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佛教,并非中国传统文化

2017-08-02 浏览次数:242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1.民族差异
佛教并不起源中国,而是起源于古印度。印度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众所周知,印度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他们研究历史都是从外国的文献中去查找记录,本国缺少史籍,许多事情都没有文字记录。1978年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阿里(Ali)教授曾坦言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由于缺乏历史记载,这也导致了印度人很多事情都凭着想象随口说,没有根据的乱说,这一点从佛教典籍中就可以论证。《起世因本经》讲“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宫殿……须弥山上,有三十三天诸宫殿,帝释所住……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
佛经记载,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1由旬=11.2公里),海上有四大部洲。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计算一下,作为小千世界中心的须弥山,高度出水面84000由旬,大约94万公里。现代科学已经推算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约为38万公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000万公里。
 
日月围绕的这座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却只有94万多公里,现在天文望远镜这么发达了,也没在太阳系里面看到须弥山;而且释迦牟尼还明确说明在这座山的半山腰,也就是大约47万公里高的位置,有四大天王的宫殿……由于缺乏真实的时空概念,印度人有这种荒谬的思想也就不奇怪了。
相比之下,中国的历史记载就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设有史官,每个朝代发生的事情都有历史记录。中国人善于思考又勤于思考,他们探讨理论,往往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像西方人那样从抽象的理论出发。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综合的,有别于西方人的分析。在四五千年的文化史上,中国人民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极大的创造能力。
而印度人释迦牟尼喜欢把东西都往大里说,往多里说,这样才好推销他的理论,显示他自己有无量的智慧。比如:《金刚经》里讲,读一句偈语,就可以得到无数无量的福德。这种没有根据的胡言乱语,在佛教典籍中非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释迦牟尼当年传播教义的主要区域是在印度东边的摩揭陀国,那时印度还没有文字的佛典,他给信徒们讲法时所用的语言是古代半摩揭陀语。据说,释迦牟尼死后,信徒们曾在一起结集佛经,不管这事情是真是假,可佛教典籍主要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不但第一次结集是这个样子,佛灭度后约100年的第二次结集仍然是这个样子。
大家知道,口头传播这种方式非常不靠谱,由于各地区的方言差异,佛典中以讹传讹的现象时有发生,后来翻译成巴利文和混合梵文等语言时,又出现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语法错误。
研究佛教五十多年的历史学家季羡林,他通晓英文、梵文、巴利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对佛教的评价是“佛教教义有其产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绽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简直是非常可笑的。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
佛教在印度消亡的时间大约在中国宋朝时期,印度人他们自己都不相信释迦牟尼,可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动不动就说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人应重新回到初中,好好学一下中国历史。
把印度宗教文化捆绑在华夏文明上,不是肤浅无知就是用心险恶。如果有人把这种宗教文化说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简直就是玷污华夏祖先,恶心华夏文明。
从文化起源上看:佛教,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
 
2.文化差异
2.1信誉等级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创立的,僧众这一群体并不从事体力劳动,主要靠乞讨为生。无论信徒们给释迦牟尼贴上多么高大上的标签:世尊、佛祖、佛陀、觉者……其实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释迦牟尼就是一个要饭大王,带着一帮乞丐,四处乞讨要饭。
乞讨,在印度也是一个技术活,不是说你给我一点吃的吧,别人就愿意给你的。这个要饭集团为了生存,首先要包装要饭大王,信徒们逢人便说,我们大王可厉害了,他母亲做梦的时候,梦见了一个白象,结果就怀孕了。我们大王是从他母亲的肋下生出来的,一生下来就会走路。每一步都踩出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能吹牛的人,可是要饭大王在印度吹破了天,就有人会相信,这与印度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大有关系。要知道,在史官文化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创立宗教的。
佛教信徒们厚颜无耻的包装释迦牟尼,把要饭大王吹成了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妖怪,可见,吹牛诈骗是要饭集团(佛教)生存的手段之一,不这么干,他们就无法在等级森严的印度生活下去。
中国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论语·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所以,在中国不可能出现这种妖言惑众的情况,要是有人这么说,大家一定会认为他是精神病,多多,你是不是发烧了。
无论乞丐这么包装,如何的口吐莲花,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的职业就是乞讨要饭。由于乞丐不从事体力劳动,靠别人施舍生存,好吃懒做,也就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些乞丐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相比,素质差太远了。所以,要饭集团(佛教)是社会的蛀虫,这一点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2.2人生态度
当时印度的种姓制度很严格,民族压迫非常普遍,印度人对生活充满悲观失望,心想这苦难的日子啥时是个头啊。当要饭大王释迦牟尼的学说一出来,立刻就得到了许多信徒的拥护,从几个人到几百人。
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一切皆苦,存在本身就是痛苦,所以信徒们希望跳出轮回,下辈子不再受苦了,希望达到涅槃,以后就不用生出来。这一些想法都涂着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有的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宗教不是悲观主义的;但是,像佛教这样彻底的悲观,还是绝无仅有的。
释迦牟尼活动的区域是在印度东边的摩揭陀国,那里比较贫穷,以低种姓的印度土著居为主;而印度的西边相对富裕一些,那里高种姓的雅利安人居多。所以,中下种性的民众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成为西方高种姓的人,衣食无忧,乞丐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到西边过上富裕的“极乐生活”。
 
