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云上佛童》导演蔡杰:记录“可贵的天性”

2015-02-28 浏览次数:49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故事的开端,缘于一座森林里的寺庙。

  2014年,继续讲述达娃尼玛的故事,暂拍成《云上佛童2》。

  《云上佛童》(Nature’s Kid)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蔡杰拍摄,现蔡杰致力于独立纪录片创作。影片中,海拔3804米的扎嘎寺,终年云雾缭绕,草原和原始森林交错,树枝上挂着松萝……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里,一对双胞胎兄弟小活佛达娃和尼玛渐渐成长起来。

  采访蔡杰的时候,他说正在重新制作这部纪录片,在2013年之后,又曾回到扎嘎寺继续拍摄,因此,我们请他谈谈在二度创作过程中,是否有一些与之前不同的创作经验。

  2013年冬,制作完《云上佛童》的第二年,再度回到寺庙将短片放给他们看,孩子们欣喜若狂。

  Q:为何选择藏区题材?

  A:至今为止我进行的纪录片项目都没有主动去选择题材,但幸运的是每次都能遇到十分有意思的拍摄对象,我认为相信人与人的“相遇”是纪录片作者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2011年夏天,因为拿到研究生的Offer,我空出一个暑假,当时一个朋友跟我介绍了甘孜州原始森林里的一处寺庙,拨通寺庙活佛电话之后,我表达了想去做支教老师的想法。活佛一下子就答应了,但去了我们才发现,由于当时正值虫草假,寺庙的孩子们几乎都放假回家了。我们的到来其实变成多余的负担,但对方并没回绝,由于遇到泥石流,两位寺庙管家在县城等了我们近一周,最后开着摩托将我们带上山。骑行在仿佛回到古代的山路,第一次到达寺庙天色渐黑,但能听到孩子的嬉笑声,现在回想起初见的情景还是感觉震撼。在那个夏天,首次进藏的我感受到藏族人民的美好,当时接触的寺庙的一群佛童,拥有十分可贵的天性,因为没有被教养训化,每个孩子都个性鲜明。

  第二年夏天,当我开始接触纪录片,我决定要返回这座寺庙拍摄,当时更多是抱着一种回去探望朋友的心情。就这样,先是拍摄一群处境各异的孩子,逐渐缩小范围,把眼光落在一对双胞胎兄弟身上,后来完成了《云上佛童》。

  3年很快就过去了,这期间,基本每年我们都会回去一两趟,对我来说,这些拍摄时间不仅是工作,也是朋友聚会,当然更像一次斋戒。事情便是这样开始的,一开始既非西藏迷、也非佛教徒的我,因为这些契机竟开展了藏区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并打算将它发展成个人的第一个长片项目。

 Q: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拍摄团队和历程?

  A:我们的拍摄团队较为简单。制片人是我研究生期间的一位老师,除了帮忙协调拍摄所需,他更像监制的角色,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过程中,都提供非常中肯的指导。除此之外,我们有个三人拍摄组,其中我和摄影师是从2011年支教一路走来的伙伴,我们熟知这个纪录片的人事,这样的固定搭档也是为了消除隔阂感,减少磨合期而考虑的。

  2012年夏天是该项目的第一个拍摄阶段,完成了26分钟纪录短片《云上佛童》。但截至目前,这个纪录片项目仍在继续,2013年冬天及2014年夏天我们又去了两次,我有一个想法,就是用影像陪伴这两个孩子的青春期。后来我跟别人说,想拍一个关于“我是谁”的纪录片。这两个小孩正处于成长阶段,自小别人说他们是活佛,但他们自己内心如何看待,外界对他们的世界观建立影响有多大?身为双胞胎,自小形影不离,他们既是共同体,也慢慢长成不同性情,以后他们会因此拥有怎样不同的人生?外界和内心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定位,他们要如何慢慢认识自己并成为独特的自己,我对这些问题充满着好奇。

  Q:请分享你与拍摄对象在沟通过程中的经验。

  A:在拍摄过程中,语言首先成为一种障碍摆在眼前。很多时候,我们进行拍摄并没有翻译在一旁配合,我需要根据情景猜测人物的行动。因此通常情况是这样操作的,结合语境,我拍摄下一个镜头,如果觉得人物的情绪和状态很好,便标记下来。随着经验的累积,这种判断会慢慢准确,而后期翻译时,一些我原以为平淡无奇的镜头,也会因对话突然具备意义,这个时候会感觉振奋。

  一开始我很介意这种语言造成的隔阂,但后来发现,我们之间因为这样的障碍会产生另一种距离感,而这决定着拍摄对象如何反应,我如何拍摄,自然也是一种独特的关系。在《云上佛童》短片里,因为语言障碍,我会让达娃和尼玛互相采访,片尾两个孩子在讨论离开寺庙话题时,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听不懂,因此在镜头前将心声袒露出来,这也是令我感觉十分有趣的语境。几个拍摄阶段之后,我觉得只要是拍摄时足够投入和专注,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捕捉。异文化拍片的直接结果就是拍摄量倍增,但也正因为尽力在杜绝盲目拍摄,你会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Q:拍摄过程中有些什么经历令你印象深刻?

  A:那可能就是每次进藏拍片都必须经历一个数天高反期吧,一边气喘吁吁地爬山,一边操控摄录机器,时不时头痛呕吐,那样的拍摄,想想都困难。

  还有就是藏族人民的善良,我们的拍摄期间总是无缘无故地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总是很自然地在给予。在达娃、尼玛家拍摄时,我遇到最谨慎认真的采访对象。记得我跟尼玛父亲提出想让他讲述两个小孩的成长故事之后,他首先是酝酿了好几天。到了开始拍摄的夜晚,他们父亲一口气条理清晰地进行讲述,细致地考虑到了我们想了解的一切问题。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后,妈妈靠了过来,要求回放重看。他们就这样又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认真地看了一遍自己的采访。尼玛妈妈跟我说,如果有一句假话,或者夸大其词,他们会感觉羞愧,没脸面对邻居的。我想这就是有信仰的藏族人民吧。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