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2015-03-28 浏览次数:1677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慧律法师著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唐 承远(莲宗三祖)
  承远。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学法于四川成都的唐公,稍后又追随资川(今四川资阳县)的诜公。然后到荆州,奉事学习于湖北玉泉寺的真公。真公指示他居住在衡山教化众生,后来追随承远受他教化的众生有数以万计之多。承远刚开始时住于衡山西南边的山岩下面,有人供养他饮食他就食用,如果没有人送供养来就吃土石泥沙。承远的身形瘦弱、面貌污垢,自己亲身去捡拾柴火回来使用。凡是教化众生,必定先令他建立中道的观念,然后再教导权巧方便,同时承远为了使人们的修行可以很快的成就,因此开示众生专修念佛法门。并将它书写在巷道里,刻在溪谷石头上,如此精勤地诱导鼓励众生念佛。附近的人们都背负布匹衣服,砍木材、捡石头把它累积在承远的山洞门口,送给他建寺院,承远不刻意拒绝也不去攀缘追求。等到寺院完成之后,将它命名为弥陀寺。而建造寺院剩余的物资,则布施给饥饿和疾病的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西元八○二年)七月十九日,命终于弥陀寺,享年九十一岁。
  在此之前有一位名为释法照的僧人,居住在庐山里面,他在三昧正定之中到了极乐世界,看到有一位穿著破旧衣服的人奉侍在阿弥陀佛身旁,阿弥陀佛跟法照说:‘这位是衡山的承远法师。’法照出定之后就到处找寻,后来遇到承远,看他的相貌很相似在定中看到的那位法师,因此就追随他学习佛法,并广大地宏传念佛法门。法照在唐代宗(西元七六三~七七九年)的时候为国师,曾经告诉皇帝,说他的师父承远有极高的德行,皇上于是遥向南方顶礼,同时如此思惟揣度:以承远大师至高的德行,是不可以随便征诏入京的。因此将承远的居处恭称为“般舟道场”,大文豪柳宗元曾为承远大师撰写赞咏的碑文,立石碑于弥陀寺门口的右边。(柳子厚文集)
  唐 法照(莲宗四祖)
  法照。不知道是什么身世来历的人,唐代宗大历二年(西元七六七年),居住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的云峰寺,精勤修行从不懈怠。有一天于斋堂用饭时,在盛著粥的钵内,看到五色的祥瑞云彩,云层里现出山林寺院,寺院的东北方有一座山,山下有溪涧,而在涧水的北边则有一道石门,石门里面还有一座寺院,它的匾额题著:“大圣竹林寺”。又有一天,再次地于钵中看到云层中有几个寺院,其内有池水高台宫殿楼阁,数以万计的菩萨众,间杂地居住在其中。法照将他所见的境界请教一些善知识,有一个僧人说:‘诸佛菩萨圣人们的神妙变化,是不可以凡夫的情见来推测的。但是如果只就山川的地理形势而论,这个地方应当是五台山。’
  大历四年(西元七六九年),法照在本郡的湖东寺,开设五会念佛道场,感应了祥瑞的云彩覆满天空,云层中现出庄严的楼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的身像遍满虚空。衡州全城的民众看到之后,都烧香注视礼拜,过了很久才消失。又有一天,法照遇到一位老人跟他说:‘你曾经发愿要往五台山金色世界,礼拜朝见文殊师利菩萨,现在为什么停止不前呢?’说完之后就不见了。法照于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人,远赴五台山。
  大历五年(西元七七○年)四月六日,法照等一行人,到达五台县的佛光寺。就在那天夜里四更(凌晨一~三点),法照远远地望见一道奇异的光芒照在自己的身体,因此向前接近跟随而去。走了五十里,见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涧,涧水北边有一道石门。看到两位童子,自称是善财和难陀,他们引导法照到一座寺院,匾额写著:“大圣竹林寺”,就如同过去在钵里看到的一样。此处黄金为地七宝行树,以众宝来庄严整个寺院。法照于是进入寺院,登上讲堂,见到文殊菩萨在西边,普贤菩萨在东边,各自坐在师子座上,有数以万计的菩萨众围绕在旁,文殊、普贤则为围绕在旁的大众说法。法照于是向前问讯顶礼,然后问说:‘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距离世尊在世的时间已经很遥远了,知识浅薄根器陋劣,业障烦恼尤其深重,本来具足的清净佛性无法显露出来。而佛法又浩瀚广大无量无边,不知道要修什么法门,才最容易得到佛法的心要?’
  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法照说:‘你现在修习的念佛法门,正是最适合这个末法时代的。在一切的修行法门中,再也没有胜过念佛和供养三宝的了,如果能够这样做,就能快速圆满地福慧双修。此念佛和供养三宝两种法门,最为胜善和重要。我文殊师利在过去劫中,因观想佛的缘故、因为念佛的缘故、并且由于供养三宝的缘故,得到如来的一切种智。所以你应当要知道,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以及甚深禅定,乃至十方诸佛,都是从忆佛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
  法照又问:‘那么应该要如何念呢?’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说:‘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所发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要净念相继,不要令它间断,临命终后,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永远住于不退转之地。’说完之后,文殊,普贤两位大圣,同时伸出金色的手臂,抚摩法照的头顶说:‘你因为念佛的缘故,不久之后就可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期愿能够尽速成佛,再也没有比念佛更好的了。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够快速地证得无上菩提。’法照听完之后欢喜踊跃顶礼菩萨,然后告辞退出讲堂。两位童子将他送出寺院。才一抬头,整个寺院突然消失不知所在,法照因此在当处堆积石头,以标记它的处所。
  到了四月十三日,法照和五十几位僧人,一同前往五台山的金刚窟,虔诚恭敬地礼拜三十五佛洪名,法照才礼拜了十拜,忽然看到整个地方变得广大辽阔庄严洁净,其中有由清净琉璃所建造的宫殿,文殊、普贤两位大圣,都在里面。后来法照又独自一个人到金刚窟,希望能够再次见到文殊师利菩萨,因此全身扑倒在地恭敬地顶礼恳求。突然看到一个清净的僧人叫佛陀波利,引导他进入一座寺院,门口的匾额题为:“金刚般若寺”,整个寺院都以奇异的珍宝庄严而成,清净光明闪耀亮丽。
  法照虽然一再地亲身经历不可思议的祥瑞感应,但是从来没有告诉别人。就在同一年(即西元七七○年)的十二月,于华严寺进入念佛道场,断绝饮食订定日期,誓死往生极乐净土,到了第七日的初夜,法照正在念佛时,见到一位清净的僧人进入道场,告诉他说:‘你所见到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金色世界的殊胜境界,怎么不宏传显示给世间人知道呢?’说完之后就不见了,法照当时心里觉得非常奇异。第二天,又见到那位清净僧,依然如昨天那样说。法照于是回答:‘我并非敢于隐藏文殊大圣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是恐怕令凡夫产生疑心而起毁谤。’那位清净僧说:‘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现在居止于五台山,尚且都要招人毁谤,你又有什么好自我爱惜、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只要把你所见到的境界,普遍地告知天下的众生,使得凡是见闻的人,皆发菩提心,就如同涂毒鼓一样能普遍地作为影响众生的因缘(指凡有见闻者皆发菩提心)。’法照因此回忆他所见所闻的境界,并记录下来流传于世间。
  第二年(西元七七一年),江东的释慧从,与华严寺的一些僧人,随同法照来到金刚窟,以及在大圣竹林寺立下石头标记的地方,瞻仰过去的遗迹。来到这个地方之后,正当大众内心悲喜交集之时,忽然听到一阵钟声,它的音声优雅响亮,音节段落清晰分明,众人愈加感到惊喜和怪异,才知道法照所见所闻的境界,的确是真实不虚的,因此将此事书写记录于金刚窟的墙壁上,普愿见闻的人,都能一同发起无上菩提心。后来又在化现题名“大圣竹林寺”匾额的地方,建立一小区的寺院,仍然称为竹林寺。
  自此以后,法照于是专志念佛,日夜精进从不间断休息,有一天忽然又见到僧人佛陀波利告诉他说:‘你极乐世界的莲华已经成就了,再过三年莲华就会开放。’等到三年的时间一到,法照告诉大众说:‘我要走了。’然后端坐往生。又有人说:法照曾经在山西并州举行五会念佛,唐德宗时,皇帝诏他入京城,请他教导皇宫里的宫人念佛,也有五会之多,因此号称为“五会法师”。(宋高僧传。乐邦文类)
  唐 少康(莲宗五祖)
  少康。俗姓周,浙江缙云仙都山人。生下来之后就不言不语,七岁时,到灵山寺礼佛,母亲问他说这是谁啊?少康忽然开口说:‘释迦牟尼佛。’父母因此让他去出家。年十五岁时,即已经能够通达五部经典。唐德宗贞元初年(西元七八五年),到了洛阳白马寺,看到大殿中的文字放出光明,仔细探究一看,原来是善导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少康因此祈愿说:‘我如果和净土有缘,应当使这篇文章再度现出光明。’说完之后,光明又再次闪烁起来,光中隐隐约约有菩萨的形像。少康因此说:‘再巨大的劫石都可以磨灭,而我愿生西方净土的心,永远不会再改变了。’少康于是前往长安的光明寺,到保存善导大师肖像的纪念堂瞻仰礼拜,忽然见到善导大师真实的身像升在虚空当中,告诉少康说:‘你依照我的教法,普遍地教化一切有情,等到他日净土功业成就时,必定可以得生极乐世界。’
  后来少康向南到了湖北江陵的时候,遇到一位法师,跟他说:‘你如果要化度众生,应当到新定去(今浙江遂安县西),你的因缘在那里。’说完之后就消失不见。少康因此就前往新定。少康把他所化缘的金钱,用来诱导小孩子念佛,念佛一声,就给一钱。如此经过一年多,无论男女老少凡是见到少康的人,都会念阿弥陀佛。念佛的音声,充满于新定的街道。
  少康于是在乌龙山建立净土道场,建筑三层的坛场。凡是遇到斋日,善男信女全部都来道场共修,每一次约有三千多人。每当少康升座,高声念佛,众人则一起跟著念佛唱和。少康每念一声佛号,大众就看到一尊佛从少康的口中出来,念十声,则有十尊佛如同念珠般连贯地从口中出来。少康并开示大众说:‘你们凡是有见到佛的,必定可以往生净土。’大众听了都非常欢喜欣慰。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西元八○五年)十月,少康嘱咐僧俗二众弟子说:‘大家应当对净土法门,生起增上精进好乐喜悦的心,而于污秽的娑婆世界,生起厌恶出离想要解脱的心,你们现在见到我放光明的,乃是真正我的弟子。’说完后就放出几道奇异的光芒,接著即安然地往生。由于弟子们为他建塔于台岩,因此又号为“台岩法师”。(宋高僧传。乐邦文类)
  唐 辩才
  辩才。俗姓李,湖北襄阳人。诞生的时候,室中发出奇异的香气。七岁时,依止岘山寂禅师出家。周遍地游学于各个郡县。曾经追随奉事长安安国寺的怀威律师、报恩寺的义颁律师。辩才对于经典义理的解释分析,无不通达透彻,后来为章信寺的住持,暗自地修行净土法门二十年,从来不曾告诉别人。
  辩才一生不好交游,唯独与护戎任公亲近熟悉,他告诉任公说:‘我辩才必定可以得生净土,在十年内的期限一定可以往生。’当十年约定的期限已满之后,辩才派遣弟子去报告任公说:‘过去约定的期限已经到了。’等到任公赶到辩才住持的章信寺后,辩才说:‘我去了!’然后安坐在绳床上,寂静地往生。大众都听到天乐从西方传过来,奇妙的香气充满室内,时年五十六岁。(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唐 善道
  善道。临X(今山东X博市)人,曾经进入藏经阁,随意用手探取经典,拿到《观无量寿佛经》,因此就专心念佛,修习观经的十六种殊胜观想。后来他往庐山,参观慧远大师在庐山莲社的遗迹,心中感慨不能恭逢盛会,同时也更增加了对极乐净土思念向往的心。善道后来隐藏形体于蚴山,修行般舟三昧数年,曾经亲自目睹极乐世界的七宝楼阁清净莲池,清晰真实如同亲临其境,就好像是在眼前一样。后来又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追随绰禅师,绰禅师教授他《无量寿经》。
