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昙鸾法师传记资料

2015-03-30 浏览次数:45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唐·道绰《安乐集》卷下:
  昙鸾法师康存之日,常修净土。亦每有世俗君子,来呵法师曰:“十方佛国,皆为净土。法师何乃独意注西,岂非偏见生也?”法师对曰:“吾既凡夫,智慧浅短。未入地位,念力须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须系心槽枥,岂得纵放,全无所归?”虽复难者纷纭,而法师独决。是以无问一切道俗,但与法师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劝令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劝归净国。是故法师临命终时,寺傍左右道俗,皆见旛花映院,尽闻异香,音乐迎接,遂往生也。


  ●唐·道宣《续高僧传·义解篇·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释昙鸾传》:
  释昙鸾,或为峦。未详其氏,雁门人也。家近五台山,神迹灵怪逸于民听。时未志学,便往寻焉。备觌遗踪,心神欢悦,便即出家。内外经籍,具陶文理,而于《四论》、“佛性”,弥所穷研。读《大集经》,恨其词义深密,难以开悟,因而注解。文言过半,便感气疾。权停笔功,周行医疗。行至汾州秦陵故墟,入城东门,上望青霄,忽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历然齐睹。由斯疾愈,欲继前作。顾而言曰:“命惟危脆,不定其常。《本草》诸经,具明正治。长年神仙,往往间出。心愿所指,修习斯法。果克既已,方崇佛教,不亦善乎?”承江南陶隐居者,方术所归,广博弘赡,海内宗重,遂往从之。
  既达梁朝,时大通中也。乃通名云:“北国虏僧昙鸾,故来奉谒。”时所司疑为细作,推勘无有异词,以事奏闻。帝曰:“斯非觇国者,可引入重云殿,仍从千迷道。”帝先于殿隅却坐绳床,衣以袈裟,覆以衲帽。鸾至殿前,顾望无承对者。见有施张高座,上安几拂,正在殿中,傍无余座。径往升之,竖佛性义。三命帝曰:“大檀越,佛性义深,略已标叙,有疑赐问。”帝却衲帽,便以数关往复。因曰:“今日向晚,明须相见。”鸾从座下,仍前直出。诘曲重沓,二十余门,一无错误。帝极叹讶曰:“此千迷道,从来旧侍,往还疑阻。如何一度,遂乃无迷?”明旦,引入太极殿。帝降阶礼接,问所由来。鸾曰:“欲学佛法,恨年命促减,故来远造陶隐居,求诸仙术。”帝曰:“此傲世遁隐者,比屡征不就,任往造之。”
  鸾寻致书通问。陶乃答曰:“去月耳闻音声,兹辰眼受文字,将由顶礼岁积,故使应真来仪。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花水,端襟敛思,伫聆警锡也。”及届山,所接对欣然,便以《仙经》十卷,用酬远意。还至浙江,有鲍郎子神者,一鼓涌浪,七日便止。正值波初,无由得度。鸾便往庙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请,当为起庙。”须臾,神即见形,状如二十,来告鸾曰:“若欲度者,明旦当得,愿不食言。”及至明晨,涛犹鼓怒。才入船里,帖然安静。依期达帝,具述由缘。有敕,为江神更起灵庙。因即辞还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
  行至洛下,逢中国三藏菩提留支。鸾往启曰:“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留支唾地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有耳。”即以《观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也。”鸾寻顶受。所赍仙方并火焚之。自行化他,流靡弘广。魏主重之,号为“神鸾”焉。下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复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时往介山之阴,聚徒蒸业,今号“鸾公岩”是也。以魏兴和四年,因疾卒于平遥山寺,春秋六十有七。临至终日,旛花幢盖,高映院宇,香气熢勃,音声繁闹。预登寺者,并同瞩之。以事上闻,敕乃葬于汾西泰陵文谷,营建砖塔,并为立碑,今并存焉。
  然鸾神宇高远,机变无方,言晤不思,动与事会。调心练气,对病识缘,名满魏都,用为方轨,因出《调气论》。又著作王邵,随文注之。又撰《礼净土十二偈》,续龙树偈后。又撰《安乐集》两卷等,广流于世。仍自号为“有魏玄简大士”云。


  ●唐·迦才《净土论》卷下:
  沙门昙鸾法师者,并州汶水人也。魏末、高齐之初犹在。神智高远,三国知闻。洞晓众经,独步人外。梁国天子萧王,恒向北礼“昙鸾菩萨”。注解天亲菩萨《往生论》,裁成两卷。法师撰集《无量寿经奉赞》七言偈百九十五行,并《问答》一卷,流行于世。劝道俗等,决定往生,得见诸佛。恒请龙树菩萨临终开悟,诚如所愿。此方报尽,半霄之内现圣僧像,忽来入室云:“我是龙树。”便为说曰:“已落之叶,不可更附枝也。未束之粟,不可仓中求也。白驹过隙,不可暂时留也。已去者叵反,未来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可回。”法师妙达言旨。如是告终,即半夜内,发遣使者。遍告诸村白衣弟子,及寺内出家弟子,可三百余人,一时云集。法师沐浴,着新净衣,手执香炉,正面西坐。教诫门徒,索西方业。日初出时,大众齐声念弥陀佛,便即寿终。寺西五里之外,有比丘尼寺,并是门徒。明相出后,集堂食粥,举众皆闻空内有微妙音乐西来东去。中有智者告大众言:“法师和上,一生教人修净土业。今此音声向东去者,必应多是迎法师来。”食讫,相命觐法师去。庭前相待,未出寺庭之间,复闻音乐,远在空中,向西而去。尼僧等相与至彼,乃见无常。此依经论,定得生西方也。


