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第29窟中,西夏时期的壁画《玄奘取经图》。 魏占兴 摄
佛宝网甘肃讯 2015年1月22日,“作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第29窟的西夏壁画《玄奘取经图》中,历史上最早呈现了玄奘弟子‘孙悟空’——石磐陀的猴像造型,比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早300余年。” 甘肃省瓜州县文物局局长李宏伟于考察现场说。
与坐西向东的莫高窟不同,位于瓜州县的榆林窟则是坐东向西,两窟相距约190公里,面对面遥相呼应,石窟壁画及雕刻的艺术特色互为补充。
据李宏伟介绍,瓜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如《玄奘传》载,从瓜州城“北行五十余里……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这也是玄奘西行取经路上最为艰难的路段。于是玄奘在当地寺庙讲经说法一月有余,期间胡人石磐陀受其感化,拜其为师,并赠识西途老赤马,助其夜渡葫芦河,西出玉门关。由于石磐陀脸上布满了胡人所特有的浓密须发,在壁画中颇似猴像,故而有了《西游记》中“猴王”形象。
“榆林窟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弥补了敦煌莫高窟西夏壁画的不足。”李宏伟说,榆林窟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均与莫高窟一致,甚至有些精美壁画的完好程度是莫高窟同时期作品所不及的,在中国晚期石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瓜州县委宣传部长武志锋表示,榆林窟壁画中呈现出的艺术门类众多,诸如人物肖像画、风景画、图案画和建筑画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的乐舞形象是中国古代乐舞研究的珍贵图像资料。榆林窟的晚期壁画艺术成就极高,在中国同期石窟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为回鹘、西夏及藏传佛教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榆林窟,我看到了洞窟文化最原始,最天然的状态,带着一颗最真实的朝圣心来礼佛,感受壁画艺术的熏陶!”丝绸之路杂志主编冯玉雷参观后感叹道。(文:王岳、魏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