  有一次善道准备入定七天,绰禅师请善道为他观察他来世所要投生之处,出定后善道报告绰禅师说:‘师父应当忏悔三项罪,才可以往生净土。师父曾经安置佛像于屋檐的窗户下,而自己住在安稳的深房内,这是第一项罪过,应当在诸佛之前忏悔。又曾经劳役指使出家人,这是第二项罪过,应当于四方僧众前求忏悔。又因为建造房屋,损伤很多虫蚁的性命,这是第三项罪过,应当于一切众生前忏悔。’绰禅师听闻之后,即寂静地思惟自己过去的过失,洗除烦恼尘垢的妄心,至诚忏悔谢罪。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次善道出定,告诉绰禅师说:‘师父的罪已经灭了,将来有白光来照耀的时候,就是师父您要往生净土的瑞相。’善道在京城施行教化,来归依学习的,多得像市集的人潮。有一天,突然稍有微疾,善道就把房门关起来,自己在屋内寂静安然地念佛往生。这时有一阵异香和天乐,向著西方飘然而去渐渐消失。(佛祖统纪)
  唐 智钦
  智钦。不清楚他的身世,专门修习禅定的法门,又礼拜称念一万五千佛的洪名,礼拜称念到了第一万尊佛。然后在鄮县(浙江鄞县)阿育王寺佛陀的舍利塔前,燃一只手臂供佛,以求往生极乐净土。他的弟子僧护,半夜里看到庭院前面光明照耀异于寻常,因此问:‘是什么人拿著火炬呢?’总共问了三次,空中回答说:‘是来迎接智钦法师的!’僧护急忙把门打开,看到阿弥陀佛金色的身像放大光明,幢幡香华七宝伞盖,从空中飞腾而下,智钦就在此时即刻往生而去。(佛祖统纪)
  唐 知玄
  知玄。字后觉,俗姓陈,眉州(今四川眉山县)洪雅人。七岁时,在宁夷寺,听人讲《涅槃经》,觉得好像以前就学过了。那天晚上,梦到佛用手抚摩他的头顶。十一岁时出家。凡是教授给他的经典注疏,都能贯彻通达其中深奥的义理。年纪才十三岁的时候,即在讲堂升座讲经演说,而僧俗二众则在下面听讲。唐宣宗的时代(西元八四七~八五九年),皇上诏请入京城,赐给他紫色袈裟,知玄因此奏请宣宗,恢复全国之内在唐武宗时代被废除的寺院。不久之后知玄就向皇上请求回到过去居住的山林寺院。
  唐僖宗的时候(西元八七四~八八八年),皇上赐号为“悟达国师”。僖宗赐给他一个沉香座,那时他的膝盖上忽然长出人面疮,知玄特地前往四川彭州的九龙山,拜访以前在京城所遇到患迦摩罗病(癞病)的僧人,来向他请求救护治疗。那位僧人命令一个童子带引他到一处泉水的地方,以泉水洗净之。这时人面疮忽然说:‘你知道袁盎杀晁错的故事吗?你就是袁盎,我即是晁错啊!我累世以来想要报仇,而你十世以来都是高僧,奉持戒律精细严密,使我没有下手的方便。现在你所受到的奉赐太过奢华,因此我有机可乘才来害你。今日承蒙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来洗净我,我现在可以超脱离去,不再与你为怨了。’洗了三昧水之后,膝盖上的人面疮即消失痊愈。
  知玄平日少欲知足,过了中午就不吃饭。六时精进行道,屡次获得明显的感应。有一天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必生净土。’知玄于是询问说:‘是谁在说话?’空中回答说:‘佛也!’知玄又看到一位菩萨,从空中下降到庭院之间,再三的嘱咐和赞叹他,然后突然不见。等到知玄临命终时,遗嘱命令弟子们将他的尸体舍弃去喂鱼鸟,然后说:‘我很久以来就与西方净土有约,今天就是约定的时候了。’说完之后,右胁而卧,面向西方而往生,时年七十三岁(宋高僧传。神僧传)
  唐 端甫
  端甫。俗姓赵,甘肃天水人,母亲梦到有一位清净的僧人送给他舍利子,令她吞食,然后就诞生了端甫。十岁时,归依道悟禅师,离家而往崇福寺居住。到十七岁时剃发染衣,隶属于安国寺。后来周遍地参访各个讲座,因而兼通经典和戒律。端甫曾经梦到一位清净僧人以琉璃器皿盛满了舍利子,命令他吞食之。并说:‘三藏大教,全部都贮藏在你的腹中了。’从此以后智慧辩才无有障碍。曾在山西太原宏扬经法,几乎全都城的人都来参与盛会。唐德宗时奉诏入宫,赐予紫色的大袍袈裟。一直到顺宗、宪宗两朝,都受到极大的尊重礼遇。
  端甫一生讲《涅槃经》、唯识学,总共有一百六十次的讲座。每日持诵诸部的经典,但是都以极乐净土为栖身安息的归宿。所得到的供养布施有数十百万,全部用来庄严寺院殿堂,而他的方丈室却只有一张床,生活得恬淡安适自由自在。唐文宗开成元年(西元八三六年)六月一日,向著西方右胁而卧,然后往生,此时奇妙的异香浓郁遍满屋内。火化之后,得舍利子三百多颗。(宋高僧传)
  唐 雄俊
  雄俊,俗姓周,四川成都人,为人能言善道,但是没有戒律和德行,曾经还俗从军。不久又出家为僧,但也颇知惭愧忏悔,平日经常持念佛名。唐代宗大历年间(西元七六六~七七九年),突然暴毙,入于幽冥,被阎王呵斥责备,命令把他交付地狱,雄俊大叫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说:造五逆重罪,只要临终十念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我雄俊虽然也曾造恶,但是并没有犯五逆重罪,若是依照我平日都在念佛的功德,应当要往生净土才是,否则十方诸佛就成了妄语!’说完就恭敬合掌专心念佛,此时七宝莲台突然出现,雄俊于是乘著莲台凌空向西飞去。在此同时,有从幽冥界还魂的人,因而传出雄俊往生这件事。(宋高僧传。佛祖统纪记载:雄俊进入幽冥界时,自己说明念佛的功德,阎王于是把他放回阳间。后来就进入西山,专心一意称念佛名。居住了四年之后告别大众而往生,与前述《高僧传》的记载有些差异。)
  唐 惟恭
  惟恭。荆州(今湖北一带)人,常常从事饮酒赌博等恶业,但有空则时常诵经,祈愿往生极乐世界。同一寺院里还有一个叫灵岿的僧人,行为和惟恭非常相近,乡里的人为他们评论说:‘灵岿作尽一切恶业,惟恭也同样追随他的脚迹,地狱有千重万重之多,到时候他们俩可就要毫无厌烦地依次排队进入受苦。’惟恭听到之后说:‘我虽然罪无可逃,但是仰仗阿弥陀佛的本愿加持力,十念都可以往生,我怎么还会堕恶道呢?’
  有一天,惟恭生病,而灵岿正好离开寺院出门在外。在出门的半路上,遇到一群少年童子,手里拿著乐器。灵岿问他们从那里来?有人回答说:‘从西方来,准备要去迎接惟恭上人。’其中一个人从怀里拿出一朵莲华,莲华闭合著如拳头那么大,叶子放出奇异的光明,接著这些人向著寺院快速而去。第二天,灵岿回到寺里,惟恭已经往生了,灵岿因此有所感触而觉悟,从此以后改变他的行为操守,后来以善名德行而著称。(佛祖统纪)
  唐 大行
  大行。齐州(今山东历城县)人。最初学习天台宗的教法,后来进入泰山居住。编结茅草为衣,捡拾果子为食。精进修行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现身。有一天,感叹说:‘人命无常,终究要归于消失磨灭,不知道未来之世,要往何处去投胎受生?’因此就进入藏经阁恳切地叩头祈祷,然后随手探取一本经典,拿到了《阿弥陀经》。大行于是专一心意思惟忆念阿弥陀佛。如此经过了二十一天,在半夜里,忽然看到极乐世界琉璃为地,心眼于是洞彻明了。又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观音、势至两位大士,从地涌出伫立在虚空之中。唐僖宗听闻到大行的德行高名,因此下诏迎请入皇宫,赐号为“常精进菩萨”。过了一年之后,有一天,琉璃地又再度出现,大行于是告诉左右的徒弟说:‘琉璃宝地又再次出现,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到了。’就在当日,右胁卧而命终往生。(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石晋 志通
  志通。俗姓张,陕西凤翔人,出家之后,游行到洛阳,遇到日啰三藏法师,此法师专修瑜伽行(唯识)教法,志通礼拜奉事他为师。钱文穆王时(西元九○八~九三二年),向东游历到吴越(江苏浙江一带),入天台山,在智者大师的道场,看到了往生净土灵异瑞相的传记,因此发心愿生极乐世界。从此以后不向西吐痰,不背对西方而坐。
  有一天,志通登上了山中的招手岩,读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期愿能够尽速往生净土,然后从山岩上投身而下,结果堕在一颗大树中,由于树枝的枝干非常柔软,因此并没有丝毫的损伤。于是他又整顿身心,再次登上山岩,发誓愿说:‘我往生的大愿已经发了,而在娑婆世界的余生实在令人厌恶,唯愿极乐世界诸圣贤众,同时来接引我往生净土!’然后再次地从山岩上投身而下,结果这次掉在草堆中,过了很久之后,又醒过来。寺院的大众僧找寻而来到了草堆这里,于是把他扶持回去。
  由于两次舍身求生净土不成,志通于是往浙江越州的法华山,隐藏静默地修行净土法门,后来见到白鹤孔雀,排列成行地从虚空中下来,又见到莲华开合于面前。志通说:‘白鹤孔雀,是西方净土的境界,莲华放光的妙相,是极乐世界受生之处,我往生净土的瑞相现前了。’因此站起来礼佛而命终往生。火化的时候,有五色的祥瑞云彩,环绕覆盖在火焰上方。火化之后,舍利子如鱼鳞般地堆砌于身体的表面。(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后周 可止
  可止。俗姓马,范阳(今河北涿县)大房山人。年十二岁出家,十九岁,到五台山求戒,感得文殊师利菩萨灵光照触他的身体。二十三岁,往山西并部,学习《法华经》、《百法明门论》。后来在长安开讲演说,受教化引导的人日渐增多。不久之后,回到故乡,当时母亲仍然在世,于是每日持钵乞食以奉养母亲。可止法师长年持诵《金刚经》,晚年居住在长寿净土院。后周太祖广顺元年(西元九五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得了一点小病,召集弟子们说:‘大家一起念阿弥陀佛,帮助我往生。’然后气息渐弱而往生,时年七十五岁。(宋高僧传)
  宋 绍岩
  绍岩,俗姓刘,雍州人(陕西甘肃一带)七岁出家,依止高安禅师。周遍地阅读经典书籍,觉得好像都是过去已经学习过的样子。后来居住在浙江钱塘的湖心寺,恒常读诵《法华经》,昼夜没有间断,期望能够早日诵满一万部,以此功德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有一次突然感得莲华化生于陆地上,因此誓愿焚身供养西方三圣,吴越王极力地劝告阻止他。后来又投身曹娥江之中,可是水中好像有东西支持著他的双脚,因此没有淹死。于是吴越王在宝塔寺,建立一座净土院来让他安居。宋太祖开宝四年(西元九七一年)七月,得疾病,拒绝医药治疗,作偈颂数篇,开示门徒说:‘我诵《法华经》两万部,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然后结跏趺坐而往生。火化时,舍利子多得无法计算,时年七十三岁。(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宋 守真
  守真,俗姓纪,字法灯,湖南永兴万年人,出家于圣寿寺,亲近从朗法师,学习《大乘起信论》。接著依止性光法师,性光传授他华严法界观。后来又礼拜奉事演秘阿阇黎,教授他瑜伽行(唯识)教法。守真皆能悟得心要,明白通达一切法义。他一生之中努力地宣扬演说佛法妙典,四十年间没有丝毫的懈怠间断。因此受皇上赐号为“昭信”。
  守真常在半夜里,修习西方阿弥陀佛的观想,修行念佛三昧,以期望能够往生净土。宋太祖开宝四年(西元九七一年)秋天,八月九日,命令大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叫大众停止念佛,然后突然往生,时年七十八岁,火化之后,获得很多舍利。(宋高僧传)
  宋 延寿(莲宗六祖)
  延寿。字冲玄,浙江钱塘王姓人家的子弟。年少时即在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年间,主持税务的工作,常常用官方的钱来买动物放生,因此被判死罪,牵引前往市街大道准备处刑。钱文穆王派人暗中窥视他的行为,只见他脸色安然自如毫无改变,因此下令无罪释放。然后延寿就往四明山依止翠岩禅师出家。后来又参访天台山德韶国师,发明心性法要。
  延寿曾经在国清寺修行法华忏法,在禅定观想中,见到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入他的口中,自此以后获得无碍的广大辩才。后来因为自己终身的愿望归宿尚未决定,因此到智者禅院,作了两个签,一个是一心修禅定,另一个是广修万行庄严净土。然后寂静心思专注祈祷,七次抓取都得到净土签,于是一心一意地专修净土。
  宋太祖建隆二年(西元九六一年),忠懿王迎请延寿前往永明寺居住,并赐号“智觉禅师”。延寿每日订功课一百零八种,夜里则到别的山岭去经行念佛,在附近的人常常听到螺贝天乐的声音。一生诵《法华经》,总共有一万三千部。居住永明寺达十五年之久,弟子一千七百人,时常与大众授菩萨大戒、施食给鬼神饮食、并以钱赎取性命来放生,这些种种善行都回向往生极乐净土。著作有《宗镜录》一百卷,会通天台、华严、唯识等各宗学说的异同,又著作有《万善同归集》,此集之中指引归向净土的地方,最为明确和重要,其大略如下:
  问:‘唯心净土,本来是周遍十方法界的,怎么可以只是依托心念于净土莲台,寄归形体于极乐世界,而生起取舍分别的念头,这样怎么能够达到无生的境界呢?欣喜厌离的这种爱憎情感生起,怎么能成就平等的法界呢?’
