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妙法莲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2015-01-07 浏览次数:6530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妙法莲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2009年十月二十三日
《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妙法莲华经》介绍的是菩萨的行、菩萨的特征。观音菩萨作为中国汉族地区的四大菩萨之一,很多人就是通过《普门品》对观音菩萨有所了解的。那么《普门品》里讲了观音菩萨的什么呢?经常都会说到观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应是说观音菩萨有千变万化的能力,能在各种情况下与众生结缘,救度众生。
“普门”是什么意思?普在这里是普遍的意思,门就是走人的地方,这个门也代表了菩萨和众生能够互相联系、互相沟通的一个渠道。观音菩萨和众生广泛而密切的沟通叫“普门”,以此来形容观音菩萨无处不在、无感不应,只要有真心的祈求,他就有求必应。因此普门就是普遍地通达,这个门就如同开通了菩萨和众生来往的大门。凡众生有所求,菩萨必有所应,同时也说明观音菩萨时时刻刻在关照着所有世间凡夫世界的现象因缘。观世音菩萨名字中的“音”字是来自众生的声音,不只是听得见的声音,听得见的声音是已经喊出来的。观世音菩萨叫“观”,他在留意着世间所有众生的心声,看他们现在的因缘发展到了什么情况,该有什么样的需求,是不是去帮他们的因缘成熟了。
《观音菩萨普门品》更强调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当然每个菩萨都是慈悲的,如果不慈悲不能称其为菩萨,更不能叫菩萨摩诃萨。而只有在观音菩萨这里单独列作《普门品》,着重使用了“普门”二字,更加突出肯定了观世音菩萨遍观世间众生的心声和呼声,而作普门示现,说法度众的特点。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释迦牟尼佛讲法得现场有人提问,有的是菩萨,有的是罗汉,这样子有问必答,形成互动,同时,周围与会的人也能受益。这里提问题的人是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妙法莲华会当中主要的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也经常赞叹观世音菩萨伟大而神奇的功德。无尽意菩萨实际上是想以观世音菩萨作为无量菩萨摩诃萨的代表和榜样,通过夸赞观世音菩萨的神力,来佐证行持菩萨道便能圆满成佛的真实不虚,也特别是想让将来世间的众生们坚定地相信他,能经常诚信地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所以趁着妙法莲华会的机会,向释迦牟尼佛提这个问题:观世音为什么叫观世音?释迦牟尼佛先做了一个简单的回答: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名字涵义的由来。在众生的世界里,只要有众生听说了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并且相信他,持续的称念他,那么不管有什么苦恼,观世音菩萨就会立即知道,并且施展神力,帮助化解。
在中国汉族地区,人们对观世音菩萨更是不陌生,可以说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了。很多人对观音菩萨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民间的各种故事,特别是救危救难的故事。当人们遇到灾难的时候,特别是意想不到的灾祸临头的时候,只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奇迹就会出现。这些灾难一般是自然意外发生的灾难,不是因为做损人利己的事败露了,恶因缘累筑的危楼将倾,此时喊观世音,晚矣!况且往往还毫无悔意。菩萨帮忙,既要帮事,也还要拯救众生的心灵。菩萨的援助是双方面的,既要免除现有的痛苦和灾难,还能给众生以启发,反省改过自己以前的错误行为和心态,为新的转变埋下伏笔。
在《普门品》里,释迦牟尼佛列举了很多观音菩萨救众生的例子,第一个就是“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如果发生火灾,人们能做到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火就烧不到他。“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第二个例子是如果掉在水里,不管是大海还是小河,这个时候如果情急之下,保持清醒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奇迹也会发生,就会漂到浅滩之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罗刹就是凶神恶鬼。比如有人去探宝,有的是在陆地上,有的在海里,海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要大,人类对海洋非常陌生。人类跨越重洋,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走的是专门的航线,所以每条船上,都有罗盘和指南针。可以想象大海上面船很多,每一条船都不能偏离航线,一旦偏离航线就不知道去哪儿了,也许永远也找不到陆地了,所以海对于人类而言是非常神秘的,也是很恐怖的。但是海里分布着无数的小岛,人类都没有去过。当然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天上有卫星、有飞机,都看得一清二楚的,那么以前,人们是坐船去探索大海,有很多岛都去不了。很多人相信在大海的深处,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有珍宝。这里就说了,很多冒险家到海里探宝,突然遇到了大风,有时候浪比船还高,黑风就是有鬼神作怪而掀起的风浪,而且这些鬼神一般是吃人的,啖精吸血的。这些鬼神作怪,是想把整条船弄翻夺走他们的性命作为食物。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只要船员中有一个人念观音菩萨的名字,风浪就会平息,整条船的人都会获救。
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举这些例子还是说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是在有意想不到的灾难到来的时候,观音菩萨的神力会随我们的心念呼声而显现出来。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看不出菩萨的威力,是因为平时人们被七情六欲所蒙蔽,为工作生活所困扰,忙忙碌碌追逐着、干着贪嗔痴的事情,这些事情菩萨不会助纣为虐,帮助我们的。得我们自己拿着经文学佛,皈依学佛,这才是有诚意的表现。如果真地为业力所感,突然有灾难了,我们诚心相求,菩萨一定会示现神力救你。实际上很多人在有难的时候什么都忘了,顶多是“我的天呐!”天没忘,其它的全忘了。
