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000余年的良渚玉鸟,汉代凤杆玉摇钱树,清代饰有春宫图案的象鼻耳玉壶……在南京市常府街“猫空”那栋楼的四楼(新大都广场甲幢),有一处养在深闺少人知的“藏宝库”。这座宝缘斋博物馆成立至今已两年有余,也是江苏省内第一家民间玉器博物馆,每件精美藏品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动人的故事。
揭秘玉器
原来南方人自古就非常讲究 玉琮普遍小巧而纹饰精致
895平方米的馆内设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展柜,包括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等史前玉器,还有战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精品玉器,尤以良渚玉器和汉代玉器为主,总计达六七百件,其中重量级的藏品有六十余件。探访,馆长徐玉芹不在,她的侄子徐子林带着记者大饱了眼福。
近1米高,24片叶子甚至可以拆卸下来的汉代凤杆玉摇钱树,2毫米左右薄的玉牙璋、玉龙牌饰;红山文化的C形龙,像极了华夏银行的标志……一只汉代玉凤纽带盖兽面纹盂也非常精美,十多厘米的直径,外立面刻着精美的饕餮纹样,色泽碧绿、器型古朴,据说这是古人用来喝莲子羹的。展厅内的“当家主角”则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等史前玉器和汉代玉器,它们遍布馆内各个角落。徐子林介绍,在中国古代,“玉冠”意味着祥瑞天生,“玉蝉”意味着长生不老,“玉琮”是神权礼器;斧头状的“玉钺”是军之权杖;人们所熟悉的和氏璧的“璧”则代表着苍璧礼天。
馆内最重的一件玉器正是西北齐家文化(距今4000多年)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琮。这件圆口塔形的“玉琮”,近1米高,被分成两截被摆放。徐子林介绍,该玉琮是西北的一位朋友寄放在博物馆的,整个玉琮有18层,意味着天圆地方,是西北人当时用来祭祀、跪拜求雨用的。“由于达到了1吨多重,已没法直立在一起摆放,竖立起来会摇摇欲坠。”
西北人喜欢大碗吃肉喝酒,玉琮非常“粗犷豪迈霸气”。而南方人自古也非常讲究,玉琮普遍小巧而纹饰精致。看到的南方发掘的玉琮中,最高的也才60公分高,直径最大也只有20多公分,但精致到有29层之多。
江苏创造
5000多年前,江苏人老祖宗就很赞 精细优美纹饰很可能是鲨鱼牙刻的
所谓的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堪称江苏人老祖宗的文化。很多考古研究表明,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在良渚新石器——良渚玉枭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
徐子林指着展厅中央橱窗内的一件棕色、2个1元硬币大小的玉鸟说,良渚玉器中,鸟是比较多的器型,这可能因为鸟是良渚文化时期的图腾有关。
这件玉鸟为透闪石软玉,系天目玉,呈南瓜黄沁,扁平,凸雕喙、鼻、双眼和额,以两圆圈表示眼珠,整体造型为高飞之态;喙端有一对隧孔,可系线佩挂。徐子林解释说,在良渚人看来,玉鸟是可以通天的,“人上不了天,鸟可以上天,而佩戴玉鸟,人死后就能实现这样的梦想。”
在棕色玉鸟旁,一件灰白色的良渚玉鸟形器,“个头”更大。该玉鸟为透闪石软玉,系天目玉,深沁呈自然的深褐、灰白色;扁平片雕,展翅鸟形,尖喙,双眼为管钻圆圈,正面精刻繁缛云纹和羽纹,背面头下和尾上各有一对斜钻燧孔,可系线佩戴,极为珍贵。“这些纹路很细,很可能是当时用很尖很尖的鲨鱼牙刻上去的。”徐子林说。
良渚时期这些玉鸟,以及带有皇冠形状挂坠的玉石项链、指环,都是用溧阳梅岭玉雕琢而成,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而5000年前的人就能雕琢出造型栩栩如生、造型奇异的玉鸟,且上面的线条精细而娴熟流畅,巧夺天工,让人不能不佩服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力,为他们“点赞”、拍案叫绝。
镇馆之宝
这件镇馆之宝的年代你肯定猜不对 近400万元的深圳房子也不换
聊起镇馆之宝,徐子林领着记者直奔正对着馆门的一处立式展览橱窗前。橱窗内,一对鸟类的玉器远观并不抢眼,通体黄色,甚至还有些斑斑点点,看上去很不起眼。
但是低头凑过去细看,惊讶得有些合不拢嘴。这件玉器刻画的是猛禽海东青脚踏在天鹅脖子上,准备啄食天鹅眼睛,天鹅拼命挣扎的场面。作品左右对称,通体细刻羽毛,极为精致。
这件玉器也是全馆的“最精华”,不看说明,其年代观者也难以猜对。徐子林介绍,这件和田黄玉春水圆雕,是中国中世纪辽金元时代精碾细琢而成的。为左右对称的一对,是公元十世纪到十一世纪金代玉雕精品,系金代皇族专用,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辽金两朝是各以契丹、女真为主体民族所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该时期玉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玉器制作随意自然,不受程序化的束缚,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非常浓郁。而海东青是生活在北方的猛禽,以此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展示了当时辽东人民的自然生活状态。
“几年前,馆长有朋友想用深圳的一套房子,换这件玉器。但馆长最终没同意,因为房子什么时候都可以买,但这件玉器却是独一无二的。”徐子林回忆,当时深圳的房价约3万多元一平方米,那套房子一百多平米,相当于很多年前这件玉器就价值近400万元。
之所以如此珍贵,徐子林解释说,是因为辽金玉器本来就少,留存到现代的就更加珍贵了。“姑姑自幼受父熏陶,继承家传,这件也是家传的。”
生存状况
博物馆以新加工玉器养活自己 其中现代仿造的薄胎玉器可以“水上漂”
徐子林介绍,玉器从5000多年前发展到清朝,到了最鼎盛的时期。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
原来“康乾盛世”中,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清代玉器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民间用玉以两江产量最多也最精。
展厅内,送子观音,象鼻耳玉壶等清代玉器的做工显得非常精美。尤其是一件玉壶上甚至有春宫图,在清代时候,只会是在宫庭中才会出现,民间基本不可能有此类题材的玉壶。
目前,宝缘斋博物馆以新加工摆件手镯等各式玉器的销售养活博物馆的运营。其中一种通体碧绿的玉器吸引了注意,原来这种薄胎玉器就是仿乾隆时期痕都斯坦(按:痕都斯坦为Hindnstan的译音,史称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及西巴基斯坦)的器形和花纹,石料和手工要求极高,玉器薄到可以漂在水上,被称为“水上漂”,一个茶碗就卖到5万元。徐子林强调,玉的价值并不以器物的大小来确定,而是以器物成型的年代,玉本身的产地和质地,以及制作的精美程度来划分。“市场上出售的材质结构一点变化都没有,特别需要当心,谨防是假玉。”
想了解更多玉器资讯请继续关注佛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