  答:‘唯心净土的境界,是要彻悟了解心性的人才能达到,《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说:三世一切诸佛,都是悟到一切法唯心所造,才能随顺无生法忍。有的菩萨证入初地,即迅速地舍身命而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由此可知彻底了悟真心的人才能够达到唯心净土,而执著境界的众生,只能堕在他心所攀缘的境界。只有能究竟明白因缘果报而没有丝毫差错的人,才能透彻了解心外无有一法可得。另外,关于平等法界不二法门,一切法无生的究竟了义,虽然仰仗佛陀的开示教化而生起信念。但是无奈众生修行的力量尚未充足,观照的力量浅薄、内心散乱浮动;再加上外在的境界强大、自身的习气又重,必须要往生佛国净土,仰仗佛菩萨及外在境界的殊胜因缘,自心的忍力定力才容易成就,才能尽速地修行菩萨道。
  《净土十疑论》说:有智慧的人内心强烈地想要求生净土,以便能够证悟往生之事了不可得,如此才是真正体悟了无生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心清净故国土清净。愚痴的人被“生”这件事所系缚,听到人家说往生,就真的当作生来理解;听到人家说无生,就真的当作无生来体会。却不知道生即无生,无生即是生。若是不能透彻通达这个道理,彼此随意交互地争是说非,这就是诽谤佛法的邪见人啊!’
  问:‘心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亦无有去来之相,那里有见佛以及佛来迎接的这件事?’
  答:‘一切法唯心而又一心念佛,从唯心的角度来看,心是周遍收摄一切万法的,既然了解一切的境界唯是心的作用,了知所有的心念无非是佛,因此随著众生忆佛念佛的当下,就无不是佛了!《般舟三昧经》说:就如同有人梦到七宝财物,或与亲属相聚而感到欢喜,梦醒之后追寻回忆,不知这些都到那里去了,真是了不可得,我们应当以如此的理解体悟去称念佛名。(换言之,众生在迷时虽然也念佛,也求往生,但一旦往生开悟之后,念佛、往生都不可得,念佛、往生本来就是自心中的事。)
  这段经文是比喻一切唯心所作,就在一切“有”的当下本来即是“空”,因此没有舍报往生去来之事。又因为一切法如梦幻而非实在,则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两者自然就遗忘而不执著。然而也不是没有如梦似幻的相貌存在,如此则不会断灭能念之心与所念的佛。“空”、“有”本来就圆融无碍,所以在本来就无去无来之中,不妨普遍地令众人见到阿弥陀佛去来之相。因为见即无见,本来就恒常契合于中道。因此佛实在不曾来接引,众生也不能去往生,一切的感应道交,无非都是自心的显露发现。就如同造罪的众生,自己感报地狱的恶相一样。
  《唯识二十颂》说:“一切法就如同地狱一样,地狱的众生都同时见到狱卒刑具等,而又能来作逼害折磨他们的事。”(实则地狱是如幻不实、唯心所造的。)所以这种种苦痛的事,都是罪人们造恶业的心所显现的,并没有自心外实在的铜狗铁蛇等事物。世间种种一切的万事万物,也都是如此的。然而这种“毗卢遮那佛”的唯心净土,虽然没有局限东方、西方而遍一切处,但是这个只有正见悟解清楚明白、习气业障都已消除、理事相融圆满无碍、亲自证入无生境界的人,才可以体悟、才可以说唯心净土。而那些初发心的人,怎么可以随便仿效而说不必念佛、不用求生净土呢?’
  问:‘《观无量寿佛经》分明所说的十六种观想法门,都是收摄心念修习禅定,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观想得详细明了圆满光明,才可以往生净土,如何以散乱心念佛也可以往生呢?’
  答:‘九品往生的经文显示,往生的品位各有高低差别。不论上品、下品,统摄而言,不出以两种心而得以往生,一个是“定心”,譬如修习禅定观想,则能上品往生。第二是“专心”,只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一切的善行资助熏习,回向发愿往生净土,可以成就末后中下二品,但仍须要一生一世全身归命,尽此一报身精进修行。坐卧之间,要时常面向西方。每当经行礼拜之际、念佛发愿之时,都要恳切勤苦诚心仰望,没有其他的杂念。就如同堕入地狱遭受刑罚,好像在痛苦的监牢、或被怨家恶贼所打杀、被水火逼迫性命,这时候只有一心一意寻求救拔,期愿能够早点脱离苦轮。并希望能够尽速证得无生法忍,广大周遍地度化一切众生,承继弘扬佛法僧三宝,誓愿报答四种重恩,如果能够如此至诚恭敬,那么他念佛往生的功业,必定不会虚妄而无所得。
  但是如果,言语与行为不相应,信心之力轻微薄弱,不但没有念念相续的清净心,反而生起数数间断的妄念。依靠这种懈怠的修行工夫,临终时想要往生净土,只恐怕被业障牵引,同时也很难遇到善友的开示助念。那么临终时四大分离风火逼迫、身心热恼痛苦不堪,正念就没有办法成就。何以故?我们如今的心念是因,临终时的反应是果,必须要因地实在,果报才不会虚妄。就如同音声和合回响才会平顺,形体挺直影子才会端正。如果想要临命终时,十念就可以成就往生,那么只要预先筹办资粮找对渡口,合集一切的善行功德,回向临命终时,念念真实而不虚妄,那么往生净土之事是不用疑虑的。
  凡是善恶这两件事、苦乐两种果报,都是身口意三业所造成的,是由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种业果所收摄。若一念心起嗔恚邪淫,即是地狱业;若一念悭贪不舍,即是饿鬼业;一念愚痴昏昧障蔽智慧,即是畜生业;一念我慢贡高,即是阿修罗业;一念坚持五戒的心,即是人道的业;一念精进修行十善的心,即是天道的业;证悟人空,即是声闻业;知一切法因缘所生本无自性而断离缘起,即是缘觉业;六度万行一起修习,即是菩萨业;大慈大悲清净平等,即是佛业。
  如果心念清净,则感得香华莲台七宝行树、清净国土而化生,内心染著尘垢,则高山丘陵坑洞坎坷,在浊恶的秽土而受生粗恶的形体。这些都是以目前相同的果报身,藉著心念的不一而感得不同的增上之缘。由此可知,一切诸法如果离开我们的自心根原,更没有其他的体性可说。若是想要得到清净的果报,只有修行清净的因行。例如水的性质自然趋向下方而流动,火的特征自然地向上而飞腾,这是由于形势运数本来就是如此,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永明延寿大师又曾经作四料简说:‘如果有禅而没有净土,十个修行有九个差错蹉跎于道路上,中阴的境界如果现前,一转眼的时间就随业力而去生死流转。假使没有禅而仍然有净土,那么万人修行万人都可以往生,只要见到了阿弥陀佛,又何必忧愁不会开悟呢?若是有禅又有净土,犹如戴著双角的老虎,现世可以为人天的师范,来世速得成佛作祖。如果没有禅也没有净土,恐怕将来见到的就是地狱的铁床铜柱,万劫与千生长久的时间,没有人可以依靠帮助。’
  宋太祖开宝八年(西元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六日,早晨起来之后,焚香告别大众,然后趺坐而往生,时年七十二岁。后来有一位僧人从江西临川县来,经年累月地绕行永明延寿大师的舍利塔,人家问他为什么缘故?他说:‘我曾经生病入于幽冥界,见到殿堂的左边供奉一个僧人的形像,阎王精勤恭敬地礼拜,因此向人询问阎王所拜的是什么人?回答说是杭州的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已经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了。阎王尊重他的德行,因此礼拜恭敬他。’(乐邦文类。万善同归集)
  宋 晤恩、文备
  晤恩。字修己,俗姓路,江苏常熟人。年十三岁时,听到别人诵《阿弥陀经》,心里有所感触体悟,因此前往兴福寺出家。后唐明宗长兴年间(西元九三○~九三三年),前往江苏X山的慧聚寺,学习南山律。不久之后又听闻学习《法华》、《金光明》等经,以及止观论,都达到了经论中精深微妙的境界。一天只吃一顿饭,终日衣钵不离身,不积蓄钱财物品。睡眠的时候一定右胁而卧,坐的时候一律结跏趺坐。每到诵戒的时候,必定感慨忏悔地流泪不止。到处劝勉教导大众修行净土法门,以及一乘圆教的宗旨。前后总共讲演《法华经》二十几部。
  宋太宗雍熙三年(西元九八六年)八月初一夜晚,看到一道白光从井中射出。因此告诉门人说:‘我此生果报的寿命已经将近了。’然后绝食禁语,一心念佛。有一天晚上梦到一位出家人,执持金炉焚烧名香,绕行他的房间三次,说自己是章安灌顶大师,已经往生于西方净土,为了赞许你的精进修行,因此特地来迎接你。晤恩梦醒之后,即刻呼唤门人弟子前来,弟子们来到的时候仍然还闻到异香。八月二十五日,为大众开示止观法门的入门方便和究竟义理,以及观心法门的究竟了义。然后端身正坐,面向西方而往生,时年七十五岁。寺院的大众都听到管弦铃铎的音乐声,嘹亮悠远地遥传于虚空之中,很久之后才渐渐远去。火化之后,得舍利子无数。
  晤恩有一弟子名文备,了然洞明于止观的法门,常独处一室,精进禅坐忘情脱俗,达三十年之久,宋太宗雍熙二年(西元九八五年),稍有疾病,净土的瑞相现前,右胁侧卧双足相叠而往生。(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宋 文辇
  文辇。浙江永嘉平阳人。受戒之后,遍学三乘佛法,依止浙江缙云明昭禅师说法的道场,使他于佛法中的一些疑情顿时决了。后来又依止天台德韶禅师,再一次地有所悟入。曾阅读藏经三遍,宗门教下悉皆通达,逍遥自在无所挂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西元九七八年),砍伐栴檀木,制成一个坐龛,结跏趺坐在里面。自己执持火炬,发誓愿说:‘我愿舍此残存的躯壳,上供十方诸佛菩萨。’然后命令大众念佛,帮助他往生净土。不久之后火焰发起,其烟雾呈现出五彩的颜色,旋转环绕于虚空之中。此时仍然听到文辇的念佛声,过一会儿才停止而圆寂往生。火势熄灭之后,取得舍利子无数,时年八十四岁。(宋高僧传)
  宋 义通
  义通。字惟远,俗姓尹,高丽国的人,头顶上有肉髻,眉毛长五六寸。受具足戒之后,即学习《华严经》及《大乘起信论》。后晋出帝天福年间(西元九四二~九四四年),来游学中国,到天台山云居寺,拜见德诏国师,顿时有所契悟。等到参访螺溪寂法师之时,听闻到一心三观的要旨,因而留下来奉事学习,并且都能相应而完全地体会。宋太祖开宝元年(西元九六八年),水路运输使顾承徽,施舍舍宅而改为寺院,请义通法师住持安居。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西元九八二年),皇上封赐寺院的匾额为:“宝云”。
  义通平日致力于开演宣扬天台的教观,几乎有二十年之久,他常常叫别人为同乡人。有人问他是何缘故?他说:‘我以极乐净土为故乡,你们诸位都应当要往生净土,因此就是我故乡中的人了。’宋太宗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右胁卧而往生。火化之后舍利充满,时年六十二岁。(佛祖统纪)
  宋 有基
  有基。字及贤,俗姓王,浙江钱塘人。五岁出家,依止天台山寿昌寺的法超法师为和尚,十岁时,受具足戒。听闻四明山宝云寺(即义通法师的道场)在传授智者大师的天台教观,因此前往追随侍奉,承受《法华经》及止观法门的教法。随著所教导的言语文句都能了解它的义理,究竟穷尽其中深奥玄妙之处。宋太宗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同郡的人请他宏扬教法于太平兴国寺,当时跟随他学习的有数百人。每个月的十五日及月底的那一天,必定集合大众诵菩萨戒。有基一生普遍地劝导僧俗二众念佛求生净土,达四十年之久,所度的众生数目有万人之多。每当遇到年岁收成不好的时候,则持钵以食物供养大众。