记得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几个出家人和居士坐了一辆车下山,大概七、八个人,三个出家人,其余的都是居士。下山的时候速度比较快,路比较窄,突然对面上来一辆货车,为了躲这辆货车,司机操作失误,一下冲到路下面去了。所有出家人和居士在车里旋转得天昏地暗,一直翻滚到山下几十米,停住了。但是整辆车已经摔得不成样子了,门也开不了。几个人是你压着我,我压着你,居士们在车里叫的不是观音菩萨,都是“我的妈呀、我的天哪”。有个出家人从窗户先爬了出来,出来以后喊了一句话:“哎呀,糟了,漏油了!”漏油意味着车随时可能会爆炸。就这一句话不得了了,本来第二个出来的也该是出家师父,如果是在平时,连走路居士们也知道让师父先走,但在此时,一听说车漏油了,就全变了。一个居士迫切地说:“师父你让让我吧,我家里还有孩子呢,让我先出去吧,反正你们是一个人,又没有家。”然后没等回答,用身体挤开出家人,就往外爬。两只手从窗户摸出去,又缩了回来“诶呦,我的妈呀!真痛啊!”手上扎满了地上的玻璃,不行,还是得出去,就又爬出去了。这个事例很有意思,真正有难的时候,我们也许脑子里一片空白,这说明功夫在平时啊!平时得多多地一心称念,深化到形成本能。而且要听经闻法,懂得道理,才能改变超越俗念。我们念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很多时候私心太重,好事善事一件不做,念来念去就是保佑自己往生得福,而且保佑现在家里面什么也不缺、什么也别坏、好的东西也别走,连一个基本的忏悔心和行善的举动都没有。所以没有平时的训练,就难免出现刚才这种情形。本质上来说还是不求悔改的唯我独尊,利欲熏心的习惯,更别谈忏悔心、奉献心了。所以关键的时候,正念也就很自然提不起来。
所以功夫在平时,平时不但要念佛菩萨的名字,而且要通过佛所讲的法,知道佛菩萨的心。菩萨慈悲度众生成佛,度众生解脱六道轮回,这是事实,但我们更要深思的是,佛菩萨为什么偏偏就是佛菩萨呢?我们要想成为佛菩萨,难道不也是要经过他们的心历路程,也要经过他们修行时对行为的规范,也要像他们一样去想,像他们一样去做?像佛菩萨们那样去做,当然就包括要改变自己很多不对的东西。
宗教为什么是宗教,不要老是只看到宗教有原始崇拜的一面,还要注意到每一种宗教都是把人的行为如何与命运便会如何连在了一起,或者说,把人的行为、思想跟命运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了。各个宗教都是以人为本,直接解释、解决人的命运问题,同时也在通过修正人们的思想行为,而获得命运的改善。当然佛教是最深刻、最博大的,我们学佛要想真地趋吉避凶,遇难成祥,离不开和佛菩萨的沟通,这种沟通的本身就是因缘,使我们犹如能量的传输般,获得佛菩萨的加持。可以设想,再大的因缘,在最初时就只是一个想法、一个念头、乃至擦肩而过的一个感觉。不论好与坏,在随后的生生世世里,综合其它的因缘,慢慢越滚越大,终变成一大段充满恩恩怨怨,跌荡起伏的故事。
人们在想到菩萨的时候,被认为都是诚心的。但这个诚心究竟来自于什么?其实就是想让佛菩萨帮自己的忙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为了让佛菩萨帮自己,所以就很诚心了,这实际上还是一种有条件的交换逻辑。简单地认为对佛菩萨怀着有附加条件的诚心,其它什么也不做,佛菩萨就会永远帮自己。其实,我们并没有停止在生命中犯错误,还在不断制造新的障碍和麻烦出来。要想不再出现不如意,必须根据佛菩萨的教法,根据这些经典改变思想和行为,才能从根本上终止错误,从根本上终止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各种各样的灾难。所以,归根到底,灾难是由自己的糊涂引起来的。糊涂的诚心带来糊涂的结果,稍有不顺便会对佛菩萨产生微词,责怪佛菩萨不灵验,凡事还是得靠自己,用人的办法和手段去实现,才比较现实。可悲呐!
一个真正佛弟子的诚心,不是世俗意义上简单交换式的诚心。世俗意义上的诚心是,你能帮我,我才求你,你如果帮不了我,我求你干什么?是这么个意思。我们要想真正和佛菩萨畅快深入地沟通,就得学习佛菩萨留给我们的经文。融入了佛菩萨所开示的法,才能和佛菩萨心心相印,获得他们的力量。所以法便是力量的源泉。可见,没有对佛法深刻的领会,佛菩萨名字的背后,说白了就是一个,你能帮我我才求你,你帮不了我我才不求你的心理。
如果对佛法理解得多了,这个想法就变了。想想自己有无量劫来的那么多的业力,念佛菩萨的时候,首先会出现的心是惭愧心,真后悔以前做了那么多不如法的事情,导致了循环不休的命运。而且现在的心还贪恋在五欲红尘里,没有脱离出来。真地开始懂佛法的时候,应该有很强的后悔的心、忏悔的心。求佛的时候会想,如果这次佛菩萨能帮我的话,我发誓,以前做不到如法地行持,从今以后一定努力做到。一个后悔,一个发誓,合起来就叫忏悔。所以在有灾难的时候念佛菩萨,此时应包含着对自己深深反省的忏悔心。一般人去大雄宝殿许愿,许工作的也好,许求子求孙的也好,反正是能够早点脱离麻烦。如果麻烦解决了,我愿意做点什么来回报给寺院。当然一般人许愿就是给寺院拿点面,拿点米,供养点财物。学了佛法的人更要想,我愿意以后更加如法,更加精进地修行,更加规范地去做,以前还有做不到的,下不了决心的,以后一定下决心,该舍的就舍,好的事再小也去做。怀着这样的想法去求佛还差不多!如果此时还能感应着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主动放弃以前和周围人的计较和怨恨,将心量放大,发愿:我在困难当中都这么无奈,希望这次麻烦过后,我能够容忍和理解其他人的痛苦了,我也愿意像佛菩萨那样去帮其他的人。这多好啊!我们求佛保佑的时候这么想该多好啊,这样想才是正确的嘛!
后悔惭愧的心,誓愿做好的心, 奉献大众的心,这些在平时难以发起的心在有了学佛的基础后, 都会更容易被苦难唤醒, 被佛菩萨的慈悲加持激发出来.以前自己也知道这些心念提不起来,更没有痛下决心愿意去做,现在有烦恼了,结合着对佛法的了解,这些正念才变成了自己的愿望。如果不以破除愚痴的心为目的, 改变愚蠢的行为手段, 只是喊着佛菩萨救救我吧,下辈子我给您做牛做马都行,这只是把佛菩萨的救度当成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帮助的感恩,理解成这么一种简单的善缘去交换, 依旧不明白佛菩萨对我们的大恩大德, 是把我们从凄迷漫长的睡梦中唤醒. 绝对不仅仅是一件事、一个灾难,他让我们达到永恒的解脱。所以,灾难、障碍来的时候,除了心焦如焚,还要借此机会,提起正念,把自己感悟的那点佛法道理全想出来,这就反倒成了一个实战演练的修行灭罪记功的大好契机。
我们常说, 一句佛号里什么都有了。的确,佛菩萨的名号里蕴藏着太多太多的功德和力量, 如同无尽的宝藏。我们念佛的时候,长期以来修行过程中积累的的很多心愿、很多思想能够被这一句佛号一下子引出来,激发出来。当这样维持正念的时候,我们的障碍业力分分秒秒、刹那刹那就在消减、就在消失。而我们遇事时往往不是这样的,这时候我们的正念恰恰丢了,去想着地球上人的办法了。人类经验也挺丰富的,上下五千年积累了不少知识经验,各个方面的,比如机械的,电子的,生物学的,医学的,心理学的,社会经济学的,还有中国自己传统的儒学、易经、民间技艺等等。每个人还有自己手头上的各种条件,物质经济上的条件、权力职位上的条件,还有和周围的社会关系,都能利用起来去解决问题,只要迅速把自己从水里拖出来就行。根本想不起发正念,因为平时就觉得学佛是管下辈子的事,从来没想着学佛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平时就觉得学佛就跟吃中药一样,得慢慢调理,不可能立即起效,所以生活中遇事时很容易把佛法给扔了。倒不是说平时用功的时间不够,可能每天用两三个小时念经,但对佛法理解得不深入,知少为足,所以有问题时就继续用人的办法,而不用佛的办法。其实佛的办法是佛给人解决灾难的正确办法。观世音菩萨所救的人,不一定都是学佛人,也不一定是学佛学得有多好的人,这些人当中,有的也是曾经经常犯错误的人。他以前也许只是道听途说有观世音菩萨,或者他知道在社会民间有观音菩萨的事迹,但是从来没提起过兴趣,当灾难来的时候,比如说地震、海啸、瘟疫来了,逼得他求谁也没用了,什么办法也用不上,包括现在人类的高科技也用不上,就在一刹那,他开始诚心念观世音菩萨,这可不是在试一试,而是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地在念。如果还想着试一试,说明还没被逼到绝路上,真逼到绝路上了,那就要念了,这是他必须得抓住的唯一的、最后的绳子。这个时候真有效,否则观音菩萨就不叫观音菩萨了。那么看释迦牟尼佛列举的这些世间的灾难,此处是在大海上被恶鬼、恶神所害,刮起了黑风,掀起了大浪,结果就因为一个人诚心念观音菩萨,整条船的人都得救了。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当遇到有人用刀和棍子来伤害你,危难之际,你如果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出现很奇怪的现象,要麽刀伤不了你,或者就是他们的刀出问题了。