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先印原禅师悟道因缘
日本建长古先印原禅师,天目中峰明本禅师之法嗣,俗姓藤,日本相州人。藤氏是当时日本的大贵族。印原禅师幼时即有出世志,迥异常儿,喜欢刻木为佛像,持以印空。众人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惊诧。印原禅师十三岁的时候,父母突然令他出家。受戒后,印原禅师一度游方参学,遍历禅席,却无所入。他慨然叹道:“中夏乃佛法渊薮,盍(何不)往求之乎?”于是,他便涉鲸波之险,奋然来到中国,参访禅德。
印原禅师首先来到天台之华顶,礼谒无见先睹禅师。无见禅师告诉他说:“汝缘不在此,中峰本公,现在说法杭之天目山,炉鞴正赤。此真汝导师,宜急行!”
印原禅师于是当即前往杭州天目,投中峰明本禅师座下。
明本禅师初见印原禅师,知是法器,遂令他充当侍者,执侍左右。
印原禅师求悟心切,经常入室,向明本禅师陈述自己的见解,可是每次都遭到明本禅师的痛斥。明本禅师道:“根尘不断,如缠缚何?”
印原禅师不明师意,退出之后,非常难过,涕泪悲泣,乃至寝食俱废。
明本禅师怜念他求法之诚恳,便开示他说:“此心包罗万象,迷则生死,悟则涅盘。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驱斥,涅盘之悟犹是入眼金尘。当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焦首烂额。脱使(假使)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
印原禅师一听,不觉悚然汗下。
从此以后,印原禅师用功更加精进猛厉。后来终于有一天,豁然有省。
于是,他欢喜踊跃,直趋丈室,告诉明本禅师道:“印原撞入银山铁壁去也。”
明本禅师便问:“既入银山铁壁,来此何为?”
印原禅师一听,当下释然顿解。
明本禅师于是给他印,并嘱咐道:“善自护持。”
印原禅师悟道后不久,即应准备前往日本传法的清拙澄禅师之邀请,同往助化。印原禅师欣然许之。清拙澄禅师能够在日本大开法化,印原禅师功不可没。
在日本弘化期间,印原禅师的弟子欲为他画像,预请他为画像题赞。印原禅师于是画了一圆相,在上面题道:
“妙相圆明,如如不动。
触处相逢,是何面孔?”
印原禅师临终示疾时,曾唤侍者云:“时至矣,可持觚(gu,书写用的木简)翰(笔)来。吾塔已成,未书额耳。”于是大书“心印”二字。写完,便端坐而逝。
405.呆庵普庄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径山呆庵敬中普庄禅师,天童了堂一禅师之法嗣,俗姓袁,台州仙居人。普庄禅师出家后,一度游方参学,后投天宁了堂一禅师座下。
初礼天宁,了堂禅师便问:“何来?”
普庄禅师道:“天童。”
了堂禅师道:“冒雨冲寒,著甚死急?”
普庄禅师道:“正为生死事急。”
了堂禅师道:“如何是生死事?”
普庄禅师便提起坐具,作出摇撼的样子。
了堂禅师道:“敢来者(这)里捋虎须!参堂去!”
普庄禅师于是谨遵师命,奋志用功。
一日,普庄禅师入室参礼了堂禅师。
了堂禅师于是举赵州庭前柏树子之公案,诘问普庄禅师。
普庄禅师正拟开口答话,了堂禅师却劈口便掌。
就在这出奇不意的掌击之下,普庄禅师当下悟入。
普庄禅师最初开法于抚州(今江西境内)北禅,后又移住云居、径山。曾有示众法语云:“夫为宗师者,不得已,垂示一言半句,无非为学者抽钉拔楔,解粘去缚。譬如善舞太阿,自然不伤其手。近代据师位,训学徒,记持文字,崇饰语言,夸耀后来,增长恶习,不知有自己出身之路,如衣坏絮,行棘林中,不能自由。少林直指之宗,于此堕地。良可痛伤!汝辈行脚,各须带眼,莫教堕落他网中,出头不得。只如古人道,入此门来,莫存知解。若纳山僧见处,直饶知解顿忘,犹是门外汉。到者(这)里须辨缁素始得。”
在这段开示中,普庄禅师对当时丛林中流行文字禅的习气作了痛切的批判。他认为,禅宗之衰落,与这种玩弄语言文字的虚浮做法有直接的关系。当今时代,禅宗要振兴,不可不注意这一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