  宋真宗祥符八年(西元一○一五年)六月,示现疾病。弟子令祥请示说:‘和尚将要西归极乐净土,难道不遗留训示吗?’有基因此广谈圆教的要旨。过了一个时辰之后,大众忽然看到西方现出光明,空中奏出美妙的音乐。有基说:‘西方三圣人来了!’说完就右胁卧面向西方而往生。有人梦见有基具足威仪往生西方;有人梦见有基坐在青莲华上对著佛说法;有人梦见阿弥陀佛为有基授记。法智大师听闻有基往生的音讯后说:‘卧病谈禅,临终见佛,这实在是希有难得的事啊!’有基火化后,得舍利子无数。(佛祖统纪)
  宋 省常(莲宗七祖)
  省常。字造微,俗姓颜,浙江钱塘人。七岁时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宋太宗淳化年间(西元九九○~九九四),住在南昭庆寺,由于仰慕庐山远公的风范,因此计划结集莲社,刻阿弥陀佛像,后来由于刺血书写《华严经》(净行品),因此把莲社改称为净行社。士大夫读书人参与盛会的有一百二十人,都称为净行弟子,以文正公王旦为居士之首,而比丘众则达到千人之多。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一○二○年)正月十二日,省常端身正坐而念佛。念佛不久,忽然大声地说:‘佛来也!’然后安祥往生,此时大众都见到大地变成黄金色,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消失。时年六十二岁。(佛祖统纪)
  宋 知礼
  知礼。字约言,明州(今浙江宁波市)金姓人氏的子弟。其父母曾于佛前祈祷希望能获得子嗣,然后梦见一位神异的僧人携带一名童子托付给他们并说:‘这是佛陀的儿子罗 罗也。’不久之后,就生下了知礼。知礼七岁时,丧母,哀号哭泣不止,禀白父亲要求出家,因此前往太平兴国寺,依止洪选法师而得剃度。等到年纪稍长,依止宝云寺的义通法师学习天台教观,对于圆顿大教的要旨,只要一经教导即能了解。宋太宗淳化年间(西元九九○~九九四),所依止的义通法师既然已经入寂往生,因此接受迎请而主持乾符寺,不久又迁移到保恩院,在当地开示宣扬天台教观,学人门徒接踵而至。
  有一年明州大旱灾,知礼与慈云遵式法师,一起修习金光明忏法,约定如果三日内不下雨,就要自焚一只手。到了约定的日期,果然下起大雨。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西元一○一○年)重建保恩院,皇上赐名为“延庆”。祥符六年(西元一○一三年)建立念佛施戒会,自己亲手写疏文以劝导大众说:
  ‘原本现前一念心性本自圆融,一切诸法本来无碍。所遇的熏染因缘既有不同,所感的果报也自然产生差别。因此如果随顺本来无染觉性而修行,则能显现出诸佛庄严的清净国土;若是随著妄想情执而造作,则将依循五趣(六道)的生死之路而痛苦轮转。所以处在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想要超升解脱尤其困难,反之堕落受苦的则比较多。经典说:“能够获得人身的,如同指甲上的泥土那么稀少,而失去人身的,就如同大地的泥土一样地无穷无尽。”除非一直等到你能够将三乘的功德修行圆满,才能免除在胎卵湿化四道受生。
  然而,实在是因为娑婆世界的境界粗恶强大,无明烦恼众多炽盛,如果想要依靠自力而度脱生死,实在是难有其人。反之,如果是生于西方世界,其佛国土极乐庄严、身心清净毫无烦恼垢染,一直到究竟成佛之间,都能免于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途之中。经典说:“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又说:“众生往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若要往生彼国,只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修习彼佛的慈悲,一定为阿弥陀佛的广大本愿所摄取。当我们弃舍这个报身时,必定往生彼国极乐世界。完整的情况就如同经典所记载的,这实在不是任意捏造妄想推测的胡言乱语。
  今天结集万人来一起共修,而成为一个莲社,希望大家心心系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日日刻期精进发愿往生。每一年的仲春二月,集合在一起,一同修习供养,共同听闻法音。会集万人的心意,合成共同一致的志向,使大家圆满成就净土的清净功业,达到求生极乐世界的誓愿。更何况在劫浊的娑婆世界寿命短暂,生命的光芒就如同风中的烛火,只要一口气不来,三途的恶相即刻现前。怎么可以自我宽松懈怠,毫不思惟将来可能的果报呢?希望大家应当要依照佛陀的教化,不可随顺个人的情意欲望,顿时止息妄想攀缘的心,唯独精进不懈地忆佛念佛。’自从知礼发起结集莲社之后,每年只要一到了二月十五日,都会举办法会而成为贯例。
  知礼曾经集合十名僧人,一起修行法华忏法三年,期约三年忏悔完毕后,将要焚身供养《法华经》,以求生净土。后来为大众所阻止,因此没有完成愿望。然后又召集十名僧人,修习大悲忏三年,燃三根手指供养诸佛。北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一○二○年),驸马李遵勖将知礼的高尚德行上奏朝廷,因此皇上赐号为“法智大师”,并敕令住持世间弘扬教法。
  知礼认为从前的许多祖师,以及阐扬净土法门的贤者,大多只谈论净土的事相,而较少开示作观的法门,这样虽能暂时教化当世的根机,但是未能穷究圆顿的义理。因此取天台智者大师的《观无量寿经疏》,极力研究它义理深奥的地方,究竟通达地畅演阐示其中玄妙的宗旨,而著作成《妙宗钞》万言。他在释经题时,大略是这么说:
  ‘“观”者,总举能观,也就是十六种观法。“无量寿佛”,是举所观境的最重要之处,并以此统摄其他十五种所观的境界。能观都是一心三观,所观的都是三谛一境。毗卢遮那佛,遍满一切处,一切诸法,都是佛法。因此,所谓众生本性具足一切功德的佛性,并非自生也非他生,非因非果,当下即是圆满具足本来清净而究竟觉悟的体性。
  所以《大乘起信论》说:“所谓觉的意义呢?就是心体离念的意思,而离念的相状,就是等同虚空法界,无处不周遍。一真法界平等一相,就是如来的常住法身,依此法身而指出众生本具的觉性,称为本觉。”由前述可知,果地佛果圆满而明觉的体性,就是我们凡夫本来具有的性德。因此佛陀一切言教所谈的修行法门,无不是为了显示此本来具足的觉悟体性(佛性)。所以说四种三昧,通通称为念佛(一、常坐三昧,即一行三昧。二、常行三昧,即般舟三昧。三、半行半坐三昧,即法华三昧。四、非行非坐三昧,可名随自意三昧。详见《摩诃止观》)。
  虽然这些都称为念佛(念觉性),然而这些都是以一般通途的方式来显示诸佛性体。而如果是西方净土十六观门、以及般舟三昧,就是凭借著彼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用微妙不可思议的观察,专就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显示众生本来具足的真佛性体。虽然凭借了极乐世界的境界来作观想,但是必须要知道无论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都是同居于一心之内。心性遍周法界,无有一法不是唯心所造,无有一法不是本性具足。如果有丝毫一法从心外所生,则不名为大乘观法。
  所谓的心性,是具足一切法,遍造一切法的,然而实在来说也没有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即心就是法,即法就是心。能造的因缘以及所造的一切法,皆悉当处全是心性。因此今日所观想的境界,无论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乃是以法界的心来观想法界的境,而往生于法界之内的依报、正报、色法、心法,如是则名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观、唯境。
  因此,解释“观”字,用一心三观,解释“无量寿”,用一体三身。《观无量寿佛经》的经体、经宗和力用,其义理都是属于圆教,判教都是属于顿教。寄语诸位修行的人,观行虽然甚深微妙,但是本来就普被于初发心之中。若是能够精进用功,何必忧虑不能成就。纵然尚未入于圆教的净土上品,但现今在因地力量也是很强大的。一旦往生到彼极乐世界,得以登入莲池海会,所见的依报、正报,都是圆教之中微妙不可思议的法界境界。很快地就能证入圣人的阶位,所度的众生也更加广大无边。何况娑婆世界六尘境界粗恶强盛,实在是生死轮回的险难之处。因此必须在外相上作事相忏悔,在内心中勤作义理的思惟和观想。正修与助行并进,加强愿力刻期修行,如此则必定得生于净土宝刹,速证无生法忍。今日解释观门,其意义就是在此。’知礼其他的撰述著作,大多指引归向极乐净土,而此《妙宗钞》是其中最肯切重要的。
  当时正当皇帝诏告天下,设立放生池,知礼每年遇到佛诞日,就结集放生会,集合大众一起修法,然后放生鱼鸟等众生。官府听闻到他的德行,命令枢密使刘筠撰写文章,立石碑于寺院内。北宋仁宗天圣六年(西元一○二八年)正月元旦,将要入寂往生之前,启建金光明忏七天,到第五天结跏趺坐,召集大众说法之后,突然称念阿弥陀佛数百声,然后气尽而往生,时年六十九岁。往生后,开著龛柩显露遗体有十四天之久,指甲头发却变长。火化时,舌根不坏,像莲华的形状。(四明教行录。观经疏钞。佛祖统纪)
  宋 遵式
  遵式。字知白,浙江台州宁海县叶姓人氏的子弟。母亲梦见吞食明珠而生遵式,年纪稍长,往东掖山依止义全法师出家,精勤苦行自我策励。最初专门学习戒律,后来进入国清寺,燃指供佛于普贤菩萨圣像之前,发誓愿要弘传天台宗的教法。北宋太宗雍熙初年(西元九八四年),往四明山宝云寺,师事义通法师。曾经修行般舟三昧,由于过于劳累而吐血,两只脚掌也皮肤破裂,而遵式毫不畏苦誓死精进地修行。有一天,忽然看到观世音菩萨,俯垂他的手指向著遵式的口,牵引出数条虫。又从手指端流出甘露水而灌入遵式口中,遵式顿时觉得身心清凉,所患的病苦即刻消除。不久之后头顶高出数寸,声音如同响亮的钟声,智慧辩才通达无碍。
  他的师父义通法师示寂往生之后,遵式就返回天台山。北宋太宗淳化元年(西元九九○年),居住于宝云寺。北宋太宗至道二年(西元九九六年),结集僧俗二众专修净土法门,著作《誓生西方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西元九九八~一○○三年),回到东掖山建精舍,亲自率领大众修习念佛三昧。北宋真宗祥符七年(西元一○一四年),应杭州人士的邀请,主持昭庆寺。不久,到了苏州,讲经于开元寺。后来又回到杭州,主持灵山寺。王钦若主政杭州时,上奏朝廷将灵山寺恢复为天竺寺的旧名,赐遵式名号为慈云。遵式曾经把天台智者大师放生的故事告诉王钦若,王钦若因此奏请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京城回报答应可行。
  遵式前后依照经典撰集许多忏法,圆融一心三观之旨,皆以净土为归宿。又因为知府马亮问佛道,因而陈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其中决疑门大略是这么说:
  ‘佛法有二,一个是小乘不了义法,第二个则是大乘了义法。大乘法中,还有了义与不了义之分。现今所谈的净土法门,独是大乘了义中的了义之法,此净土教法所诠述的要旨,圆融了一切因果,顿时圆满具足佛法中不可思议之妙义。经典说:周遍十方仔细的推求,更无余乘,只有一佛乘而已,就是在说净土这一个法门啊!