“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饿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这个是说,夜叉罗刹要害人,这时如果称念观世音菩萨,这些恶鬼不但害不了你,还根本不能靠近你。“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繋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一个人锒铛入狱了,如果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那他也会得遇善缘而获救。“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齐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这是说一群商人经过很危险的有强盗经常出没的地方,随时有被打劫的危险,其中一位有善根的人告诉大家,我们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便会脱离危险,大家随即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终保得一路平安。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这是说的离贪瞋痴三毒。如果经常念观世音菩萨,我们的贪心、瞋恨心,还有愚痴的心都会减弱,都会远离。“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上面这些危害到众生生命和解脱的恶因缘,观世音菩萨都能施展神力帮我们化解。所以只要是真心地持诵、称念他的名字,与观世音菩萨保持沟通,那么就能实现这些效果。“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这是说满人们求子求女的愿,有些观音像怀里面还抱着个小孩儿,就被称作送子观音,这也是来自于《普门品》。这里讲如果要想求生贵子福女,让他们生出来有福气,能被别人所尊敬,那我们可以去求观音菩萨赐给我们这样的儿女,观音菩萨就会加持我们,帮我们在其它地方物色一个曾经修过很多福的人来这里投胎。所以很多从寺院里求来的小孩子,刚生下来就明显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气质好,长得也很有福相。
“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只要我们恭敬、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一定福不唐捐。我们所做的每一点付出,每一点贡献,都会记录到善因善果里,都会在将来获得福气。“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如果有一个人供养了其他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恒河我们不了解,我们就说中国的黄河,一条黄河有多少沙子已经是不可数不可数,不可知不可知了。如果是六十二亿,跟地球上的人口差不多的那么多条黄河,这么多黄河里的沙子作为一个数字,你有机会亲近供养那么多的真菩萨,所得的福气大得已经没边了。这里说的可都是供养真菩萨啊,不是塑的雕的菩萨像。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一个人尽形寿终生竭尽所能供养了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和他于一刹那间礼敬、供养观世音菩萨的福气是一样多的,这两种福气是划等号的。 “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我们给孩子起名字,这个名字往往是有一定寓意的,希望将来能怎么样。而菩萨的名字是倒过来的,是指菩萨能做到什么样的情况,就叫怎样的名字。观音菩萨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救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是一刹那之间就做到了,这有点像《阿弥陀经》,先让大家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如何之好,然后告诉大家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字,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字就能够消除很多的业障,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里讲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就能够消除很多的灾难,为什么?观音菩萨功德非常之大,和长期供养其他六十二亿的菩萨的功德可以划等号。没学佛的人经常念的可不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字,而是老天爷保佑啊,或者说“我的妈”呀,“我的天”呐。当然孝心孝道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父母不在了,就会说“愿您老在天之灵保佑我,保佑我们兄弟姐妹前途无碍,逢凶化吉”,现实当中有很多这种情况,长辈不在了,希望长辈的在天之灵来保佑。在古代,还有希望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保佑的。社会上一般请人帮忙,肯定对方在某一方面比我们要强,或有我们所没有的某种条件、某种关系,我们才会想到请他帮忙。如果让世俗人也能相信,念念一个名字就能得到帮助,那他听了肯定会嗤之以鼻的,还会反过来教育我们,不要迷信得走火入魔了,人得靠自己啊。不过想想也是,在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帮助,不论有无情感基础和信任与否,都得有权利、经济、社会关系等条件比我好,我才依赖于你,求你帮忙。如果仅仅是念一个凡人的名字就能实现帮我们,在人类的现实当中的确是不存在的。
为了获得幸福,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着,积极创造各种好的因缘出来。甚至每个人从小就开始上学,为将来做准备。社会需要我们具备什么、改变什么,我们就去具备什么、改变什么,并展开一个长期储存、学习和改变的过程,包括人自己观念和性格的改变,以求适应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实现利益价值的最大化。如果我们某一种习惯不好,走向社会后,大家谁也看不惯,导致工作不顺利、不开心,最终导致前途处处是障碍。如果我们聪明一点,就会主动让自己改变,改掉自己的习惯,来顺应社会。所以我们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都是有形的互动,存在了什么问题,我们就去用身口意解决这些问题。但一说到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保佑,在民间往往就会理解成有血缘关系的先人不在了,历代宗亲不在了,让他们的魂魄来保佑自己,他们能保佑吗?也许他们过得还不如咱们呢。所以这里要说,不是随便一个名字就有用的,但只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就能获得帮助。社会上好多人不理解咱们学佛人,以为念佛菩萨的名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形同没有。在他们的眼界里,佛菩萨即使存在,也不过就是一些另类奇异的人,也必须符合、不能超越我们人的世界的经验法则。