  ●南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往生事迹·后魏壁谷僧昙鸾》:
  昙鸾,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鸾欣然自得,以为神仙必可致也。后遇僧菩提留支,问云:“佛道有长生乎?能却老为不死乎?”支云:“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观经》与之云:“汝可诵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数有限,寿量之数无穷,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鸾深信之,遂焚《仙经》,而专修《观经》。虽寒暑之变,疾病之来,亦不懈怠。魏主怜其志尚,又嘉其自行化他,流传甚广,号为“神鸾”。一日,告弟子云:“地狱诸苦,不可以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声念阿弥陀佛,鸾西向闭目叩头而亡。是时僧俗,同闻管弦丝竹之声,从西而来,良久乃止。


  ●南宋·宗晓《乐邦文类·卷三·后魏壁谷神鸾法师传》:
  释昙鸾,雁门人。少游五台,因感灵异,誓而出俗。三乘、顿、渐,具陶文理。师性好方术,闻江南陶隐居有长生法,千里就之。陶即以所学《仙经》十卷授之。师喜跃自得,以谓神仙必可致也。后还洛下,遇三藏菩提留支,意颇得之,问支曰:“佛道有长生乎?其能却老为不死乎?”支笑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道家何有焉?”遂以《十六观经》授之曰:“汝可诵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长往。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数有限,寿量之数无穷,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鸾承其语,骤起深信,遂焚所学《仙经》,而专《观经》,修三福业,想像九莲。虽寒暑之变,疾病之侵,不懈于始念。魏主怜其志尚,号为“神鸾”。一夕正持诵次,忽一梵僧昂然入室曰:“吾龙树也,所居者净土焉。以汝有净土之心,故来见汝。”鸾曰:“何以教我?”树曰:“已去不可及,未来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与回。”言讫而失。鸾以所见胜异,必知死期至矣。即集众盛陈教诫,因令高声唱阿弥陀佛,鸾乃西向瞑目而终。一众同闻管弦丝竹之声,由西而来,良久乃寂。魏主感之,敕葬汾西,条其行业以立碑焉。


  ●明·莲池《往生集·沙门往生类·神鸾》:
  后魏昙鸾,少游五台,感灵异出家。而性嗜长生,受陶隐居《仙经》十卷。后遇菩提流支,乃问曰:“佛有长生不死术乎?”支笑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乃授《十六观经》曰:“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其为寿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鸾大喜,遂焚《仙经》,而修净业。寒暑、疾痛,曾无少懈。魏主号为“神鸾”。一夕室中见梵僧谓曰:“吾龙树也,久居净土。以汝同志,故来相见。”鸾自知时至,集众教诫曰:“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以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声念佛,西向稽颡而终。众闻天乐自西而来,良久乃已。
  赞曰:黄冠者恒言曰:“释氏有死,神仙长生。”今支公谓佛有长生,仙无长生。此论痛快简当,高出千古。鸾法师舍伪归真,如脱敝屣,岂非宿有正因者哉!


  ●清·彭希涑《净土圣贤录·往生比丘·魏昙鸾》:
  昙鸾,雁门人。少游五台山,见神迹灵异,因发信心出家。读《大集经》,以其词义深密,因为注解。文言过半,便感气疾,周行医疗。既而叹曰:“人命危脆,旦夕无常。吾闻长年神仙,往往间出。得是法已,方崇佛教,不亦可乎?”遂往江南陶隐居所,恳求仙术。隐居授以《仙经》十卷。欣然而还,至洛下,遇三藏菩提留支。鸾问曰:“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仙经》者乎?”留支曰:“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卒归轮转,曷足贵乎?夫长生不死,吾佛道也。”乃以《十六观经》授之曰:“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河沙劫量,莫能比也。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鸾大喜,遂焚《仙经》,而专修净观。自行化他,流布弥广。撰《礼净土十二偈》,续龙树偈。又撰《安乐集》两卷,传于世。魏主重之,号为“神鸾”,敕住并州大寺。晚移汾州玄中寺。兴和四年,一夕室中见梵僧谓曰:“吾龙树也,久居净土。以汝同志,故来相见。”鸾自知时至,集众教诫曰:“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因令弟子高声唱佛,西向稽颡而终。在寺者俱见幡华幢盖,自西而来。天乐盈空,良久乃已。事闻于朝,敕葬汾西文谷,建塔立碑。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