最初佛珠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