空性中幻化出的因缘积聚着、重复着,但已不是简单地再复制一遍。一切事物发生的落脚处,最终是归结到给予我们一种心灵感受的体验。比如,你打坐时,看见咱们在唐朝有缘相知相遇,那么你第二天就换上唐装,要求我也换上唐装,咱们必须以唐装见面,再续前缘,有这么傻的事吗?再续前缘时,一定会又综合了其它很多的因缘,但让我们体验的主体心理历程会像人的骨骼一样,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同样是来自更多更深的因缘组合的结果,于此同期,其它的因缘在心灵感受上扮演着辅助的角色。一切围绕着心灵感受而展开,不是穿得和前世一样,长得和前世一样,才能再续前缘,也不是回到前世发生事的地点才能再续前缘,这些辅助条件不需要一样,也不会重复得完全一样。而是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感受,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包括很多心灵上的性格特质,被延续保留着。
佛菩萨竟然能以一个名字就对我们发生作用,一方面是我们念着他,形成了沟通,即保持了因缘能量疏导的畅通。当然还要看是带着一种试一试的态度,还是完全的一心一意,一心皈命,乃至全部生命压到这个信心上去。信心与信心也是很不同的啊!另一方面更说明佛菩萨确实有真力量。佛菩萨本身储存了无量的功德,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不是在变魔术,搞障眼法。
有些人说佛菩萨就是佛菩萨,就该有力量来保佑我们,我们就应该得到保护。但佛菩萨的力量是积累来的、修来的,他们生生世世做了那么多对的事,怎么就不说呢?他们宁舍生命、宁舍一切地去修炼,做各种各样改变自我,普度众生的难行之行,这些怎么不计算一下呢?他们做了那么多的菩萨行,求智慧之行,慈悲利众之行,这些既成事实的因缘会消失吗?不会。这些因缘就形成了一种力量。所以佛菩萨才能简单到随众生的想念就能加持我们,只要我们和佛菩萨保持沟通,他们的加持力就会流入到我们的生命里,影响我们生命因缘的组合。可以这么来说,因缘的改变本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们生活在犯着共同错误的人群之中,习惯着彼此的习惯,自然着彼此的自然,人类的经验严重障碍着我们和佛菩萨的沟通。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不是我们希望他观音,而是他就能观音,所以叫观音。因为观音菩萨做到了,只要我们诚心念他,那么他肯定有力量救我们。菩萨不会说我只能救一百个人,你是那第一百零一个,我已经没有办法救你了,不会的,就是一万个人他也能同时救,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叫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其实又何止千手千眼。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神通之力、威神之力,巍巍如是,除了佛,谁也看不透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有多么广大。甚至我们说观世音菩萨就是古佛再来,所谓“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菩萨摩诃萨和佛到了一定境界,从在六道轮回里对众生的示现上,已经是不分彼此了,佛可以示现菩萨的样子,菩萨摩诃萨也可以示现佛的法王相。也许有人说,示现佛的样子是不是不恭敬佛?我们这个观念是错的。很多人老是认为佛是某一个样子,其实那并不是真佛,佛哪来的样子啊?难道忘了《金刚经》言,“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夫才有固定的样子嘛,凡夫的样子是沿着业力形成的。凡夫有所做、有所为,因缘业果就与之相对应。不同的时间段中,业力分批分量地释放出来,在每一段投胎后的生命之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样子,或是人类、或是牛马、鱼虫、鸟兽,除了人间之外,还有天堂、地狱,如果是人,那么是男是女,又长得什么样子,看起来是父母的遗传,其实不是,而是被业力定格到长什么样子,定格到会遇到什么。当然业力也不是固定的,是自己堆积的生命信息排下来的。观世音菩萨能同时现身出现在很多地方,绝不是像我们这样,因先前形成的固有的业力,而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样子。他示现各种各样的样子,是超出受业力驱使和被迫轮回的一种大自在变化。那么他在随着什么变化?在随着度众生的因缘变化,哪里因缘成熟了,他就示现合适的样子去救度他。这里面,不排除各种各样人的样子、鬼的样子、动物的样子,甚至佛的样子,什么样子都可以在所示现。
这就是对无尽意菩萨提的问题,观音为什么叫观音,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意思,他之所以叫观世音,就是因为他真地能观众生的因缘和心声,能够随时救度众生,他做到了。刚才我们分析了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做到了,就是和其他的佛一样,因为生生世世在难行能行地,用了达生命真相的智慧普度众生。所以在《阿弥陀经》里,可以看到每一段在说极乐世界种种殊胜庄严的时候,紧跟着都说,“是故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或者,“是故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用了“成就”二字。这和阿弥陀佛当初的愿是一致的,如果众生在他的这四十八个愿中想求一个愿,而又得不到,实现不了,那么他是不会成佛的。换句话说,他一直在不断储存功德和力量,他在不懈地修。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在储存这个力量,如果储存得不够,就给不了你,或者能给你却给不了他,或者能够给得了一百个,如果需要的人数增加到一万个、十万个、一百万个,自己力量有限,就分不出去了,没得给了。
极乐国土中,从九品莲里的众生到罗汉、到菩萨,全都无量无边的,而且十方世界无数的众生都被阿弥陀佛关照着。阿弥陀佛的力量是无限的。不像一般的光,只能照几米远,再远就照不清楚了,如果光再强一点,又能照远一点。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他们的光是彻照十方所有世界的,无论什么地方都能同时到达,无论多少人求都能同时满足。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阿弥陀佛说得就很干脆,如果众生不能获这四十八愿,我就不成佛,誓不作佛。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是成就出来的,和阿弥陀佛一样是修出来的,能使无数的众生因意念、称颂一句名号而得满足,这是不可思议的。真可谓,千里因缘一线牵啊!所以这样的功德绝对不是耍嘴皮子的喷出来的,那是难行能行成就出来的。
达到具备这种力量,可想而知,他们修了多久,修了多少,救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功德,这简直根本没有办法计算。这样的功德能够让我们在一称其名的时候,如同打开了阀门,疏通了管道一样,马上有东西会灌过来。他们就是有加持的力量,佛菩萨的光芒遍满虚空,主要还是无知的我们,自己出于保护自己,虽然阳光遍地都是,却打着遮阳伞遮着。观世音菩萨既然有这样真实的力量,剩下的只需要我们去至心地称念。我们平时不紧不慢地念叨菩萨仅是出于一种习惯,因为我们心里挂碍的东西太多、太乱了,念菩萨反倒成了我们欲壑难填的一种安慰。一如既往地保佑自己、保佑家人、保佑平安、保佑财富、保佑身体健康,却唯独不思行善。这不能算至心,所以,也别怪那么多事不能满愿。