  因为十方世界的清净或垢秽,都收摄含藏于刹那的一念。而一念的色心相对,即周遍罗列纷然呈现出十方法界。一切万法皆是天真自性本来具足的,并非由因缘造作所新产生的。一念心性既然如此,一微尘也是如此。因此能于一一微尘中现一切刹土,一一心念中现一切的心。一一的心念与微尘又相互周遍圆融,重重无尽无障无碍。于一刹那的时间中顿时显现,非隐又非显,一切本来圆满成就,无胜亦无劣。我的心念既然如是,众生与诸佛的本体也是平等不二的。如此,则回向心志发愿往生十万亿佛土外的西方净土,实在是生于自己的心中;长养形质于九品莲华之内,又岂能逃出现前刹那的一念之间。
  如果能够深信这个圆顿教法,则事事皆能通达无碍。如果不明白这个至高无上的义理,那么凡是遇到任何事相境界皆会迷昧。因此经典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之中,乃至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现在只要直接地去除疑情妄想,究竟了知,无论是极乐世界的百宝庄严,往生净土的九品因果,都是在众生现前微细的一念当中。如果对于净土法门的义理性体,有彻底究竟的了悟,这样才能够在往生的事用上,随著愿力而自然成就。千万不可妄信世俗凡夫之流,执著一边而非难另一边(不能圆融不二)。’至于他说到行愿门的部份,由于文章繁多而不记载。
  遵式另外有讨论往生坐禅观法的,他说:‘想要修习往生净土观想的人,应当独自止住于安静之处,床铺要向著西方,这样比较容易观想,同时也是表明心中真正志向的缘故。然后盘腿正身端坐,头顶与背脊正直相对,不可过于用力挺直,也不可使背部弯曲。稳定地调和气息,收摄安定止住心念。至于所要修习的观门,经论中所记载的甚多,初发心的凡夫众生,那里有能力能够周遍地学习呢?现在从其中精要简易的,大略开示有两种,而在这两种之中,仍要随著自己所适宜的方式而修习,不必两种都要并用。如果有人对于其他观想很熟悉的,则任其方便自由选择而修行。只要不离开净土法门,都应当要广泛修习。
  所谓的两种呢?一个是依照普遍观想的意思。静坐之后,自己思惟自己到目前为止所作的修行,计算它的功德,应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时应当生起心念,想像自己生于彼国极乐世界,在莲华之中,结跏趺坐,先作莲华闭合想,再作莲华盛开想。观想当莲华开时,有五百种颜色的光明来照触我的身体,又作自己的眼睛张开想,并作见到佛菩萨以及清净国土的观想。见到阿弥陀佛之后,即在佛前,坐著听闻妙法,以及听闻一切的音声,都在演说自己所乐闻的佛法心要,至于所听闻的法都要与十二部经相合。作此观想时,必须要心思坚固不移,令心念不致散乱,内心观想明白清楚,就如同亲眼所见一样,如此经过一段长时间之后才离座起来。
  第二种是直接观想阿弥陀佛,丈六的金色身躯,坐在莲华台上,专门系念眉间的白毫一相,其白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个角。其白毫中空,右旋宛转在两个眉毛的中间,光洁清净明亮透彻,不可思议不可具说。白毫所散发的光明,显耀于金色的容颜之间,各个部份际限都了然分明。作这种观想时,制止心念专注思想,坚定而不可移动散乱。
  然后又要观察思惟,这些观想忆念所成所见的境界,不论成就或不成就,都是由自心想念的因缘所生,并没有实在的性相。一切所有的相都是空的,就如同镜中所现的面像,又如同水中所现的月影,如梦境如幻化,即空即假即中,不一不异,非纵非横,不可思议。一切的心想忆念当体即是涅槃寂静,如此则能成就念佛三昧。’
  北宋仁宗天圣年间(西元一○二三~一○三一年),遵式另外在寺院的东边建造日观庵,专门忆想西方净土,以为往生极乐世界的修行功业。不久,在讲完《维摩诘经》之后,与大众诀别,把讲经的席位交付给弟子祖韶。并书写敬谢一切诸缘的诗句,表示将要入寂往生。到了明年,即北宋仁宗明道元年(西元一○三二年)十月八日,得疾,拒绝医药,仍然为大众略说佛法大要,令弟子请阿弥陀佛圣像,有人却请观音圣像来,遵式于是礼拜焚香祈愿说:‘我观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十方诸佛,同住真如实际,祈愿受我一炷之香,诸佛证明,我将往生极乐净土。’有人询问他的归宿,回答以常寂光净土,到了当天晚上即坐化往生,时年六十九岁。就在当天,有人见到有一颗大星陨落于灵鹫山,红色的光明盛大显赫。(乐邦文类。佛祖统纪。莲宗宝鉴)
  宋 义怀
  义怀。俗姓陈,浙江永嘉乐清人,年幼时即前往京城,依止景德寺而为准备出家修行的童子,北宋仁宗天圣年间(西元一○二三~一○三一年),考试经典通过而得剃度出家。后来遍参各方的善知识,依止明觉禅师于翠X寺。有一日偶然间取水挑断了扁担,忽然大悟。作诗偈呈给明觉禅师印证,禅师称善。后来先后住持了五个道场,从铁佛寺到最后的天衣寺,化导的众生非常广大众多。
  义怀既已彻悟佛法心原之后,仍然暗中地修行净土。他曾经问跟他学佛的人说:‘若是说舍弃娑婆秽土而求取极乐净土,厌离此土而欣愿彼国,则是取舍的情执,此乃是凡夫众生的妄想分别。若是说没有极乐净土,则又违背佛陀所说的经典。毕竟要如何是好呢?’然后又自己回答说:‘生则决定往生,去则实在不曾去。’晚年由于疾病,居住在河南池阳的松山庵。弟子智才,住临平(今浙江杭县东北四十里)的佛日寺,迎请义怀回寺侍奉。有一日智才往苏州去,义怀派人督促他回到佛日寺,然后才告别大众而往生,时年七十二岁。(僧宝传。乐邦文类)
  宋 本如
  本如,明州(浙江宁波市)句章人,年少时依止法智知礼大师学习佛法,善长文词笔墨,曾经向法智请教经义,法智说:‘为我作侍者三年,才向你说。’三年后,又恳求请教,法智大声一喝,并叫道:‘本如!’本如于是豁然开朗有所省悟,以偈颂呈给法智,法智认可之。北宋真宗祥符四年(西元一○一一年),主持东山承天寺,大振佛法显扬正道,前后经历了三十年。讲《法华》、《涅槃》、《金光明》、《观无量寿》等经,以及天台宗的教观,达六七遍之多。曾经集合一百名大僧,修法华长忏达一年,祥瑞的感应屡次显现。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四二年),赐号为“神照法师”。与丞相章得象等诸位贤者,结集白莲社。宋仁宗特别赞扬其道场,赐名为“白莲寺”。北宋仁宗皇祐三年(西元一○五一年)五月十八日,稍有疾病,升堂说法,与大众诀别,然后安祥往生,时年七十岁。当天江上的渔夫,看到云端上有僧人向西而去。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但是异香仍然极为浓厚。到了第二年,弟子打开龛柩的门锁,看见本如法师的遗体,色身不坏面貌如生,并有大莲华生长开放在他的塔前。(佛祖统纪)
  宋 仁岳
  仁岳。字潜夫,俗姓姜,霅川人(浙江吴兴)。听闻法智大师在南湖(浙江嘉兴)教化众生,因此前往追随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豁然开朗而有所得的样子。又与十位志同道合的人,修习“请观音三昧”,安坐在静室之中,隐约之中好像生死的幻梦醒了一样。后来多次主持杭州一带丛林的讲席,广大地宏扬佛陀的教化。年老时回到故乡,主持祥符寺,皇帝赐号为“净觉”。晚年,专修净土法门,燃三根手指供佛,奉持戒律极为精严。
  北宋英宗治平元年(西元一○六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告诉门人弟子说:‘我明日午时,应当要走了。’到了明天,遗留偈颂,安坐而往生。曾经著有《弥陀经疏》二卷,又作《指归记》两卷来解释前一本书。仁岳往生三十年后,寺院的大众梦见仁岳说应该要迁塔,等到打开龛柩时,见到仁岳肉身不坏,身旁舍利子充满,因此再度以完整的礼仪埋葬之。(佛祖统纪)
  宋 处谦
  处谦。俗姓潘,浙江永嘉人。母亲梦见祥瑞的云彩飞入怀中,怀孕了三年才出生。依止常宁寺契能法师出家,北宋真宗祥符初年(西元一○○八年)获准剃度,随即前往天竺寺学习佛法,慈云遵式大师非常器重他。后来又参访神照本如法师,彻底地明白圆顿法门的宗旨。不久即身居首座和尚之位。接著回到常宁寺作住持,经历了慈云寺、妙果寺、赤城寺、慧林寺、净住寺、南屏寺、天竺寺等十座道场,经四十年的时间,讲经弘化从不厌倦懈怠,入门求教的弟子达到三千人,皇上赐号为“神悟”。
  北宋神宗熙宁八年(西元一○七五年)四月十五日,早晨起来之后,沐浴更衣,集合大众讽诵普贤行法,以及《阿弥陀经》。过一会儿,即升座,称扬赞叹极乐净土的殊胜功德,又告诉大众说:‘我悟得无生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已经很久了,今天我以无生而往生净土。’然后安然而逝。(佛祖统纪)
  宋 慧才
  慧才。俗姓王,浙江永嘉乐清人,北宋真宗祥符初年(西元一○○八年)获准剃度,年十三岁时,受具足戒,前往四明山追随学习于法智大师。由于悔恨自己的愚痴迟钝,因此时常持诵大悲咒。有一天忽然梦到一位清净僧人,身长数丈之高,脱下袈裟披在慧才身上。第二天,莅临讲座听经时,豁然开悟,从前一直到现在所听闻到的佛法,一时之间都洞彻明了。后来拜见慈云遵式大师,以师礼来奉侍服劳,日夜精勤从不懈怠。北宋英宗治平初年(西元一○六四年),居住于法慧宝阁,赐号为“广慈”。不久,隐退居住在雷峰塔下,每天翘足诵大悲咒一百零八遍为功课,又曾翘足仰望一昼夜,诵阿弥陀佛圣号。
  有一天晚上,梦见到达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楼阁清净宫殿,有人告诉他说:‘净土中品,是你所生的阶位。’北宋神宗元丰元年(西元一○七八年)春天,为僧俗二众千人授菩萨大戒于雷峰塔,正在羯摩作法时,观音像的头顶放出光明,灯烛火炬与日光,都被此道光明映照而失去了光辉。净慈守一禅师为此事作了一篇《受戒放光记》。元丰六年(西元一○八三年)五月二十一日,慧才更衣就座,书写偈颂赞佛之后,说:‘我往净土是决定不移了!’然后安然而往生,时年八十六岁。(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
  宋 灵照
  灵照。俗姓卢,兰溪人(浙江金华县)。出家于宝慧寺,不到一个月,就通达了《法华》与《金光明》两部经典。数年后,往浙江钱塘,依止香岩湛法师,学习天台的教观。又往江苏吴兴,依止净觉仁岳法师,从此以后天台教法的义理及门户派别,无不通达明了。神宗熙宁年间(西元一○六八~一○七七年),迁往华亭超果寺。神宗元丰年间(西元一○七八~一○八五年),主持吴山的解空寺,接著移居景德寺。前后数年之中,每遇到春天年初的时候,必定开净业社念佛共修。参与法会的有两万多人,往往多获得一些感应的灵验事迹。
  灵照曾经在梦中,见到西方三圣的威仪相好,灵照于是跪拜而问:‘灵照一生持诵大乘经典,期望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知能够达成愿望吗?’观世音菩萨指示说:‘净土不远,有愿即生。’又曾诵经诵到深夜,忽然梦见普贤菩萨现身。因此发心造普贤菩萨像、诵经一万部,以庄严他修行净土的功业。北宋哲宗元祐五年(西元一○九○年)冬天,卧病在床,告诉侍者说:‘我往生极乐世界的日期已经到了!’因此面向西方,右胁而卧叠起双足而往生。火化时,异香扑鼻浓郁袭人,舍利子迸出流散开来。(佛祖统纪)
  宋 思义
  思义。字和甫,俗姓凌,湖州(浙江吴兴)武康人,考试《法华经》,第一名而得度出家。依止明智韶法师学法,领悟理解的能力超过常人。修习四种三昧行,后来颈子上生出一个肉瘤,夜里梦见功德天拿桃子给他吃,他的疾病即消失,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西元一○七一年),皇上赐紫色袈裟,赐号“净慧”,丞相苏颂在统理杭州的时候,迎请思义居住于天竺寺,因此在当地广大地弘扬佛法正道。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西元一○八八年)二月十八日半夜,忽然结跏趺坐,告别大众而往生。大众在旁诵念佛号,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又苏醒过来,说:‘刚才我随著观世音菩萨而行,见到一个金色身相的人,身体非常高大而垂下手臂,告诉我说:“你的业报因缘尚未尽,过七日后当来迎接你。”’到了二十五日,又结跏趺坐而往生,埋葬的那一天,有红色的云彩低垂遍布在空中,如同引导的样子,向西而去渐渐消失。(佛祖统纪)
  宋 宗赜、母师
  宗赜。湖北襄阳人,父亲早亡,母亲陈氏,抚养宗赜于舅舅家。年少时修习儒学,广博通达世间典籍。年二十九岁,礼拜真州长芦寺的秀禅师出家,深明禅宗心要。哲宗元祐年间(西元一○八六~一○九三年),住持长芦寺,迎接母亲住于方丈室东边的屋子,劝母亲剃发出家,念阿弥陀佛,前后经七年。母亲临终时毫无疾苦,安然念佛而往生。宗赜自己认为报答亲恩的孝心已经尽了,因此遵从依循庐山莲社的规约,创建“莲华胜会”,普劝僧俗大众,学习西方净土不可思议的妙观。然后专持佛名,回向发愿,期望能够往生净土。他自己作文章来倡导说:
  ‘以念佛为有念,以往生为有生,这是一般的常见。以不念佛为无念,以不求往生为无生,这是被邪见所迷惑。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这是佛法中的第一义谛。在真如实际清净平等的究竟境界来说,是不受一尘一垢所染著的,如此则上无诸佛之可念,下无净土之可生。然而在佛陀慈悲喜舍方便教化的事相门来说,则不能舍弃任何一种利益众生的善法。
  为了都摄六根,因此有念佛三昧,至于达到回归自性的修行法要,则开示了往生净土的直捷法门。所以终日念佛,而不违背于无念;炽然地祈求往生,而不乖离于无生。因此能够众生与弥陀各自安住自己的本位,而又能彼此感应道交;西方东土不相往来,而神志迁往极乐净土。这是合理而不可质疑的。故经典云:“若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乃至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来世尊虽然分“折伏”和“摄受”两门,示现分别居住在污秽的世界和清净的国土。然而探究诸佛圣人的本意,难道只是以娑婆世界,丘陵坑坎、五趣杂居、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如此浊恶的世界来令人厌离;而以极乐国土,黄金为地,七宝行树高耸参天,楼阁宫殿具足七宝,莲华盛开四色交映,这些美妙的境界来令人欣愿而已吗?实在是因为,初发心入于佛道的众生,忍力仍未深厚,必须凭借著净土的因缘,以为增上进步的助力!
