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香港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举办佛教艺术讲座

2013-01-27 浏览次数:134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由香港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东莲觉苑及佛门网协办,为期两天的佛教艺术讲座于2013年1月23日下午4时圆满结束。此次讲座由台湾觉风佛教艺术基金会负责人宽谦法师以及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及传统艺术研究所林保尧教授主讲。

  22日,第一场讲座 “印度佛教美术史的起源与开展”由宽谦法师主讲。法师分别讲述孔雀王朝、贵霜王朝到笈多王朝佛教美术的起源与开展,并且以美术图像的方式将佛教思想史与美术史做结合让现场大众了解。佛教起源影响着南传、北传、藏传佛教开展的轨迹。宽谦法师表示,佛教在印度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为原始佛教(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31年)、初期大乘佛法时期(公元前50年至公元200年)以及后期大乘佛法时期(公元200年到公元500年)。原始佛教以著名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为代表,初期的大乘佛法时期和后期的大乘佛法时期分别以贵霜王朝和笈多王朝为代表。宽谦法师巧妙的以诞生、童年、少壮、渐衰以及老死来比喻佛教在印度的盛衰时期。

  最早的佛教遗迹为阿育王石柱,阿育王也是最早支持佛教的国王。蓝毗尼园是佛陀出生的地方,而阿育王石柱的铭文上记载着佛陀诞生的事迹。在孔雀王朝的那个时代是无佛像的,是以石柱以及古塔出现。印度公元三世纪秣菟罗的佛传图雕刻显示佛陀树下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以及释迦涅盘。在经济繁荣、学术鼎盛、艺术发达的背景下,贵霜王朝的二大佛教艺术中心一个是位于西北部的犍陀罗(Gandhara,今巴基斯坦西以及阿富汗一带)另一个则是位于北印度恒河支流之一的雅姆那河畔的秣菟罗(Mathura)。秣菟罗艺术虽受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但仍保留更多印度的本土风格,印度色彩较为鲜明。早期两种艺术相较之下,犍陀罗艺术的佛像沉静内敛,秣菟罗艺术的佛像稳健有力。然而笈多时期的秣菟罗雕刻师融合了秣菟罗和犍陀罗的雕刻传统并且按照古印度所认定的三十二种像,八十种美好来雕刻。

  23日的讲座于当天上午9时30分开始,由林保尧教授主讲印度山奇(Sanchi)大塔以及德里至孟买石窟概述。现场整场爆满,很多听众因此而坐到讲厅的外面。林教授提到,山奇大塔(Sanchi)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遗址,始建于阿育王(约公元前三世纪),遗址具备僧院、寺庙与佛塔建筑。十二世纪后因佛教衰微,逐渐埋没于荒烟漫草间。1818年英国泰勒(Taylor)将军无意中发现这座大塔。其后历史变迁动荡,在1912年为英人马歇尔(John Hubert Marshall)与法人福谢(Alfred Foucher)二人合力重整与考古,重新复原,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奇大塔保留最完整的是北门。雕刻上没有出现具体佛陀的法相而是以菩提树、说法座或是佛塔来代表佛陀。佛陀住世主要为大众说法的祇园精舍以及竹林精舍分别于公元前五年的前后建立。竹林精舍为南传佛教的中心,而祇园精舍为汉传佛教的中心。佛陀后半生在祇园精舍安居长达二十多年,因此现今流传的经典如《阿弥陀经》和《金刚经》都是在这里讲说的。印度佛教十大石窟遗址以阿旃塔石窟 (Ajanta)为重点。其中阿旃塔(阿姜他Ajanta))石窟最早见于玄奘大师的著作《大唐西域记》卷十一。

  林保尧教授提到,很多文化遗产需要大众的力量去保护,这个不仅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宗教、艺术甚至佛陀永恒智慧的延续。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