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一带一路”上的世界各国茶文化

2017-05-22 浏览次数:160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茶文化,“一带一路”上的主角 
 
历史上,汉武帝开启了丝绸之路,后来茶文化兴起,茶叶作为大宗商品来到丝绸之路上,通过蜿蜒曲折的陆路和碧波万顷的海路传入西亚乃至欧洲地区。中国茶叶作为流通在丝路的主要商品,是“一带一路”的主角。故而,丝绸之路同样是一条“茶叶之路”。在这条“茶叶之路”上,既有车马奔驰的喧嚣,又有舟楫横渡的壮观。
 
 
 ▲丝绸之路中的茶叶之路 
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穿越了蒙昧无知,穿越了盛唐繁华,穿越了悲欢离合。从西方人殖民到二战结束,古代丝绸之路沉寂了数百年。现在的“一带一路”共同经济带是对“古代丝路”的继往开来,茶文化的传承是对东方文明古国伟大辉煌的薪火相传。
 
茶,原产于中国西南,发乎“神农”时代。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茶是承载着友谊、文化的特殊商品。世界各国的茶种以及饮茶习俗,都直接或间接地出自中国。中国的饮茶习俗传到国外以后,受各国地理、气候、历史、民族、文化、风俗等的影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一)日本茶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和朝鲜半岛,结出了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两大丰硕之果。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日本茶道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主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二)亚洲其他国家的茶文化 
 
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冲泡清饮乌龙、普洱、花茶。南朝鲜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港澳地区则沿袭闽粤饮茶习俗,以饮普洱、水仙、花茶为主。泰国、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习惯吃“腌茶”,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吃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干嚼佐餐。
 
 
 ▲斯里兰卡锡兰红茶 
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饮甜味红茶,或甜味红奶茶。印度饮茶总量为世界第一位,喜欢浓味的加糖红茶。巴基斯坦一般以茶、奶、糖按1:4:3的比例冲泡调饮,喜味浓的红茶。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三)欧洲各国的饮茶文化 
 
茶文化传播到欧洲的英国,在这个当年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的普及、辐射下,德、法等欧洲国家也均受其影响,于是茶文化在欧洲大陆生根、发芽。欧洲茶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英国的下午茶了,在英国,喝下午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英式下午茶 
英国饮茶之风始于17世纪中期,先由皇室倡导,后普及到城乡,成为英国的社交风俗。英国人喜欢饮滋味浓郁的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上流社会设置家庭茶室,收集陈设名贵茶具,讲求传统身分和闲情逸致的饮茶风度,以显示英国绅士的气派。
 
爱尔兰人饮茶之风更甚,为欧洲首位,喜欢味浓的红碎茶。荷兰是西欧最早饮茶的国家。菜汤放糖,多饮袭泡红茶和香味茶。西欧的其他国家也都习饮高档红茶和甜式调味红茶,青年人则多喜欢香味茶。
 
(四)非洲国家的茶文化 
 
非洲的多数国家气候干燥、炎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不饮酒而饮茶,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亲朋相聚,还是婚丧嫁娶,乃至宗教活动,均以茶待客。这些国家多爱饮绿茶,并习惯在茶里放上新鲜的薄荷叶和白糖,煞煮后饮用。
 
 
 
   ▲客来敬茶 
 
相比较而言,英国的下午茶是一种高雅的休闲饮茶文化;而中、日、韩的茶文化则富有更多的精神内涵。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饮茶风俗,都因本民族的传统、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然而“客来敬茶”却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礼俗。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