  何以故?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弥勒佛尚未下生;而极乐国土,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娑婆世界,观音、势至,只闻其圣名而无能亲近;而在极乐国土,观音、势至两位圣人,时时能够亲近而为殊胜的善友。娑婆世界,诸魔竞相兴起,恼乱所有的修行人;而在极乐国土,大光明的境界之中,决定没有魔恼之事。娑婆世界,邪恶的音声到处扰乱,女色妖冶而多欲;极乐国土,水鸟树林,皆宣妙法,正报清净庄严相好,没有女人苦恶之身。凡是修行人增上善缘的圆满具足,再也没有如西方净土那样殊胜的了。然而信根浅薄的人,却偏偏生起怀疑毁谤。
  我个人曾经这样思惟讨论,此娑婆世界的人,无不厌恶俗家的喧噪烦恼,欣慕清净寺院的安宁寂静。因此如果见到有人舍世俗之家而出家,则会不断地鼓励赞叹。如今娑婆世界的痛苦,何止是俗家的喧噪烦恼而已;极乐国土的优游快乐,又岂只是相当于寺院的清净寂静而已呢?所以明知道出家生活的优闲安适是美好的,而却不愿意往生更殊胜的极乐净土,这是第一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在此娑婆世界,跋涉万里艰辛勤苦,遥远地寻求善知识,就是为了开发本性明了心地,决择正法超脱生死。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论色身、心力以及庄严净土的功业都非常殊胜,再加上愿力宏深,只要一听闻到阿弥陀佛演说的圆顿法音,则所有众生无不明了契悟无生法忍,既然愿意辛勤地参访善知识,而却不愿意往生净土亲见弥陀,这是第二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广大丛林僧众云集的道场,是大家乐于亲近安居的地方,而人众较少的道场,人们则不愿意依止亲附。如今极乐世界之中,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既然想要亲近丛林,而却不欣慕仰望和极乐世界的清净大海众俱会一处,这又是第三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最长的寿命不过百岁而已,而童年无知、年老时又衰残糊涂,疾病间杂、以及昏沉睡眠等等,又占了一大半的时间。虽然是菩萨,投生在这个浊恶的世界,仍然有隔阴之迷,而声闻也还有出胎的昏昧失忆。那么人一生当中如此寸金难比的宝贵光阴,十分之中几乎消失了九分,未到不退转的境界时,轮回生死的痛苦,实在令人恐惧寒心。反之,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是寿命无量,只要一旦托质莲华的花苞,就再也没有死亡的痛苦,同时在修行的道路上,相续而没有间断,直捷了当一直到证得无上菩提为止。所以往生净土就可以获得阿鞞跋致,而成佛的日子,也决定可以指日期待。有人愿意痛苦流转于娑婆世界,短暂幻灭的生命,而竟然不愿意往生极乐净土,受无量寿命的快乐,这是第四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如果能够位居不退转之地,证得无生法忍的果地,虽然在欲望诱惑的境界也没有欲望之心,居住在尘垢之中而不为尘垢染著,有这样的能力,才能兴起无缘大慈,运行同体大悲,回入娑婆尘劳,和五浊恶世的众生同事共处而随缘度化。如果是那些对佛法稍有浅薄见闻、有一点简单的智慧,或者稍微与少许的善法相应,便自称永远跳出四生的流转,高升超入十地菩萨的境界,便诋毁呵斥极乐净土,而却耽恋沉溺在娑婆五欲的世界之中。等到死亡时闭起双眼,毫无所得的空自归去,然后宛转流浪于六道之中,与牛、马等畜生并肩而卧,或者渐渐地步入地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根器的人,却想要自比于大乘权巧示现的大菩萨,这是第五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因此经典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那么如果不相信诸佛真心诚意的劝诫言语,不愿意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岂不是迷惑颠倒吗?如果能相信诸佛诚实之言而求生净土,则三界的系缚不能拘束,世界的成住坏空也不能伤害,永辞人间的八苦,没有天上的五衰。极乐世界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阿弥陀佛只有开示一乘究竟之义理,决定没有三乘的教法。归依自性一体三宝,刹那之间遍至十方奉事如来,一旦亲蒙佛光照触身体,万千的尘惑自然暗暗地消亡。
  在极乐世界里,以如来的法味资养心神,六种神通顿时具足。三十七品助道妙法,应念之间都能圆满成就。三十二种随类应化身,周遍十方刹土度化一切众生,周游旋绕于六道众生之间,普遍地教化各种根机的有情。不动一个心念,而遍行种种三昧妙用,遍洒正定之水于三千大千世界,引导众生出离三界火宅,自利利他,皆悉圆满。因此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实在是解脱的要门,乃是修行的捷径。所以,凡是了义的大乘佛法,无不指归净土。无论以往的贤哲乃至将来的圣人,自己和他人都要发愿往生,这是因为凡是要度化别人,先必须要能够自度的缘故。
  呜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要一失人身,恐怕就要万劫深深地懊悔。因此今日我率领大海众,各念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乃至万声,回向所有一同修习净土法门殊胜因缘的众生,愿生彼国极乐世界。并私自地期望莲池胜会,在黄金为地的净土中宣扬张明佛法的佛菩萨众,能以清净的光明照耀资助我们,使我们必定达到往生净土的愿望。如此顺水行舟,再加上船桨划行之功业,即使是十万亿国土之遥远,也不必再多作无益的劳苦,就可以轻易地达到。’宗赜有一天梦到一位戴著黑色头巾的白衣居士,风姿相貌清新美妙,约三十岁左右,拱手作揖向宗赜说:‘我想要加入莲华胜会,请帮我书写一名席位。’
  宗赜因此取出莲会的名录,问说:‘请问是何姓名?’回答:‘普慧。’宗赜帮他书写入会后,这名白衣又说:‘我的家兄也请求书写一个名位。’宗赜问:‘令兄何名?’答说:‘普贤。’才一说完,就隐没不见了。等到宗赜梦醒之后,告诉诸位长老大德说:‘《华严经》(离世间品),有普贤、普慧二大菩萨,辅助宏扬佛法,我今日建立莲华胜会,一同期愿往生西方,感得两位大士暗地相助,因此决定就以此二大菩萨为莲华胜会的会首。’于是远近的众生都向往而受教化。(莲宗宝鉴。乐邦文类)
  宋 元净
  元净。字无象,俗姓徐,杭州於潜人(浙江临安县),十岁时出家。年纪稍长时,亲近学习于慈云遵式大师。慈云往生后,又奉事明智法师为师,听闻明智讲解止观的义理之后,悟入了第一义谛。元净应太守吕臻的邀请,住持大悲阁,赐号为“辩才”。后来迁移主持上天竺寺,不久就退隐于终南山的龙井寺。当时的贤者如苏轼、赵抃之辈,都很仰慕元净的崇高德行和气度风范,屡次地表示称扬赞叹。后来又接掌灵山寺慈云遵式的讲席,说法不断日夜无间。
  元净平日时常精修净土法门,从来不曾稍微停止休息。曾燃指供佛,总共有左手三指右手二指,曾经祈祷观音大士放光,光明随即出现。有一天,和僧人熙仲一起用斋时,熙仲看见元净的眉毛之间有光芒如同萤火,于是用手捉取,得舍利子数粒,后来常常有人在他睡卧的地方捡到舍利子。
  元净将要示寂时,进入方圆庵静坐,谢绝宾客,停止饮食,告诉僧人道潜说:‘我净土的功业已经成就了,七日之后无有障碍,我往生的愿望就可以达到了!’等到第七天,说出偈颂开示大众,然后右胁卧而往生,时年八十一岁,当时为北宋哲宗元祐六年(西元一○九一年)九月的最后一天。(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宋 从雅
  从雅,浙江钱塘人,最初跟随海月辩法师,学习天台止观,后来又入终南山天王院,诵《法华经》五藏(即二万五千二百四十卷),《金刚般若经》四藏(即二万零一百九十二卷),《阿弥陀经》十藏(即五万零四百八十卷),礼拜舍利塔一千遍,释迦牟尼佛三十万拜,阿弥陀佛一百万拜,佛号五千万声,礼拜《法华经》一字三拜者有三次。一心期愿往生净土,一生之中坐不背西。安徽无为县的杨杰,著述极乐世界赞三十首来赠送给他。从雅为了要发起众人的信心,因而在净住寺画九品三辈往生图,并且刻杨杰的称赞净土诗于石碑上,有人向朝廷上奏从雅的高尚道行,于是赐号为“法宝”。有一天,毫无疾病,面向西方趺坐而往生,此时天乐鸣空,室内有异香。(佛祖统纪)
  宋 可久、勋公、徐道姑、孙十二郎
  可久。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明州(浙江宁波市)。时常持诵《法华经》,愿生西方极乐净土,人们号称他为“久法华”。北宋哲宗元祐八年(西元一○九三年),年八十一岁,坐著往生,过了三天,又醒过来告诉别人说:‘我已经游历了极乐净土,见到种种的殊胜境界,都与经典记载的完全相符契合。凡是在此娑婆世界修行净业的人,在极乐世界莲华台上,都已经标示了姓名。我看到标金台的,一个是四川成都广教院的勋公,一个是明州的孙十二郎,一个是可久。标银台的,一个是明州的徐道姑。’说完,又坐化往生。五年后,徐道姑命终,异香满室。十二年后,孙十二郎往生,天乐盈空。可久所说的话都应验了。(净土文)
  宋 择瑛
  择瑛。俗姓俞,严州(浙江)桐江人,出家于杭州的寿宁寺,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西元一○六八~一○七七年),参学于神悟处谦法师,深深悟入止观的法门。曾经因为阅读《不二门论》、《金刚錍论》,而不睡不眠达几个月。当湖(浙江平湖县东门外)地方的鲁姓人氏,建立一座寺院来迎请择瑛住持,于是在当湖一带大大地广施佛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遨游于杭州、秀水、苏州、太湖之间。曾经作往生净土十愿文:‘愿我永离三恶道,愿我速断贪嗔痴,愿我常闻佛法僧,愿我勤修戒定慧,愿我恒随诸佛学,愿我不退菩提心,愿我速见阿弥陀,愿我决定生安养,愿我分身遍尘刹,愿我广度诸众生。’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九九年)春天,于杭州的祥符寺得疾。有一天,突然振奋起身倚靠著小桌子而面向西方,诵《阿弥陀经》,诵到卷终即往生。(乐邦文类。佛祖统纪)
  宋 宗本
  宗本。字无(吉+吉),俗姓管,江苏常州无锡人。出家后,参学于天衣义怀禅师,精进念佛而有省悟。后来居住在杭州的净慈寺。有一年大旱灾,湖泊井水都枯竭了,寺院的西边忽然涌出甘泉,并得到一条金鳗鱼,于是就在当地把它挖深为井。寺院僧众有千余人,就赖这口井水来汲取饮水度过干旱。
  当时有一个张氏妇人,死了女儿,有一天晚上,她梦见女儿变成一条蛇。张氏醒来之后,在棺木下看到一条蛇,于是把它捉到宗本的寺院来,宗本即为蛇说法。过不久,又有一只黑色的蝉,盘旋飞翔在棺木上方,而原本那条蛇则不知去向了。张氏祝祷说:‘如果你是我的女儿,可以进入笼中,我再把你送到净慈寺去找师父。’说完,果然如她祈祷的,那只黑蝉自动飞入笼中,于是宗本又再次为它说法。当天晚上,张氏的女儿托梦说:‘我的蛇和蝉两种报身都解脱了!’母亲问说:‘生死轮回这件事,我现在相信这是实在有的,但是怎么样才可以免除呢?’女儿答:‘六道四生的众生,就如同井上的转轮一样不停转动,没有一个人可以免除,只有修习出世间法,才可以解脱,你何不去问净慈寺的住持和尚呢?’宗本一生修行明显感应的教化,大类都是如此殊胜的。
