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衣落尽遗清韵,枝枯子实满莲留。身出污地成清品,悟禅不论何处修。这是著名书画大家霍文祥禅意荷花上的题的一首诗,也仿佛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尽管作为一个书画家,霍文祥是那么的青春年少,但他的气息和品格与荷花却是那么相应。
霍文祥是中国瘦金体的扛鼎之人。他的瘦金体自有一股别家所没有的禅意,且意境之深远无际,实难探底。他的瘦金体加上尊夫人文姝的工笔佛菩萨像,世间少有,实乃大美,绝哉,妙哉。
初次见到霍文祥所绘的禅意荷花与他自己所书的瘦金体配在一起,如沐佛恩,仿佛听到了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的圣号,万丈红尘顿时纷纷落地。
现在人们的压力大,且心有染污,霍文祥的禅意荷花,仿佛是上苍给我们的一个礼物,常品能我们显发原本光明的心地。
霍文祥的禅意荷花受宋画和四僧影响极深,但又不落其巢臼。从他的绘画里你可能看不出四僧的任何痕迹,但四僧的气息和精神气象却融于他的禅意荷花之中,细细探寻,霍文祥不但瘦金体继承了赵佶的书气,禅意荷花亦从赵佶和四僧处取了气韵。只是与赵佶所不同的是,霍文祥归皈了佛门,和四僧一样,对佛法有了更深的体悟,使他的荷花作品更具深禅妙意,其意境非一般人所能领悟。
霍文祥禅意荷花突出的是意境,营造的亦是意境:一点两点的白荷,要开未开,仿若得了什么天机般欲说又不能说的样子,那含蓄和妙曼令人心生怜爱和温暖。在整体气氛的渲染上,也显示出了霍文祥独有的匠心:莲蓬三两只,横斜自在,古韵悠然;或干脆就那么一只,以古色做底,配以瘦金体,结构上随方就圆,恰如其分。
宋朝赵佶那会儿,虽然还没有文人画这种叫法,但毫无疑问地文人画的雏形已经在那个时代形成了。霍文祥的禅意荷花绘画作品,在空间布局上十分巧妙,他将传统文人画演绎成了另外一种模样。无论是荷花还是莲蓬都像是人一样,顾盼生姿,仿佛正越过旷古的烟云,袅袅婷婷地向今夕走来。整幅作品,好像笼罩在月光所凝成的水汽里,有那么一点点的朦胧和神秘。我想,那大体上就是霍文祥禅意荷花的灵韵吧。
霍文祥的荷花作品虽承继了宋画和四僧画,但却有着鲜明的自家风貌,就象我常常将瘦金体说成是霍金体一样,有一天,我极有可能会将他的禅意荷花说成是霍氏荷花。
霍氏荷花,空灵中显充实,静谧中寓深秀、禅意中呈般若。他用笔干净利落,千钧之力,刹那而至,如书瘦金体般顿挫有力,但又不是一下落尽,而是徐缓地、细致地行来,那控制力刚刚好,多一分就过了,少一分就不足了,那种精准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整幅作品的形貌、体量和神韵就是靠这种细致的线条来完成的。我们说霍文祥的艺术造诣固然受宋画及四僧影响,但他能将瘦金体入画,在当代可谓独树一帜,又能将荷花画得如人如佛如禅,也是开了先河。这与他的修养不无关系。霍公子老家在河北,人文底蕴深厚,乡情纯朴,禅意自生。后遇神仙美眷文姝,二人情投意合,又共同皈依了佛门。二人的合作也是珠联璧合,令人称羡,这都是他的艺术成因。
从霍文祥的荷花作品里,我们不但可以品到一种难以言明的禅意之美,而且不但画的物象好像是人,每一个元素也都仿佛是一个人,一个修道之人或是一尊伟大的菩萨。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意思是尽命皈依,得清静自在地位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道心圣者。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依赖皈向观世音菩萨,更要效法菩萨的精神--心地慈悲。
是的,你看霍文祥的禅意荷花,那一枝的旁逸斜出,那一枝的残叶枯蓬,无不是慈悲的象征。它能让我们安稳下来,得到清净,让我们本具的清凉本心与画中的意境相互交融,产生一种大超脱、大愉悦。霍氏荷花,配以霍氏瘦金体,那更是让人的心不免一凛,而后进入一种仿佛禅定般的状态,舒适、宁静、无我,放任而又无比的清凉自在......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此来人,来则来也,实则未来。因为他画的每朵荷花、每个枯蓬败叶都拟人化了。人、众生、神仙、佛、菩萨都在他的画里呢。所以霍文祥的禅意荷花,随便截取一段,无不是故事,无不是禅,无不是众生,无不是清凉地。
有很多专家都说霍文祥的禅意荷花属于治愈系的,艺术收藏价值亦不可小觑。
霍文祥的禅意荷花当中隐着大千世界、隐着众生、隐着菩萨,当然也隐着其妻文姝......写到此,我方才大悟,霍公子的荷花画的不是什么荷花,而就是其妻文姝呀。若不是,为何都在顾盼呢?为何都在生姿呢?这真是霍文祥与佛结法缘,与荷共禅娟......(边云岭:作家,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