相比之下,中国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由于生产资料有限,获得财富主要靠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华夏民族观察日月的变化现象,适应天地运行的规律,自强不息,用辛勤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2.3种族繁衍
一个民族要繁衍与壮大,就必须要保证一定的生育率。可是佛教信徒们对人生持悲观失望的态度,他们出家为僧,不留子嗣,这是违背社会人伦的。中国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而佛教信徒们剃光头发,远离父母,不留子嗣,实为不孝。
中国人认为生命是美好的,希望子孙以祭祀不辍,他会充满激情和快乐的组织家庭,创造生命,繁衍生命。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而佛教信徒们却视之为“邪淫”。这些宗教思想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换句话说,佛教乃是断子绝孙的宗教。
人的命,并不属于他自己,而是父母给的;继承了父母的种子,不继续传承下去,就是不道。中国人希望子孙兴旺、万世传承;他们尊道贵德,热爱生命;他们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他们以道为身,可齐天地。中国人感受着一切生机盎然的自然之美,为了美好的生活去勤劳奋斗,从而创造出生机勃勃的灿烂文化。
而原始佛教宣称生命本身就是痛苦的,信徒们憎恶生命,希望死后不生,认为繁衍后代就是罪恶,这些失道败德的人,他们都会绝种,即便现在还没有绝种,将来肯定也会断子绝孙。
从文化内涵上看:佛教,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
 
3.文化冲突
在汉朝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国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佛教。要饭大王带着乞丐四处要饭,胡言乱语的吹牛诈骗,这种人怎么能够和华夏祖先相提并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儒、法三家。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黄帝、老子、庄子;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管仲、商鞅、韩非子。中华民族这些身怀绝学的圣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经文典籍,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华夏民族有着一整套的儒家思想伦理道德,这套体系与佛教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时,要饭大王那一套理论根本没有市场。为了立定脚跟,佛教便伪装成一种道术,称之为佛道或释道,它自附于鬼神方术,以求得蒙混过关。为了求得生存,初期的译经僧人,设法通过咒法神通之类的骗术,来吸引民众的视听,晋代的佛图澄还借此做为弘教手段。
从三国开始一直到晋代,佛教骗子们发现利用玄学和老庄牵强附会来宣传佛教,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于是他们便读起了儒书或老庄之书,逐步改造原来佛教的理论,也讲什么“以无为本”,与玄学相杂糅起来。《慧远传》说:“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不过佛教当时在中国仍然不流行,在思想界里也不占什么地位。
过了150多年,直至南北朝时期,佛教才开始引起统治阶级的注意。那时社会动荡,生活艰难,阶级矛盾非常尖锐,统治阶级发现利用佛教可以麻痹民众思想,消磨斗争反抗的意志,于是便开始大肆宣扬佛教起来。
这时候,由张道陵创建的道教也已发展壮大,由于宗教本身所具有的排他性,道教和佛教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由于信仰和学说的不同,以及经济利益的冲突,道教与佛教相互攻击,以争取信徒和布施。
南北朝时,北方元魏道教天师寇谦之(公元365~448年)通过崔浩怂恿元魏太武帝摧毁佛教,教帝立崇虚寺,供养道士。后来北周武帝尊崇儒术,灭北齐后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也推行灭佛政策,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强迫26万余人僧尼还俗,没收寺院田地数千万顷。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历史上这三次灭佛事件被称为“三武灭佛”。
因为僧人们不从事生产,并且编造了一套比要饭大王还精致的谎言和套路,骗取别人的施舍,给生活本来就贫困的民众又增加了一份沉重的负担。当时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是一个重大损失。韩愈是唐朝最著名的辟佛者,他坚持儒家的学术传统,著书批判佛教,反对迎佛骨,对僧人们不从事生产的做法非常不满。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