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莲师圣像
佛陀及众眷属
栩栩如生的护法天神
艺僧在审视即将完工的作品
手,要先后经烫水洗和冰水泡,直到与冰水同温才可以开始制作
艺僧师父在仔细审视作品
佛宝网青海讯 2015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在中国藏区颇有影响力的藏传佛教著名寺院塔尔寺桑烟萦绕。当晚,一年一度的酥油花将会“花开见佛”。
中午时分,塔尔寺上花院15岁的香玛江措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师兄弟们对已制作完成酥油花做最后的精修,在他看来这与电视里看到的3D打印“如出一辙”。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据悉,酥油花制作起于西藏,兴于整个藏区,辉煌于塔尔寺,与壁画、堆绣一起并称塔尔寺艺术三绝,迄今已逾600年历史,并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花院酥油花制作室里,艺僧尼玛不时将手浸入漂浮着冰块的水盆里降温,似乎已然忘记所处室温不及零下10摄氏度,在尼玛看来酥油成就了酥油花独具风韵的美,也成为酥油花制作的最大难度。
尼玛说,“做酥油花前,一般要在烫水里洗手,然后再豆面搓手,把手上的温度提到最高,最后把手浸泡于零下20摄氏度左右有冰块冷水之中,将手上的温度激回去,慢慢等待手指、手掌乃至整个手臂的温度降下来,直到与冰水同温”。
塔尔寺上花院今年所制作酥油花主题为佛陀十二生平事迹,在高达数米的版面之上,人物走兽百计,亭台楼阁十数,从花鸟虫鱼至山川建筑,从人物轮廓至面部神情,酥油花在艺僧指尖的“3D打印”里显现逼真传神,惟妙惟肖。
据了解,制作酥油花原料取用9月份以后牧区枯草季的白酥油,其筋度及粘度高于荣草季黄酥油,每岁立冬起,艺僧们就将纯净的酥油切成薄片,加之冰水揉匀如面团状,而后根据需要添加色彩纷呈的天然染料,使酥油花色泽鲜艳,久不褪色。
塔尔寺上花院掌尺(艺术总监)印巴坚措介绍,塔尔寺在制作酥油花有杰尊增扎(上花院)和果芒曾扎(下花院)两个专业制作机构,两院平等独立,无隶属关系,且具竞争性,每年农历十月,两花院各自选定主题,完成构思随即投入制作,至翌年正月十五方才告竣,在此三个月之中,两院艺僧互相保密,直至展出时才能一睹彼此作品真容。
“制作酥油花的艺僧不仅有藏族,还有土族、蒙古族、汉族等,因此酥油花也吸收了多民族的文化精髓”,82岁的土族艺僧旦增作巴说,“现在年轻艺僧们思维广,也能借助高科技的东西进行重新设计,比起我们那时候做的好看很多”。
说话间,从甘肃甘南卓尼而来的仁欠夫妇将哈达呈于酥油花前的供岸之上,顶礼赞叹并随喜数张百元钞票,“正月十五来这里拜佛祈福和看酥油花是无尚殊胜的事情,现在还有点旅游的意思了”。
每载塔尔寺酥油花展之时,该寺还将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堆绣作品,期间会吸引数万计虔诚信徒和游客至此一睹芳容。青海省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宗福表示,塔尔寺的酥油花,作为元宵节的灯展或花展,目前已经成为塔尔寺乃至整个藏区、西北地区一个大型多民族民俗游艺活动。(文:罗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