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佛教文化遗产沙龙在京举办

2016-09-08 浏览次数:1468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佛教文化遗产沙龙在京举办
 
  本报讯(记者愈灵)8月27日,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佛教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办,究竟缘文化承办的第一期佛教文化遗产沙龙在北京举行。沙龙以“佛教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为主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佛教古建筑专家耿威、佛教古籍出版专家李阳泉,分别就“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之思考”、“佛教中的过去七佛”、“百年来大藏经刊印之历程”与大家作了分享。
  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既包括佛教制度、仪轨、艺术等精英文化,也包括广大基层信众日常生活习俗、节庆仪式、传统技艺等民间文化在内的完整而鲜活的文化体系。郑筱筠认为,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项目可以挖掘、整理、申报,如佛教故事、佛教法事仪轨、佛教医学技术、佛教庙堂建筑及其装饰、佛教造像雕刻艺术等。她认为,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建立中国佛教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只有在思想上真正领会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才能以一种文化自觉的态度,更好地挖掘和保护佛教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得到延续并发扬光大。
  近代佛教高僧太虚大师在《佛学概论》中曾经有“教即文物”的表述,指出器物、古籍等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释迦牟尼的教法。佛教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建筑方面。耿威认为,佛教建筑和佛教经典一样,都是佛法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文物,就不会知道佛法在过去的年代是如何被传播、被信仰、被实践的。对于佛教文化遗产研究者而言,一方面要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佛学修养,才能认识到它的珍贵价值。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以后的千余年间,各个时代编纂的《大藏经》版本众多。梳理《大藏经》的翻印过程,不仅可以厘清佛教经典的传承脉络,同时也可以对佛教经典的重要价值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李阳泉表示,中国内地在《大藏经》的出版和整理上相对落后,数字化推行更是滞后。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代的传承者能够对历代经藏进行全面梳理,使我们拥有一部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大藏经》。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