为什么《普门品》里举的例子全是遇到了灭顶之灾的呢?因为在这个关头,人的心才够诚嘛!这和去西方极乐世界中的下品下生莲花一样,即使曾经为所欲为,乃至罪大恶极,到死期将至的时候后悔了,当然说的是真后悔,各种恐惧的感受一齐袭来,现在眼前,凄楚万状,曾经倚仗的一切不再能为自己抵挡遮蔽什么,一生不择手段得到的也不能丝毫地带走。在自己连肠子都悔青了的前提下,若及时有善缘的引导,这才勉强去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是什么都要留住,什么也不想舍去,顺便在念着观世音菩萨,和上面所说的什么也保留不住了,去念观世音菩萨不一样。说起来,平时的我们也是想让自己脱离各种危害和不如意,多多享受生命的美好和乐趣,但是不一样。平时念观世音菩萨简直是个大杂烩,就像大家吃烩饭、烩面一样,里面什么菜都有。平时念观音菩萨,求的不仅仅是佛菩萨这一条解脱之路。我们求的是现在这个泥潭里,让自己泥足深陷,不愿上岸的东西,我们早已经喜欢上这个泥潭,爱上它了。我们念观世音菩萨,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为了保护五欲六尘里的这些东西,所以是一个大杂烩,不纯。
只有当我们遇到灾难,什么也留不住的时候,老实了,什么也顾不得求了,只求这条命还在就行,这个时候心够纯了。因为自己的心纯了,所以沟通的效果就好多了,佛菩萨的加持力才被真正吸到我们自己身上。实际上,这种很纯的心,在平时大难没有降临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佛法,也是可以练出来的。我们学佛修心,会获得清净心,心真地修得清净了,和佛菩萨沟通得会更好,得到的加持也会增强。自己的心纯了,扭转改变因缘的力量就会加强。通过如律如法的修炼,就能在无灾无难的情况下消除尚未看见的灾殃和麻烦,这同样是让一般人难以置信的。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较古时候复杂多了,人的命运也更复杂离奇了,不如意和灾难的表现形式也更多了,缠绕不清的烦恼情结也更多了。《普门品》郑重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有力量帮助我们解脱出来。观世音菩萨依靠生生世世普度众生的修行,已经储存了足够的功德,可以普门宏开,随念随到、随想随成了。只是我们需要再分析一下,我们的念佛有时为什么会不灵验,仔细想一想,问题出在我们自己。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没有把心训练成清净之心,这是关键。《普门品》举的例子,为什么都是遇到大难的例子,就是因为在灾难临头的时候,人已经吓得无所他求了。
接下来,无尽意菩萨又提了个问题,“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频频现身,让我们能够感应到他,见到他,能够和他结下因缘。“观世音菩萨云何而为众生说法?”,观世音菩萨是用什么办法给众生说法的?前面只讲到了观世音菩萨的救危济困,但还远远不至于此,这并没有达到佛菩萨度众生的真正效果。佛菩萨暂时给众生解了围,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接下来呢?接下来,被救的众生会在来生来世很自然地信奉佛菩萨、感恩佛菩萨。所以呀,皈依学佛的人和社会上那些知道有佛教的存在也不学、不信的人,往往区别就在这儿,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了多么高的智商,和伟大的品德,使我们听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就相信,而是因为我们在前世就已经和佛菩萨谛结了善缘。就像我们初次见到某个人,就会有个第一感觉,第一感觉有时好,有时不好,好与不好,看似偶然,只是一刹那的事,实际上也是对前世因缘的继承和延续,并不是简单的当下的好与不好。你看他不顺眼,看他顺眼的人多了;你觉得他好,别人就觉得他不好,这都是前世因缘的延续,所以我们能信佛,也不是自己了不起,自己善根很厚,或者智慧很高,往往是前世和佛菩萨结下了某些善缘。所以,佛菩萨帮了人、救了人,延伸下来,就是在以后的生生世世当中,众生能对佛菩萨产生好感,能够和佛菩萨和谐的相处。
以很好的关系作基础,然后,佛菩萨就要做一件很关键的事情——说法。最后都要归结在学修佛法上。学佛法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同于学习简单的佛教礼仪。我们学佛教的礼仪好学,上香什么姿势,上几根,拜佛什么姿势,绕佛怎么绕,进出殿门怎么迈腿,法衣怎么穿、怎么叠,信士之间怎么打招呼,到了殿堂里又该如何,这些仪规好学,知道了就能做到。但是佛法学起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前面说到,真正学佛是什么呀?是要改变自己!当然,生活中的我们一直都在改变,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高兴的、痛苦的、顺利的、坎坷的、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伴随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没有人不在改变。但学佛的改变,简单地说,是真正正确的改变。如同学校教育,也在教我们去认识不知道的,纠正错误的,目的就是进一步了解更广大的现实情况,透射事物的本质,以期让整个人类获得更自在的生命天地。当然,时至今日,未知依然无限地漫延笼罩着我们,人类成千上万年的智慧加在一起还是显得那么渺小,繁荣的背后总是潜藏着不可抗拒的危机。而佛法早已道破了人类孜孜以求的天机,在这里不再有任何的疑问和困扰,掌握命运要从佛法开始。
佛菩萨解救了众生,为未来的再次相遇建立下了一个善缘,有了这个善缘为基础,以后再遇到这个众生时就会呈现出一种非常和谐的因缘。机缘成熟时,佛菩萨便开始了在平凡的生活中用佛法去度他们的漫长历程。除了当初在他们遇到生命危险时,示现出威神之力,此时,佛菩萨更多的是要平和地去开导他们的思想、纠正他们的行为。被度的众生从此开始了内在的转变,开始主动地正确地编织自己的命运了。这样,佛菩萨对众生的救度才得以能深刻地延续下去。通过对佛法的修行,众生们获得了一个清净明了的心,作回了命运的主人。在修行的初期,类似于像学校教育一样的一种教育模式。思想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们在学校学来的一切就是学校教的,潜移默化地就接受了成套思想,将这套思想用到了生活当中,去看生活、看世界、看命运,看周围的一切应该怎么解释,对还是不对。
无尽意菩萨说:“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观世音菩萨为众生怎么说法呢?他用了哪些技巧,善巧方便给众生说法呢?我们看到“说法”两个字,感觉比起前面那些救危济难的传奇故事简直没意思极了,觉得说法只是说嘴,是属于精神安慰,没真正的实际效果。学习佛法的一开始就得转变很多错误的思想,那些自以为对,但实际上不对的思想,而后方能渐入佳境,发现生活命运原来可以这样巧妙地就发生转变。这些思想学校里没有,回到家看电视也没有,看报纸也没有,哪里都没有,只有到佛经里才有,到寺院才有。我们活了几十岁,都没按佛法来生活。观世音菩萨为众生说法,是解脱众生出离轮回的关键一步,前面的救命也好,还是运用奇特的威神之力帮忙也好,实际上都没有到关键的时候,只是在我们并未了断的生命长河里结下缘份了,结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坚固的善缘。有了这个善缘作为基础,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中,我们会发现,对听到的与佛菩萨有关的事物会很容易就相信。其实,我们不见得多么有品德、多么有智慧,但是奇了怪了,反正就是信,这是我们和社会上不信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很多佛弟子在家里连自己的老公都说服不了,孩子也不信,可是自己就说什么也信,为什么?就因为前世,我们和佛菩萨、和佛法结过善缘,延续到现在,我们才会信。当然,这个信不见得就是懂佛法了,很多佛弟子不是懂了才信,这个信啊,就是还不懂,偏偏就信,什么也挡不住他去信。因为有了这个信,他们会一有空就在家拜佛、念经。