  宗本曾奉诏入主开封的慧林寺,应皇帝的召请来问答佛法,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赐号“圆照禅师”。宗本平时密修净土法门,当时雷峰寺的才法师,曾经神游净土,看到一座宫殿殊胜美丽,其中有人说:‘这是等待净慈寺宗本法师的。’又有资福寺的曦公,到慧林寺,顶礼宗本之后,供养金子然后离去。有人问他是何缘故?曦公说:‘我在定中看到一朵金色莲华,有人说是等待慧林寺的宗本公,其他还有莲华无数,说是等待那些被他度化的人。另外还有一些枯萎的莲华,则是那些退心懈怠者的。’
  宗本晚年居住于苏州的灵岩寺。哲宗元符年间(西元一○九八~一一○○年),将要往生之前,即沐浴更衣然后睡卧著。弟子们环绕拥护,请他开示偈颂,宗本仔细地看一看徒弟们说:‘愚痴的孩子!我平常尚且都懒得作偈,今日要作什么偈?平时要卧便卧,今日又何必特地坐著往生呢!’因此向徒弟要笔来书写后事,交给弟子守荣,然后丢下笔而往生,好像熟睡了一样。(佛祖统纪。苏州府志)
  宋 有严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浙江临海镇),六岁时,归依灵鹫寺的从法师。十四岁受具足戒,前往东山承天寺,学法于神照本如法师,契悟一心三观之旨,并修习法华三昧。接著住持赤城寺。北宋哲宗绍圣年间(西元一○九四~一○九七年),隐居于过去所居住山林东边的山峰,筑茅篷于樝木之旁,因此自号为“樝庵”。一生严格护持戒律威仪,除了一个钵之外,没有任何丝毫的积蓄,所修的三昧,常常现出祥瑞的感应。有严一生专门修习净土法门,而他的论作著述,多激励劝发大众往生净土。
  有人问:‘生欲界天者,以十善业为因。生色界天者,以禅定为因。往生净土者,必须修习无生的不可思议妙观,才可以得生净土。而现今学佛修行的人,大都不明佛教的义理宗旨。那么,说生天难而生净土容易,又有谁相信呢?’
  有严回答曰:‘佛法没有难易的分别,难易在于人。所谓难者,是因为生起怀疑之情,那么虽然近在咫尺也如同万里那么遥远。说他容易,是因为有信心,那么即使万里之遥则如同近在咫尺。至于所说的无生不可思议妙观而往生者,这乃是上品往生的一门,然而不可以开辟一门,而阻塞多门。《安乐集》说:凡是往生净土者有两种,一种是有相心,即著净土之相而生起欣乐向往的心。第二种无相心,即是与真如理体观照相应的菩提心。但是如果就现今之世来说,中下钝根的众生居多,愚痴昏迷业障深重,如果只待真如理体的观照相应才能往生,那么能够以此观门得利往生的人就很少了。
  原本佛陀慈悲接引众生,方便有多门。有定善、散善两种善,又有佛力、法力之分。有从事修福,而假藉愿力回向的,也有临命终遭遇剧烈恐怖,而依赖求救的。如是等种种类型,有百千万数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藉著其中的一种方法,必定可以往生净土。
  “定善”者,修心修定作不可思议妙观,如首楞严大定,就是定善。“散善”者,如《无量寿经》十念念佛,也可以往生,这就是散善。“佛力”者,仗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增上缘,慈悲摄取念佛的众生,众生仰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即得往生极乐净土。譬如无力的凡夫,跟随著转轮圣王,一日一夜的时间,就可以周遍游历四天下,这并非他的自力,而是转轮王的助力也。“法力”者,例如佛告诉莲华明王菩萨,令他诵灌顶神咒,加持土沙,散在亡者的尸体,或亡者的坟墓。而彼亡者,或者已经堕在地狱、恶鬼、畜生之中,仰承著灌顶真言,而得往生极乐国土,这就是法力。
  “从事修福而藉著愿力回向”者,如慈心不杀,具足种种戒律善行,受持秘密神咒,读诵大乘经典,以这些种种的福德善业,回向庄严净土,成就净土的因行,而得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修福回向。“临终恐惧而求救”者,临命终时,地狱的火车相现,由于念佛的心力强烈故,地狱的猛火即时化为极乐世界的清凉微风。如僧人雄俊,及居士张钟馗,一称佛号,俱生净土,这就是临终求救者。是故经典说:“诸多小行菩萨,以及修小功德者,不可称量计数者,皆当往生。”佛说易往,而你却说难生。我们宁可随顺佛陀的教化说容易往生,以广开众人解脱之门,而不要因为我执昏迷而说难以往生,阻挡他人菩提之路。’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西元一一○一年)孟夏四月,有一天,天神下降在半空中说:‘法师净土的功业已经完成了。’又梦见净土莲池中的大莲华,和种种的天乐围绕合鸣。因此作自我饯别诗开示大众。七日后,跏趺正坐而往生。(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宋 妙生
  妙生。浙江会稽人,修习律学,精进修行净土法门的功业。与大通善本禅师,居住在杭州潮山的象坞寺,共同阐扬净土法门。有一天晚上,正好有弟子讽诵《阿弥陀经》,于是在床榻上端身正坐,焚香合掌,洒脱地往生。(佛祖统纪)
  宋 昙异
  昙异。俗姓杜,余姚人(浙江绍兴)。北宋仁宗皇祐年间(西元一○四九~一○五三年)得度出家,学习教观于天竺寺的明智法师,后来成为雷峰广慈法师的入室弟子。勤勉不懈地询问求教,二十年间毫无厌倦之心。学成之后回到故乡,讲经于过去居住的山林寺院,精进专修净土法门,持诵《法华经》达五千部,(普贤行愿品)及《阿弥陀经》各一万卷。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西元一一○二年)秋天,突然生病。集合大众开示说:‘我往生净土的时间已经到了,我将乘坐金色莲台,随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去了。’接著就洗澡沐浴,然后端身正坐,结起手印而往生。火化之后,舌根不坏而且充满舍利子,如同念珠一样地相连贯著。(佛祖统纪)
  宋 善本
  善本。俗姓董,河南开封人,母亲无子,向佛祈祷而生善本。等到年纪稍长,考试《华严经》而得度出家,为圆照宗本法师的弟子,当时人号称他们为大本、小本,奉诏住在京城的法云寺,皇上赐号为“大通”。后来回到杭州的象坞寺,闭门隐居与世隔绝,专修净土法门。有一位僧人在禅定中,看到他的方丈室内有阿弥陀佛示现金色身。徽宗大观三年(西元一一○九年)十二月甲子日,弯曲三个指头,告诉弟子说:‘只有三日在。’等到三天期限一到,即跏趺正坐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通载。佛祖统纪)
  宋 宗坦
  宗坦。俗姓申,潞州(山西长治县)黎城人。年十六岁,落发出家受具足戒。年少就通达佛教义理,年纪稍大即到处遍访名师,如此将近五十年的时间,因此名声广播于讲席之间。晚年在唐州、邓州、汝州、颍州之间,讲净土法门的《观无量寿佛经》,劝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听者众多如云集一般,凡是听闻的人,都能恭敬禀受净土法门。后来在唐州(山西临汾县)的青台镇,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执持名号忆念观想,从来不曾暂时遗忘。
  北宋徽宗政和四年(西元一一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梦中见到阿弥陀佛跟他说:‘你说法的时间只剩下六日了,你将会往生西方净土。’宗坦梦醒之后即告诉大众。第二天,仍然不断讲经开示。到了五月四日的后半夜,自知往生的时候到了,即鸣钟集合大众,告诉大众说:‘因缘生灭、聚散合离,都有一定的时节,而极乐净土这样殊胜的因缘,怎么可以让他白白错过呢?愿大众一起念佛,助我往生。’又说:‘享年七十六,四大分离处,净土礼弥陀,永超三界苦。’说完之后,即坐著往生,此时满室充满雷声,白云遍布于虚空当中,覆盖了整个大地,从西方缓缓飘过来,经过三日之后才消散。(莲宗宝鉴)
  宋 中立
  中立。俗姓陈,浙江明州鄞县人,九岁时,出家于甬东(浙江舟山岛)的栖心寺。凡是受持过的经卷,都过目不忘。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西元一○六四~一○六七年),考试经典而得剃度出家。最初依止广智法师,学习天台宗的教观。等到神智法师继承主持南湖寺的时候,又依止神智法师。神智座下有两百多人,没有一个胜过中立法师的。神智辞去寺院的事务之后,中立继承他住持的席位。
  中立平日常常以净土法门开示诱导众生,并命令他的徒弟介然,创建十六观堂,以招揽有心修习净土的人士。不久之后即辞去住持的事务。稍后又重新兴复宝云寺,然后退居于白云庵。每日宣讲止观法门,一生的著作很多。应众人的邀请,再次出来主持南湖寺,升座说法,广泛地为无尽的众生开导修行的门路。前后诵《维摩诘经》、《金光明经》数十部,诵《法华经》超过一万部。凡是为人祈愿消灾,常常都有感应灵验。徽宗政和五年(西元一一一五年)四月辛亥日的晚上,忽然告诉弟子法维说:‘你闻到异香了吗?’接著集合大众,含著笑容说:‘我往生的时候到了。’然后即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元照
  元照。字湛然,俗姓唐,浙江余杭人,起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专门学习戒律。接著跟随神悟处谦法师,学习讲论天台宗的教观,处谦勉励他以究竟明了《法华经》的义理为根本要务。后来又从广慈慧才法师受菩萨戒,受戒时戒光显露,因此广博地研究南山宗的律学。元照平日执持锡杖带著衣钵,乞食于市集之间。晚年主持灵芝寺三十年,其间传戒度僧,达到六十次之多。一生一世坚定心意于往生极乐净土,常常说:‘生时宏传戒律仪范,死后归于极乐安养,我平生所得,只有此二法门而已。’曾经收集净业礼忏仪轨,自己作序说:
  ‘元照自从受戒下戒坛以来,便知道应当要勤学戒律,但是天性平庸无德无才,行为又不像师长一般的贤能。后来遇到天台的神悟处谦法师,苦口婆心提携教诲,才知道要改变过去的行为,深心探求祖师的教法,同时也要广博地研究佛法大乘。于是发大誓愿,愿意常常生于娑婆秽土五浊恶世,作世间的大导师,提拔诱导众生,令一切众生入于佛道。
  稍后又见到《高僧传》的慧布法师说:“西方国土虽然清净,但不是我所愿求的。假使十二劫在净土莲华中受乐,何如在娑婆世界三途极苦之处救度众生。”由于看到这个说法,更加坚持自己的见解,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年岁,但是对于净土法门,毫无归依趋向的心念。见到别人修习净土法门,反而又升起轻视毁谤的行为。
  后来由于遭受重病,色身体力瘦弱疲惫,心志神识茫然昏迷,根本就不知自己心念的去向。等到病情康复之后,才突然觉悟自己以前的过失,因此悲泣感伤,内心深深地自我苛责。心中的志愿虽然广大,但是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堪任。所以再一次地披读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论中说:“初发心的菩萨,在尚未证得无生法忍之前,必定要常不离佛。”,又引《大智度论》说:“具有烦恼缠缚的凡夫,虽然有大悲心,发愿生于浊恶的世间,救度苦难众生,但这是没有益处的。譬如婴儿,不能离开父母,又如只有柔弱羽毛的幼鸟,只能从这根树枝跳到那根树枝,尚不能振翅高飞。”
