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佛教文化之鎏金佛像

2016-09-14 浏览次数:258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铜鎏金释迦佛造像,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高11.8cm。
主尊像为释迦佛,肉髻高耸,面形略长,眉目清晰,两耳下垂。身著右肩半披式袈裟,内斜著僧衹支。袈裟纹理细密,呈数重弧线形雕刻。佛举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袈裟一角,结跏趺坐于二护法狮之背端,有降魔除怖之意。两侧各有一呈跪蹲姿双手合一的供养菩萨,虔诚礼佛于左右。佛身后为双层莲瓣形背光。背光上饰有隆起的线雕火焰纹,顶部雕饰成杨柳枝形状。矩形须弥座设于二护法狮之下,座腰下方正背两面饰莲花纹,座基为矮短式四足床趺。床趺正面雕一博山炉,两侧各雕一执莲蕾供养人像,侧面及背面镌刻“太和十七/年六月/十日,/佛弟/子□/春为难/年等造/释迦/牟尼/像一躯”铭文。佛像背面雕一禅定坐佛。
该像为像座合铸,造型古朴典雅,是早期鎏金铜佛普系中说法佛系像式之一,此像系在五世纪下半叶和六世纪初叶比较流行,特别是中原东部由定州至大同一带为此像系的主要分布区。该像主尊的袈裟仍沿袭早期石窟造像的形式。
 
 
铜鎏金尊胜佛母坐像,明永乐年造,高19cm。
佛母头戴宝冠,三面八臂,手中持化佛、十字交杵、弓箭、绳索、宝瓶等物,结跏趺坐,二飘带从腿下前伸至座前。底板中刻阴阳纹,外为杵状物,有连珠纹装饰,施朱,表面银亮,此均为“永乐”、“宣德”款铜造像的典型特征。
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为了政治上的需要,铸造了一定数量的佛像,以颁赐给西藏的高僧和政界要人。这类佛像面相方中见圆,五官匀称,眉眼细长,静穆柔美,略带笑意,衣饰华丽精美,为明朝初年宫廷造像中的精品。
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20.5cm。
佛像由无量寿佛、背光、底座三部分分铸、插合而成。无量寿佛由紫铜锤打制成,头戴宝冠,面泥金,胸饰缨络,臂饰宝钏,著袒右肩衣,衣下垂至底座正面中央,双手托瓶(宝瓶已失),结跏趺坐。背光呈葫芦状,外饰火焰纹,头光及身光部分透空。底座外侈,四角饰变形莲花纹,正中錾刻“大清乾隆庚戌年敬造”款。像身系有黄签,上写“览利益紫金琍玛无量寿佛,五十五年四月十五日收,造办处呈。”
乾隆时期铸造佛像甚多,年款一般刻为“大清乾隆年敬造”、“乾隆年造'、“乾隆敬装”等,提及具体年款的以“庚寅”、“庚子”、“庚戌”为多,这是因为乾隆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按中国传统计岁法,“庚寅”、“庚子”、“庚戌”分别是乾隆60、70、80岁大寿。每逢这些年份,必定要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而进献无量寿佛,祝乾隆皇帝长寿无量,是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此像系造办处为乾隆80岁圣诞铸造的,并于四月十五日进献,由是可见祝寿活动早在乾隆生日之前几个月,便已拉开了序幕。
 
 
铜鎏金宝生佛坐像,明永乐,通高21.2cm,底宽13.3cm,底厚9.5cm。
宝生佛为五方佛之一,主南方,代表平等性智。此像身着菩萨装,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雕刻精细,缯带上飘,垂轮式耳环。面相丰满,双目细眯,嘴角含笑。袒上身,肩披帛带,下裙褶纹起伏,流畅自如。右手结与愿印,左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仰覆莲座莲瓣尖端上卷,呈三颗圆珠状,上下边缘饰联珠纹。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明宣德,通高25.6cm,底宽16.3cm。
绿救度佛母面露温和的微笑,头略右倾,以右舒式坐于莲座上,右足踏莲花。乳房略微凸起,女性特征不明显,与丰乳细腰的西藏作品差异较大,显示了儒家思想影响下汉地佛教艺术的审美特点。左手于胸前牵莲花茎,拇指与无名指相捻结施依印。右手置于右膝上作与愿印。身两旁两束盛开的莲花。莲花座正中台面上阴刻“大明宣德年献”铭文,与常见的“大明宣德年施”款识有一字之差,含义大有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铜鎏金十二臂积光佛母像,清,高13.9cm。
积光佛母六面十二臂。头戴五叶冠,赤发高耸,发间显现一猪首。每面三目圆睁,呈忿怒相。赤裸全身,肩披帛带,左肩斜披络腋,腰缠兽皮。左主臂手持三叉,右主臂手持金刚锤,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持绢索、持蛙形法器、握线团、施期克印、执弓,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别举宝剑、持纺锤、施期克印、执金刚钩、握金刚杵。展左直立,足下为椭圆形单层覆莲底座,底座上刻“十二臂积光佛母”名称。莲座置于由两只小猪牵引的双轮车辇上。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五代,高38cm,宽30cm。
观音头戴双层宝冠,宝缯在耳后扎花结下垂,长方形脸,额开天目,细眉,双睛微闭,嘴角略呈笑意,大耳下垂,饰耳珰。颈有3道弦纹,胸饰璎珞,上身披帛,下著大裙,正中两手合十,左右各有手臂20只,手心有眼,手中分别持念珠、宝瓶、盾牌、莲蕾、宝镜、法螺、法轮、弓、杵、碗、禅定佛、日、月、印(印文为大吉)、杨柳枝、羂索、箭、环、骷髅、摩尼宝珠、宝塔、经箧、经卷等法器。倚坐,台座已失。
千手千眼观音为六观音之一,其形象至迟于唐朝已经出现。现今发现最早的此类造像可能是河南洛阳龙门东山擂鼓台北洞的八臂和四臂观音,其上方小龛有武周大足元年和长安元年(701年)题铭。千手千眼观音在四川安岳卧佛院、安岳圆觉洞、安岳千佛寨及重庆大足石刻等唐、五代、两宋时期佛教造像中为常见的题材。较为流行的样式有两种:一是刻出千手千臂,每只手中刻绘一只眼睛;一是正中两手合十,另外左右各有手20只,每只代表25手,合数为千。千手千眼观音因眼多手多而被佛教徒们认为更易体察民情,具有大慈大悲心肠,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明宣德,通高26cm,底宽17.8cm,底厚12.6cm。
观世音菩萨坐像一面二臂,头戴八叶宝冠,高发髻前雕阿弥陀佛小像,缯带束发,双垂耳珰,修眉朗目,寂静慈祥。左手当胸握经箧,右手握莲花茎支撑在莲座上。舒右腿,足踏莲花,左腿盘曲,右舒坐姿。袒上身,胸前垂挂项链璎珞。帛带自双肩绕臂婉转于身侧,肩后帛带下垂呈弧形,项后璎珞中间打一衣结,雕刻生动写实,与永乐宣德佛像常用的披肩式样不同。裙面雕细密精致的缠枝莲花纹,改变通常的衣褶起伏做法,此像是永宣佛像中少见的一种华丽式样。莲座正面由左至右阴刻“大明宣德年施”楷书款。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