《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给众生结善缘,都是在众生最危难的时候,在那一刹那,遇难者那种极度紧张,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心情,比平平常常过一千年、一万年时,许下的各种愿望加起来都要强。这个时候如果有谁帮了他,他这种感激、感恩的心,会延续到将来的千生万世,很久很久都不消散。因为有了这样的缘,所以到了来世,就算自己什么也不懂,但就是信,见了菩萨就喜欢。随后慢慢地开始念经了,慢慢地懂一点东西了,这就为进一步的、实质性的转变命运奠定了一个坚固的基础。这些人在这样混浊的世间,在五浊恶世里也没有轻言放弃,就是因为从前和佛菩萨结的缘很深。他们不会像有些人总说要懂了才去信,懂了才去做,那往往就麻烦了,虽身处佛法的盛世,还是自己把自己耽误了。我们人类究竟能懂多少?天大地大的,我们想不通的东西太多了。很多情况下,先要去做,做了就会有体会,心灵随着行为而无声的转变。
接下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开示,观世音菩萨用何方便为众生演说佛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弘扬佛法都有哪些方式,所以,随后讲的,便是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说法度众。应该以什么身出现,能使对方得度,即现什么身,而为他说法。殊不知,说法度众生,才是佛菩萨救苦救难的核心环节。无论之前为众生做了多少事,到最后都要归到学修佛法上。三十二应就是三十二种变化,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和身份应现在六道轮回中。实际上应该说不止三十二应,这里列出的三十二应只是为了显示其多。观世音菩萨能用各种各样的化身与众生接触,教化他们。依照众生的业力,会对某些特定的因缘产生好感,故借此为纽带,能对他们维持长期的教育引导。
这段没有说观世音菩萨具体讲什么法,只是说观世音菩萨在怎么变。观世音菩萨能现这么多种身,这么多种形象,也说明了他具有无限神奇的方便力。这种想变什么就变什么的力量,仍然是因为他生生世世慈悲度众所积的功德,产生的果报,也是一种因果连带关系。在红尘当中,他随顺众生,帮助众生,忍辱负重,处处设化,唯恐照应不到,以此因缘,导致了自己最后能够变来变去,寻声救苦了。锲而不舍地帮助众生开悟解脱,这就是菩萨的特点,这离不开广大深厚的慈悲心。菩萨虽然早已有了脱离轮回的力量,但是他没有走,他也不会走,而且以他们的智慧遍观,也没有另外的地方可以走,这也恰恰是与凡夫的期望和认识相反的,这是菩萨们特有的大智慧。当然,菩萨们并不是因为考虑到度众生能快点成佛,所以才去度众生。而我们只对某些有特殊因缘的人,才会有感情,比如自己的亲人,或者以前帮过自己、对自己好的人,或者没什么道理,就是自己看着顺眼的人。我们会因为他们高兴而高兴,因他们受到了委屈或者痛苦,自己也痛苦,这是一种很本能的反应,反正不忍心看到他们不高兴,不忍心看到他们受苦,这是我们共有的一种小范围的怜悯心、恻隐之心。
菩萨无偿帮助众生的大愿,就像我们每天念回向文中提到的那样,是把自己的解脱和那些不认识的,自己一辈子也见不上的众生都捆绑、联系在一起了。不忍心丢下他们不管,要共同解脱,起码是要有这么一个心理的。他们图什么呢?不图什么,只是看着我们受苦就强烈地心里不舒服。好比我们在对待自己最亲的亲人和有过善缘的人一样,愿意和他们一起分担忧愁,不会置之不理。大乘佛教的与一切众生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在经文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我们也需要经常去培养它。我们念经时只要念到、想到这种慈悲的胸怀,它就已经植入了我们的生命信息库中了,只是我们目前往往把它当形式念,感应道交的触动还不够强烈,但是它终究会慢慢地越来越成长起来,等这个心长大了以后,我们的心量就不仅仅是缠绕在自己今生眼前的家人身上,为家人而活,为家人而死。菩萨的心量是广大无际的,不只是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或者对自己好的,能让自己产生好感的,才回馈给帮助、爱心。
别看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如果放到泰国、缅甸的小乘佛教里就不是这样认为。小乘佛教认为,不一定得把自己的修行和大众的解脱利益挂钩,只要具足定力,体验空性,就可直接破掉凡夫生命世界的一切障碍,走出轮回。万事万物的本性就是空的,如同1+1=2一般无可争议,这是铁的事实,通过定力透达六道轮回的本质,就自然如梦初醒,脱离轮回了。他们如是认为,也确实如此做到了。但他们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脱离了凡夫的世界就等于成佛了吗?已经没有了凡夫的妄念,什么“空性”、“无我”、“如来藏”的方法都是多余的了,起不到作用了,在无形无相的世界行走,唯有拄着慈悲心这根柺棍才能到达成佛的果位。中国这片土地和大乘佛教有着不解的甚深渊源,我们每天念的这些经典,都是大乘经典,字里行间蕴含了佛陀和菩萨们的大慈大悲,也经常叙述到他们度众生时,在经过着无数的坎坷磨砺而修炼。在我们所有的法事活动的仪规中,到最后都是回向文。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特点,不舍离其他的众生,不管是和自己有没有关系,都包括在自己修行时的发心、发愿范围里,这已经把所有众生的解脱和我们自己的解脱,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只是很多人在学佛时,没有下意识地训练这个与一切众生同体相连的心,仅仅是当成仪规规定的任务在念,没融入心田,所以修行的进步不明显。
对观世音菩萨只要一称其名,即得加持,立得解脱,这样的神力是必须积聚相当够的功德,才能在众生叫他的一刹那,把力量传输给众生。如果他本身没有力量,那就算整天跟在他身边也不行。在俗世间,做事业找合作的人时都懂一个道理,得找运气好的人合作,不能找走背运的人合作,运气背的人还自顾不暇,怎么去加持别人呢?大菩萨、佛陀能在你使用最简单的沟通方式,哪怕是一念相应之下,他们那庞大的加持力就过来了。沟通的本身就是因缘,何况是与具足真实力量的佛菩萨在沟通。看似无形的想念就是最基本的因缘元素,当然,即使是一个念,根据想的力度、诚心,想得纯不纯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和我们说的念佛可以往生西方一样,有的人念十声能往生西方,可有的人念了几百万遍也往生不了,区别在哪儿?如《观无量寿经》所说,需回光返照,看内在的直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究竟做得如何。我们检讨一下自己的心纯不纯、深不深,是不是已经真地义无反顾了。这点很重要,能解开很多人内心存在的对佛菩萨灵验与否的孤疑。
这里说的三十二应,也就是三十二种变化,随机现身度众生。“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在初学者看来,当时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才叫佛的样子,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因缘下,佛为了把法留在某个世间而示现的一种法王相。后面提到的天人身、居士身,以及在官场上做官的,还有童男、童女,甚至种种神、鬼的样子,观世音菩萨都可以随方在所变现。而当我们看到这些样子的时候,又有谁能知道这就是佛菩萨的化身呢?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知道对方就是佛菩萨。对佛菩萨而言,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跟随他们修持,切实地、相续不断地发生转变,才是佛菩萨关注的重点。当佛菩萨选中某个时间、地点出现在我们的世界,他们不必过分担心我们不听他的,很简单,因为前世他救过我们。所以,虽然佛菩萨没有显一个伟大的、令人震惊的样子出来,但客观上曾经结下的这种善缘是存在的,我们会感受到他们的亲切,会信任他们、尊敬他们,会听他们的说法,按照他们的言教行持、修炼,即使在修的过程当中遇到坎坷、问题,但坚固的信任感会超过犹豫和怀疑,仍然坚定地跟着他们走下去,终得正果。