  看完《十疑论》之后,从此全部放弃生平所学的东西,专门追寻探究净土法门的教理,二十多年来,未曾暂时休息放弃。详细地研究净土的义理教法,周详完备地披读古今的著作,因此顿时消解了一切的疑问,愈加深信净土法门的殊胜不可思议。
  又看到善导大师所分析的专杂二种修行,如果专修念佛,百人修行则百人往生,若是混杂修行,万千人难得一二人往生。一般凡夫众生心识妄动散乱,修习观想是很难成就的。但是如果一心一意专持四字佛号,不但容易执持,而且仰仗弥陀大愿,必定可以往生净土。生生世世以来舍父逃走,今天才知道要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因此今日以我所修行的念佛法门,辗转相传教化引导众生,就算尽未来际无量无边的赞叹宣扬,也无法穷尽此净土法门的广大殊胜。
  虽然方便有多门,但都是以深信而得入门。如同大势至菩萨,以忆佛念佛的心,明心见性证悟圆通,入三摩地。于是我再次地自我思惟,反省我以前所造的无量罪业,不但不信净土法门,而且还诽谤佛法毁损他人。业因既然已经造下,苦果必然将会来到。我内心怀著惭愧羞耻,日夜之间戒慎恐惧。于是亲自对著诸佛圣像前,吐露内心的音声,五体投地至诚恳切地忏悔。因此发起大愿,普遍地摄受一切众生,一同修行念佛法门,期望大家全部都能往生净土。
  为了能够恒常地精进修习,必须建立礼仪轨则,所以就收集了诸多典籍文章,而编辑完成了这个礼忏仪轨。从头到尾,依次排列十门,都是依照圣人所说的经典,皆是依循古有的仪式。事项上遵从简单扼要的原则,而内在的佛法则是要求精纯专一,后来贤者披读阅览时,希望能够知道我的心意。’
  元照又著述《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的义疏。其余的著述累计有数百卷之多。北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一一一六年)秋天,命令弟子讽诵《观无量寿佛经》,以及(普贤行愿品),然后跏趺端坐而往生,当时西湖的渔夫们,都听到空中有天乐声。(乐邦文类。佛祖统纪。西湖高僧事略)
  宋 法宗
  法宗。俗姓颜,浙江钱塘人,十岁出家,依止广慈慧才法师,专精研究天台教观。十九岁,追随广慧初法师,虔诚奉侍十年之久。后来又回来随侍广慈法师。法宗依照止观法门,修习大悲三昧,如是连续不断地修持达九年之久。凡是有所祈祷请求,都获得灵异的感应。
  法宗曾经参与天竺寺的光明忏法会,到了第五日,在禅定观想之中,忽然看到慈云遵式大师,以及侍奉的僧人数十位。法宗问讯作礼说:‘昔日和我一同修行的人,都往生净土了吗?’慈云遵式回答说:‘元照已经往生了,择瑛法师还想要在五浊恶世宏扬经法,而你应当要精勤修行,以成就你自己的本愿。’
  法会结束后,法宗又回到常住(即广慈法师宏经的寺院),建立净土道场,雕刻西方三圣像,燃五根手指供佛。每个月集合四十八人,一同修行净土法门。当时的名官贤士,多参预他的盛会。北宋徽宗政和七年(西元一一一七年)春天,稍有疾病,梦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及清净圣众,垂手接引,过了三天后,沐浴更衣漱口,然后寂静地往生。(佛祖统纪)
  宋 了然、与咸、有空
  了然。俗姓薛,浙江临海人,母亲忧愁没有子嗣,于是到寺院的佛菩萨前祈祷。回家后,梦见一位僧人,给她一朵莲华,命令她吞食下去,并且说:‘你生的孩子,将来必定出家。’不久之后,就生了了然。等到年纪稍大,即让他剃度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追随安国惠法师,学习天台教观,慧解的能力顿时获得启发。
  有一天夜里,梦见自己航行在大海之中,见到观世音菩萨,坐在山上的竹林之间,于是说了一百个偈颂来赞叹观世音菩萨,醒了之后还记得其中的一半,从此以后突然辩才无碍。后来居住在白莲寺,讲说天台的教观。二十多年之间,每日只吃一餐,时常夜里静坐到天亮。
  临命终前,有一天晚上,梦见两条天龙游戏于虚空之中,其中一条化作神人,从空中降下来,在衣袖里拿出书简说:‘法师七日当行。’梦醒以后,即鸣鼓集众而说法,并嘱咐后事,然后大字地书写道:‘因念佛力,得生极乐。凡汝诸人,可不自勉。’随即沐浴更衣,与大众同声诵《阿弥陀经》,诵到“西方世界”时,突然往生。大众都听到天乐充满了虚空,祥瑞的光明照耀在天地间。了然的弟子当中有名为与咸、有空的两个人,都是修习净土法门,也同样念佛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明高僧传)
  宋 智仙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县),从小就不好乐于世俗的生活。出家后,游学到天竺寺,在首座和尚明义法师座下悟得一心三观的要旨。回到故乡后,依止白莲惠法师,听讲学习止观法门,于其中大有启发体悟,最后继承惠法师的讲席。智仙一生当中,平日所思惟系念的,只有西方极乐净土。
  有人对他说:‘在法华三昧中,一土即一切土,一身即是一切身,一佛即同一切佛,何不依循止观法门修习法华三昧,而却沾沾自喜于往生净土呢?’智仙回答说:‘荆溪湛然大师说:《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中,直观此土,当下即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是法身、报身、化身三佛身;此大众即是十方法界一切大众。但是,凡夫以烦恼无明未断的缘故,仍须修行往生同居净土。’
  问的人又说:‘同居净土的种类很多,何必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智仙答:‘这是由于一切的经教论著,多称赞往生净土的缘故,宿世的因缘比较深厚的缘故,为令一心专注不散乱故,以及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诸佛护念摄受的缘故。’
  智仙居住在白莲寺,讲经弘道十三年,每日向西礼拜称念阿弥陀佛,未曾稍有间断懈怠。有一天稍微感到疾病,即谢绝一切的外缘人事。返回寺院,把床铺改成西向,设置阿弥陀佛圣像,请观堂的修行大众诵《阿弥陀经》,经卷尚未终了即坐化往生。相邻的能仁寺僧众,都听到念佛的音声浩瀚沸腾于天际,仙乐盈满耳边。到了第二天天亮,才知道是智仙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 智深
  智深。俗姓沈,嘉禾人(福建建阳县),最初依止海月辩法师,学习天台教观。学成之后,回到嘉禾的崇福西寺,建立光明期忏会,二十年如一日。智深精进修行的道业,传闻到了皇上耳边,因此赐号“慈行”。智深平日专志净土,劝导众人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凡是遵从他教化的人,往往都得到明显的感应。
  北宋徽宗政和五年(西元一一一五年)六月,得疾病,有访客来,仍然像平常一样地接待谈论。客人才一出去,就坐化往生了。往生的当时,人们都看到紫色的云彩,向西方飘去,然后渐渐消失。火化那一天,阵阵异香浓郁袭人,火化后得舍利子无数。(佛祖统纪)
  宋 思照
  思照。俗姓阳,浙江钱塘人。十四岁,追随净住寺的从雅法师,在南屏山(浙江杭县西南)听闻学习《方等》、《法华》等经。又往东掖山参访神悟处谦法师,于佛法深义大有契入。曾刺血书写《法华经》,并一字一礼拜,如是修行有十次之多。诵《观无量寿佛经》五藏(二五二四○卷),《阿弥陀经》十藏(五○四八○卷),《法华经》一千部,礼拜《华严》、《梵网》、净土七经等,共有二百七十卷。
  思照一生专修念佛三昧,建筑一间小庵名为“德云”,并刻建西方三圣像。每夜四更(清晨一~三点)即起来念佛,懈怠的比丘,听到他的念佛声都动容惭愧。又在每个月二十三日,率领僧俗二众系念西方三圣,共修的常常有千人之多,如此每月不断,总共达三十年之久。
  有一天,突然告诉他的徒弟说:‘我夜里梦见佛的金色身,高一丈六尺,这是我往生的前兆啊!’从此每日请七位比丘助念,到第七天晚上,突然起身合掌,高声地念佛,然后跏趺坐结手印而往生,当时是北宋徽宗宣和元年(西元一一一九年)的春天。火化后,牙齿洁白明亮,像玉石一样地美丽。(佛祖统纪)
  宋 若愚、则章
  若愚。俗姓马,浙江海盐人。学习佛法于辩才元净法师,居住在终南山龙井寺有很久一段时间。后来于湖州的仙潭,营造房舍,接待供养僧众。建立无量寿佛阁,劝导僧俗大众念佛,前来修行的大众往往有数百人之多。前后三十年之间,凡是参与法会的诸位贤者,在临命终时,多有祥瑞的感应,有人上奏若愚的崇高道行,皇上因此赐号为“法鉴”。
  当时有一个名为释则章的僧人,与若愚为友,一同修习净土法门。则章往生后,若愚梦见神人告诉他说:‘你的同学则章,证得普贤行愿三昧,已经往生西方净土,他正在极乐世界等待你。’若愚因此沐浴更衣,命令大众一同诵《观无量寿佛经》,自己则端身正坐静默地听大众诵经。诵完之后,忽然说:‘净土已经现前,我将要往生了。’因此急速地书写偈颂,然后往生。其偈颂说:
  ‘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仙潭指若愚本人)’。又说:‘空里千花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蹋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当时为北宋钦宗靖康元年(西元一一二六年)九月,时年七十二岁。火化后,得舍利子数百粒。(佛祖统纪)
  宋 仲闵
  仲闵。衢州人(浙江西安县),受业学习于祥符寺,后来依止南文法师,以能言善辩著称。北宋徽宗政和初年(西元一一一一年),回到故乡,居住在浮石山,跟随学习的人众,突然聚集而来。他曾经说:‘我座下弟子不及五百众,不讲大部经典。’因此他一生只讲《金光明经》、(普门品)。等到将要入寂往生的那一天,集合大众升坐高堂,登师子座。才刚刚跏趺而坐,此时忽然见到银台从西方而来。仲闵说:‘我平生解了第一义谛,愿取金台,今天何以不能如此!’然后闭目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介然
  介然。明州鄞人(浙江鄞县),受业学习于福泉山延寿寺,当时明智中立法师居住在南湖(浙江嘉兴县),介然于是追随他学习天台教观。北宋神宗元丰初年(西元一○七八年)开始专修净土法门。三年期满之后,告诉同修的人说:‘念佛三昧,是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法门。’因此燃三根手指供佛,并发誓愿建立十六观堂,堂中设立西方三圣像,四周环绕著池塘莲华。等到完工时,又燃三指,以报佛恩。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正月七日,金兵攻到了明州(浙江),寺院大众都逃亡散去,只有介然不肯离开。后来金兵到了寺院,呵斥介然说:‘难道你不怕死吗?’介然说:‘贫僧以一生的愿力,建立这个观堂,今天我已经老了,我不忍舍此离去,而只求自己的苟且生存。’金兵因此称叹介然的义行,并告诉他说:‘请你为我们到北地去,作十六观堂,同时要以这样的规格制度去建造。’然后强迫他向北方去。后来人们以他离开寺院那天为忌日,尊称介然为“定慧尊者”,并立肖像于观堂之侧。(佛祖统纪)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