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8-02 浏览次数:170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一)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坚持以人为本      
佛教的本质和意义是一种生命哲学,是解决人的价值问题,解决现世苦难与生死问题;其核心要义,是要人行“十善”戒“五恶”。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证道以后就毫不停顿在印度和恒河两岸,开展了弘法、教化工作,其目的在使人们都能像他那样明白真理,解脱痛苦;他用纯理智、纯客观的自我悟证,使一切众生——主要以人类为中心,获得智慧和幸福。因此,与西方基督教以“基督”为中心不同,佛教文化的道德思想及其价值观,最根本一条是“以人为中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价值观体系的最高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的四项原则,其中之一即为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人民为中心”,佛教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彰显的都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二)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和谐,是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个领域及其内部最理想的关系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之一便是“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它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此外,“平等”是指人人平等,人们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友善”是处理公民之间的关系准则,是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敬;二者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和谐也是佛教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要精神,佛教的和谐直指人心,涵盖万物众生,它不仅追求人心的和谐,克己平等人际关系的和谐;还追求孝亲友善、慈悲利他、慈悲济世的社会和谐;“缘起说”人与自然的和谐、“世间”“出世”理想社会的和谐;“圆融思想”世界大同的和谐等;佛教还倡导“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理念,具有不执成见、兼容并包、广纳一切的胸襟;佛教的平等观则基于缘起学说,佛教文化认为,一切食物在本质、空性上没有任何差别;每一个生命,均没有高下贵贱等差别;其彻底的平等观,则要求人们去除“我见”,去除分别心,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待人接物;在世界性宗教中,佛教是唯一没有通过武力和暴力进行传教活动的宗教,也从来没有与其它宗教发生宗教战争。   
(三)佛教文化中的道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    
佛教是强调道德的宗教,认为要得到最高的佛慧,必须从个人修持开始。修持的起点是戒,由戒生定,依定发慧;戒就是佛教的道德规范。佛教把自己看作是一种劝人止恶行善的宗教,它的伦理道德体系相对较完整,其“五戒”中的前面四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公民个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它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公民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取向。                                
佛教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同“扬善抑恶”。“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佛教最核心的道德理念。佛教认为,善的道德基础是自尊、如法、利生。自尊就是确信自己能够成佛,人人都可以成佛;如法就是顺应佛法而行,不能违背佛陀开示的真理;利生就是尊重众生、不侵犯众生、不损害众生,帮助众生、觉悟众生,乃至解决救度无限众生,也就是佛的慈悲博爱。扬善抑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道德行为规范的主流,是一种扎根于百姓心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履好职、尽好责,把扬善抑恶的每一个细微行动落到实处,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四)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为人类精神力量和信仰范畴              
宗教是人类信仰的一种重要表现。佛教内在信仰的核心就是因果报应思想。在物质文明极度发展的今天,传统伦理道德与价值判断体系越来越不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人们在物质上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却陷入前所未有的心态失衡、心理焦虑与精神困惑:在主观认知上缺乏核心价值认同,在理想信念上缺乏坚定的精神信仰,在精神追求上缺乏鲜明的精神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告诉人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要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要成为什么样的公民”,既展现了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和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又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败的重要依据,引导着社会的发展航向;它既能适应时代需要,又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和认可,无疑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追求的“主心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也正是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凝神聚气,形成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信仰和精神支柱。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