这个坚固的善缘就是菩萨们曾经给予过我们的雪中送炭的帮助,救我们于水火之中、危难之中的帮助形成的。有了这种救命之恩的善缘作为基础,在来生来世,不论菩萨现什么身份、什么样子,当我们和他碰到一起的时候,都会由衷地崇敬和信赖,犹如找到了寻寻觅觅后的依靠。我们能和佛菩萨走得很近,并不是因为我们与众不同,特别有智慧,而是曾经的善缘引导作用下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有被以前无量无边的业力在驱使着,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感受与想法看似简单、直接、偶然,实际上蕴含着千生万世的习惯,并顺延到今天的集中表现。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喜欢红的颜色、我喜欢黄的,我们会认为这是性格问题,还有对于进行的某些事情,你是这样计划的,我认为那样去做才会好,或者你认为先这样好,我认为先那样好,意见不一样,这种意见上的不一样,我们也只是归结于考虑角度的不同和经验的不同,我们难以想到,高达90%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不同的前世,导致了现在不同的性格取向和经验遭遇,今生的影响竟然不足10%。当然,这与命运被注定的宿命论是不同的,毕竟无数的前世中,由我们自己累积下的行为生命信息太浩瀚了,短暂的今生所占的比例太微乎其微。所以,我们能跟随佛菩萨,更多的是前世综合性的缘分在起效于我们。
其实,学习佛法,说来说去,依然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就是改变自己,正确地改变自己去了知一切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从而获得真自由,真解放。言下之意,目前的我们对现实,的确是不懂而自以为懂、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这种无知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又更加深了我们的无知,全部的无知又辗转往复,构成了我们习惯中的现实。我们对一件事情往往已有自己固定的看法,甚至很坚固,很难扭转。所以,不难理解,当我们即使很幸运遇到佛法这个救命大法,自己的经验依然严重阻碍着我们对它正确的理解和深入。包括大量的皈依弟子们自以为是,浅尝辄止,偏离导向,终究回归的是自己前世业力编织的对佛法的认识。菩萨于前世帮助拯救过我们,我们由此产生的感恩、信任与尊敬延续了下来,成为来世再次相见时的心理基础,所以,不论菩萨以何种凡人的形象在凡夫的世界投胎,跟我们接触,只要有善缘作基础,都会使我们莫名其妙地跟随他。当然,凡人们还有很多其它的恶业和陋习,当菩萨与我们之间的恩情超过了杂缘愚痴恶业力量的主导时,自己在与佛菩萨化身的相处中,即使很多地方不理解,也会做出让步,听他的话,这样菩萨才实现了对我们的教化,转变我们不愿意转变的习惯。当我们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开始扭转某一种自认为正常的习惯,改变某一种自认为正常的思想,才会发生自己都想不到的意外变化。善缘不具足,即使是家里的亲人为了我们好,而施加压力让我们转变,我们也转变不了,只能越压越产生反感。但是菩萨如果与我们曾经有善缘,我们便有一种自发的感恩信赖之心,会服从他的教化。
这可不是小问题啊!现实中的教化不容易啊!大家想想,我们是不是已经在潜意识中,把佛菩萨的救度理解成那些或腾云驾雾,或乍现即逝,变来变去的神迹示现了呢?对于真正修炼的理解,我们完全还是一片茫然的。所以,就必须形成并建立在稳固的师徒关系上,全方位的信,再跟着修炼,发现自己有了收获,这就不一样了。这不是一般的因缘所能起到的效果,一般的因缘,实际上世间的妄念永远说不清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们是无法遍观一切因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里看一件事对不对,那是自己的经验,也是自己前生前世带来的业力,导致自己有这种性格,喜欢这么考虑问题,是进是退、是取是舍,很多牵扯到无量劫以来的业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人再神通广大,也跳不出自己的业力,再大的伟人也跳不出业力,他的每一个思想、每一个选择,都和业力有关系。
佛法就不一样,佛法看到了我们凡夫所有的偏差、错误、漏洞、盲点。所以佛法教给我们的,全是对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的改变、完善,作为一个真正的能够依止的善知识,我们对观音菩萨有好感,并不是我们修的很好,可能是从观音菩萨这里受到了恩惠,生生世世当中我们求观音、拜观音、相信观音,或者有的时候遇到了圣缘,里面有观音的化身,遇到的这些机会太多,反反复复结下了很深的善缘,所以今生我们很容易的相信观世音菩萨,愿意静下心听经闻法。对于我们很当然的一些行为,在社会上不论和我们有缘无缘的人,他们是另外一种缘分,因为他们和佛教、和佛菩萨在前世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所以不管怎么给他们说,他们不见得相信,因为他们觉得和明天的计划没有关系,心也静不下来进入到这一套命运大法的体系。
观世音菩萨神力无边,只要我们用纯洁的诚心、深心与他沟通,那么奇迹会不断地发生。当然,我们谁也不想有灾难的发生,而且,即使观世音菩萨救了我们很多次,比如救了一百次、一千次,但还会有一万次灾难继续出现,永远也救不完的,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为什么?因为这些命运中的麻烦就是从自己那没有智慧功德的心灵和日常行为,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的,我们自己便是原始制造者。所以,观世音菩萨不厌其烦,现种种身而说法,就是因为众生懂了法才能从内在发生转变,从自己的心灵上发生转变,从而改变一切因缘,停止产生不好的因缘,这样才不会做对不起自己的事,从根本上转变了命运。
《普门品》分前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无尽意菩萨提的问题是,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主要说观世音菩萨观到有需要帮助的因缘来临,就会立刻灵验,所以把他叫观世音;第二部分说,观世音菩萨如何善巧方便地用佛法教化众生,实现解脱轮回。实际上,前后两部分都能显现出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大威力,但这两部分所表达的意思,有一种前后递进的关系。也许前一部分听起来会更有意思,众生危在旦夕,菩萨显灵,有求必应,实际上还只是结缘,真正的关键在后面一部分,用佛法度众生,也就是三十二应随机变化,说法度众。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结善缘,第二部分是用佛法彻底度人,这是《普门品》的结构脉络。观世音菩萨有这种威神之力,他结起善缘来也很厉害,一般人帮不了你的时候,记住去求菩萨,求上一千次、一万次他也不会烦,不会舍弃你,而世间的因缘经不起这种考验,久病床前无孝子。所以,我们亲近佛菩萨,相信佛菩萨,常念观世音,就可以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将来可能参加听观世音菩萨说法,也就有我们一份。只要常念、常想,结下深厚的因缘,必定在将来的某一世,我们会遇到观世音菩萨,也会作他的弟子,跟随着他学佛,我们也就成了这三十二应里的受益者,也听菩萨说法,也被菩萨所度。
