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执扇于手的清风雅韵 佛陀纪念馆举行清代扇面展

2018-07-18 浏览次数:33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佛宝网讯 佛陀纪念馆现正在本馆二楼第一展厅展出“清风雅韵—扬州博物馆藏清代扇面展”,精选清代53位书画家共60件作品,包括扬州八怪如郑板桥等代表性人物且具有份量的作品,展出的书画家出自扬州的就占了19位,如王素、吴让之、莲溪、陈崇光等,透过60幅扇面艺术创作,让观众一睹清代扬州画派的艺术风格,感文人执扇于手,清风微拂的雅韵。

扬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表示,扇子的使用在东汉时期即有记载,到唐始在扇面上作画,至明始盛行,清代则为普遍流行。不仅是艺术品,也是身分地位的象征,还带有种审美的意味。徐国兵说,因为空调冷气普遍的关系,现在已几乎不使用扇子了,于是转而成为收藏家的艺术品。扇面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呈现的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

其中郑燮(郑板桥)的“行书五绝诗”扇页,题字“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字体为隶书多于楷书的“六分半书”,描述暴风骤雨过去,云开雾散的意境,属于应酬之作。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弈棋图”扇页,有两句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为唐诗人杜甫的“江春”,描写杜甫夫妻两下棋,旁边的孩子敲针做钓钩,从人物线条的铺陈,呈现生动的生活场景。

高雄的苏先生和杨先生,在欣赏展览后,直赞叹艺术是天价的,过去看到的郑板桥是在纸本上的,这是第一次看到实物。研究古文物已有6、7年的史明弘,提起现场展品能够如数家珍,觉得扬州八怪作品下笔的力道很好,很高兴可以看到真迹,史明弘每个月都会到佛馆欣赏展览,此次得知有清代扇面展特地前来,曾经在博物馆看过扇面展,但觉得佛馆的灯光和氛围俱佳,可以漫步、欣赏,感受非常好。

体验扇面拓印 带回清风雅韵

而在展厅外的教育推广活动,推出拓印体验,将扇面拓印在纸上,就可将亲手完成的艺术品带回家。

以刷子沾墨,将纸张铺在石碑上,经由拍、刷,始墨均匀的涂布纸上,再将纸掀起,一张扇面拓印就完成。纸张揭起的那一刻是既期待又紧张,不知成品是成功还是失败。

来自台南的民众黄素美,因至佛馆参观展览参与体验拓印,觉得欣赏展品后再来拓印,对展览印象更为深刻,尤其佛馆殊胜庄严的氛围,带给人感受格外不同。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佛教资讯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