《普门品》通篇的义理,这么理解就行了。第一部分救苦救难是什么,结善缘;第二部分三十二应是什么,说法度众。一前一后什么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坚固的善缘,导致后面结下了解脱的法缘,从法缘当中,真正得到成佛的好处。对于菩萨来说,救我们脱离一时的痛苦远远不是目的,因为命运的因缘是没完没了的,但每个因缘不外乎从心制造,所以,转变我们的内心世界融入真实的真相,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前一后,从事情上的结善缘到转凡成圣的结法缘,呈现出一幅佛菩萨与众生世界相濡以沫,处心积虑,巧设方便,不愿离去而拯救众生的伟大蓝图。大家把头绪理清楚,以后再读《普门品》,加持力就更大了,当然,《普门品》没多一个字、没少一个字、没改一个字,加持力会更大,就是因为我们正确理解得更深了,所以,我们再读它的时候,也会更加为之触动、感动。
为什么菩萨会这样不计得失、不讲条件地去救人,然后又不厌其烦地苦口婆心地说法?佛教的这些方法,看似不直接参与人类社会中的一些行当,不直接去解决社会中遇见的问题。但实际上是跳出重围,从根本上在解决生命中的一切问题。我们好好地学习实践佛法,刹那刹那间,罪业障碍都在消失,福气功德都在增长。
我们所在的人世间,似乎一切都很真实,每天被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情缠绕着,似乎不面对不行,每件事不去做,都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实际上是已经到了恶性循环的地步了。其实,如果我们够狠心,真地按照佛经正法所说的坚持去做,那么就在此时,因缘就在发生变化了,只是在初期,俗业滚滚而来,相续不断,很多人会以为佛法不灵验,就收手了,不知道是自己恶业太重,愚痴太久而带来的惯性使然。特别在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不要手忙脚乱、惊慌失措,保持好正念,顶住压力,诚心忏悔,敢于承担,积极发愿利益社会,就会刹那刹那消除罪业,并在罪业发生的过程中积聚下难能可贵的功德。除此之外,用其它的办法解决麻烦,不是说无效,但一定要知道这是看似有效,实则是推迟了这个因缘的继续发作,它还会再来的,会变本加厉地再次爆发的。所以,当我们没有深入经藏,用佛法解决、化解问题时,即使福星高照,也不要高兴得太早,早日归入菩提道才是自己当家作主的开始。
众生更好的福地不外乎天界了,天界也分很多的层次,我们人间最好的地方和天界里最差的地方比,也差得很远。天堂的享受是靠我们曾经行善积德,和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好事形成的,但是天堂也并不像某些人以为的那样永恒,只是在他们智慧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已经是最好的了。我们的要求还远远不是在天界这样的环境享福,因为佛菩萨告诉我们,天界也是有很多无奈,天界的人寿命虽长,但也是终有一死,继续轮回,所以,天界并非我们的归宿。
无尽意菩萨听释迦牟尼佛介绍完观世音菩萨,也对观世音菩萨产生了无比的崇敬。释迦牟尼佛说,“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叫施无畏菩萨,在有的讃子里我们唱的就是施无畏菩萨摩诃萨。“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无尽意菩萨把自己脖子上戴的值百千两黄金的珠宝卸下来,要供养观世音菩萨,他说:“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他叫观音菩萨仁者,请你接受我对你的法供养。这时候,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观音菩萨不要,无尽意菩萨不甘心,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无尽意菩萨并没有说:你不要就算了,我自己留着。而是继续坚持供养,他说,这不行,观世音菩萨您必须收下,为了怜悯我们这些没有您修得好的修行者,您应该接受我的供养。什么意思?观世音菩萨如果接受了供养,无尽意菩萨的功德簿上就要加分了,会修得更快了。接受信众的供养,实际上是佛菩萨、善知识给众生一个轻易就能产生福气的大好机会。
以前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们出去讨饭要次第乞食,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当然,那个时候是佛法普及的时期,大家都争着供养修行人。因为大家知道,谁有机会能够供养有德性智慧的修行人的话,就是给自己积福了,将来好因缘会层出不穷。可僧人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家每天做饭的时候会多做一份,等着出家人上门要饭,只要出家人一敲门,进院子,饭马上就端出来了。但僧伽制度规定要次第乞食,不要刻意地选择哪一家合自己的心意才进去结缘,必须从哪儿开始后就挨着顺序走,不要挑。有的僧人专门找那些连自己都吃不起饭的人去要饭,是要帮他们能轻松地扭转噩运,所以会越穷越去找他们。还有一些僧人是专门找富贵人家要饭,不是因为他们的饭菜好吃,而是想让他们能延续这点可怜的福气,培养善心,继续再接再厉地行善,不可“死于安乐”。虽挑穷挑富都出于善意,但佛陀还是规定要挨着顺序乞食,平等结缘。
布施供养是基本善法,民间也常有人说,舍得舍得,能舍能得,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得失成败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现在具有的种种形式的福气,也是遵循着这条法则,而不是违背了这条法则。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在吃以前存下的东西,享以前存下的福气。越是对自己在乎的、喜欢的能施舍,福气会越不可思议。
观音菩萨一直不肯要无尽意菩萨的供养,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开口说话了。释迦牟尼佛告诉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观音大士,你要怜悯无尽意菩萨为代表的所有听法大众,接受这一串璎珞。释迦牟尼佛在旁边劝观世音菩萨,“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在释迦牟尼佛的劝说之下,观世音菩萨怜悯这些大众,就收下了。“一份奉释迦牟尼佛,一份奉多宝佛塔。”收下了以后,他把项链珠宝分成两份,一份供养了释迦牟尼佛,一份供养了多宝佛塔,多宝佛塔里面有已经涅槃的古佛——多宝佛。观世音菩萨受了供养,同时也做了一个表率,他也要布施供养,他供养了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最后,持地菩萨赞叹,如果有众生听到了刚才所讲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的神通之力,应该知道能听到此普门品的人,以前所积聚的功德一定是很多的。佛说普门品的时候,听众大会里面有八万四千众生,一边听就发了志求无上菩提的心,真正发了纯正的无上菩提心的修行者就是菩萨了。大乘佛教的圣贤,即指圣位菩萨和贤位菩萨,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开始,就位列贤位菩萨了。仅仅受了居士菩萨戒不能称为菩萨,那是我们为了训练菩提心和慈悲心而做的一种基础修行,无者令其有,有者令其增长。做不到、做得不够好,所以有戒。因此,菩萨戒是为了训练菩萨心,为了将来能发展成菩萨作准备,不是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一个名字当中,就蕴含了这种能给予我们的神奇加持力,这和阿弥陀佛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在修行路上已经积聚了无量无边的福德、智慧,所以,他们就能够释放出,并给予我们力量,我们要至诚无疑地与佛菩萨相应,才能正确地成长。(完)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