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城,是佛教文化中最吸引人的精华部分,理解了“坛城”,其他的佛教知识就会迎刃而解。通过虔诚地观想,藏传佛教密乘修行者往往可以从中得到本尊的加持,获得涤荡身心的纯净力量。藏密的很多重大的仪式,往往都是用彩沙坛城或用唐卡坛城或用立体坛城来举场开道的。
坛城不仅象征本尊的智慧和威德,同时也是一种显示佛教宇宙真理的图绘,一种“无限大宇宙”和“内在小宇宙”相即的微妙空间。“坛城”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大乐与空性的密续智慧。所有藏密“坛城”都由两部分组成:能依。指“坛城”主尊,在比较复杂的“坛城”中,则可能是多个主尊,代表众生本来清净的佛性;所依,是指供养主尊的宇宙环境或宫殿;前者本质上是人,指的是自己及他人,后者本质上是自己和他人居住的环境或外在世界。
“坛城”的世界是一个浓缩了的宇宙。它最初是作为说法的一个道场,印度密教修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而在修法场所画的一个圈或建以土坛的修法场地,亦称之为坛城。发展到彩绘、彩沙、模型制作,乃至珍珠、黄铜、白银、柏木、土木、石木等表现的精制“坛城”,已经是一种通过无数代德高功深的坐禅者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想象,在特殊的精神环境中,以此超验的感受创造出来的诸本尊世界的结构图式。
“坛城”是将藏传佛教密宗佛、菩萨等本尊像及其各种保护神集于一处,供修法者观想静思的一种伟大而复杂的形式。坛城是佛教混元宇宙观、世界观和佛教理想世界的具象模式,它既是一种理想的佛教宇宙图谱,又是喇嘛心灵中的海市蜃楼,也是藏密艺术中充满神秘意境与宗教哲理的行为意识地图。
藏密四大教派本尊形相种类繁多,阵容庞大,但从外形上可分为二大类:一类为善象本尊,即诸佛之真实身,较著名的有无量寿佛、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度母等形象;二类是怒象本尊,即佛、菩萨受佛之教令降服众魔而显现忿怒威猛之形象。
1.喜金刚坛城
喜金刚,梵文 Hevajra,是萨迦派最重要的本尊,也叫欢喜金刚,欢喜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修习观想的五大本尊之一。藏语称为“杰巴多结”,又被叫作“饮血金刚”或“欢喜佛”,“欢喜”的更深意思是通过修行所获得的大自在、大自由和大解脱,也就是真正的身心合一的大欢喜境界。
传说欢喜金刚是大自在天之长子,是一个象征残害世界的大荒之神;而明妃则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躯,以救世渡难为本,以其拥抱吸其荒神之大恶之源,镇压受摄邪恶和邪欲,以其达到自在欢喜,所以也称其为“欢喜天”。
喜金刚有身、语、意三种神像。
身喜金刚:身法洁,空明无别,具备七金刚法自性之身。此尊为喜金刚身所幻化,故称身喜金刚。
语喜金刚:是佛语之功德在深密修道中所幻的形象,藏传佛教把佛语分神变的佛音五支,即:深如雷音、美妙悦耳、赏心可意、悠扬明晰、入耳中听。故称为语喜金刚。
意喜金刚:藏密喜金刚六支修法分别为:生起道场大日如来支、灌顶不动支、受用甘露无量如来支、歌咏赞颂宝生如来支、广兴供养不空成就支和贪念随成金刚萨埵支。该六支修法的经典及《喜金刚本续王经》,均有诸多喜金刚形象,其中就有”意”所幻化的形象,故名意喜金刚。
萨迦派中最深、最广的法要精髓-《道果》法教,即是全部依附在喜金刚本尊的修持上,故知喜金刚是萨迦派最为重要、不共(不与他派共通)的殊胜本尊。
萨迦法王对喜金刚法教的开示:
“欲界等具足罪过的众生及其眷属,皆为其所好,而追逐财富等受用,因而具足了五毒(贪、瞋、痴、慢、妒)等染污。为了将其调伏,于‘斗诤时’中之时际,诸过去佛以‘嘿如嘎’(Heruga略译为:忿怒尊)之身现起。其化身之坛城圆轮,放射出不可思议之上百组俱胝(千万)四洲(四大部洲)。格外于此世间,变化出诸化身偕眷:其以高傲之自在天为主尊(喜金刚)之坐褥;诸眷属以仆从之姿环列于外围,此等方便,乃格外为调伏嗔挂等(五毒)染污。”
2.胜乐金刚坛城
胜乐金刚又称上乐金刚,藏语称“德巧”,是佛教密宗无上瑜伽母续法的本尊,是三世诸佛的金刚身、语、意所依,是诸佛功德的总集代表,也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喜金刚)之一,为藏传佛教各教派所信奉,特别为噶举派所信奉,是修习密法大手印法的本尊。
西藏各个寺院的密宗神殿,大都供奉胜乐金刚的造像,有雕塑、唐卡、壁画。胜乐金刚像为四张脸,十二只手,两条腿。四张脸分别为象征和息的白脸,象征增益的黄脸,象征怀伏的红脸,象征威压的蓝脸,每张脸上都戴骷髅冠。每张脸上有三只眼睛,关注芸芸众生。有十二只手,代表十二真理,克服十二种缘起的羁绊。主臂拥抱明妃多吉帕姆(金刚亥母),其余十手各持法器,右边五手分别持金刚、象皮、斧头、月形刀、三叉戟;左边五手分别执法铃、头盖骨、套索,还有一只左手拄一等身天杖,上穿五颗人头骨。他用双腿支撑大地,象征方法与智慧,两脚各踩一个被降伏的教敌。他身披一张完整的虎皮,胸挂巨大的念珠。念珠是由人头骨串成的,看了叫人惊恐不已。他站在莲台之上,莲花上有太阳,周围是熊熊的火焰。
胜乐金刚坛城即胜乐金刚根本道场,代表三十七道品,五种彩色是五智的象征,胜乐佛身代表佛位七支金刚身,四面代表四无量心,佛身青色象征性空,明妃红色代表大悲心,双身拥抱象征大悲心与空慧相合不离,十二只手代表十二因缘,双足代表真俗二谛,脚踏自在天与时间女神,象征处于超越世间和寂灭两极的无二涅槃。头饰五只骷髅,代表五方佛,手饰,项珠,衣裙腰带等象征六度等道位和果位无量功德。
核心主尊是胜乐金刚与红肤金刚亥母的双修像,外围第一圈是大乐轮,八莲瓣内分置荼吉尼、喇嘛、康达罗哈和鲁皮尼瑜伽女,以及四个盛载嘎巴拉碗的圣瓶;接下来的三圈由内向外分别是意密轮、语密轮和身密轮,轮内各八组不同肤色的荼喀和荼吉尼,都是双运相的男女瑜伽者。同心圆与矩形之间的区域称为三昧耶轮,四隅各立一面四臂的双色身躯神祗。宫殿T形入口处亦有站姿的四位守护者,即东方乌头女、北方枭头女、西方犬首女、北方猪首女。曼荼罗外围的四轮,由内向外分别是火焰轮、金刚轮、八大寒林和莲花轮,每轮都有重要的隐喻意义。
3.密集金刚坛城
坛城中央主尊是密集金刚,又名密集不动金刚,为无上瑜伽部父续的主要本尊。外圈绿、黄、蓝、红为火焰状,表示般若烈焰,次圈是金刚杵围成的保护圈,再为杂色莲瓣,里面为坛城,蓝色表示金刚部,黄色表示宝生部,红色表示莲花部,绿色表示羯磨部。
曼荼罗中央成井字,中央为身色青蓝的密集金刚,三头六臂三目,居中黑蓝脸为法身,右边白脸为报身,左边红脸为化身,手持金刚杵、金刚铃、法轮、莲花、宝剑、摩尼宝。其明妃为触摸金刚佛母,蓝色,三头六臂,手持法器与本尊相同。双尊均头戴五佛冠,着天衣,珠宝璎珞庄严,具有报身佛的种种庄严相,拥抱坐于莲花月台之上。
四方分别是:东方为毗卢遮那佛,南方为宝幢佛,西方为无量寿佛,北方为不空成就佛,诸尊都是三面六臂;四隅分别是:东南隅为代表地大的慧眼佛母、西南隅为代表水土的玛玛齐佛母、西北隅为代表火大的白衣佛母、东北隅为代表风大的三昧耶度母。
圆轮与外部方框之间的四隅,是嬉、鬘、歌、舞四位供养菩萨。在第二重四门处,安置了钩、索、巢、铃四摄菩萨,引导一切众生进入曼荼罗中。色金刚、声金刚、香金刚、味金刚分别位于四隅。除此,外部方框还有大威德金刚为代表的十忿怒尊,弥勒代表的八大菩萨等。坛城外东南隅、西南隅及西北隅,各有一尊金刚与明妃的双身相;东北隅为文殊菩萨。上列右边为度母,右边有11个喇嘛,除了两人没有戴帽子,其他均带着黄色或绿色的帽子。
4.那若卡居空行母坛城
那若卡居空行母,又名金刚瑜伽母,是藏传佛教中最具智慧与力量的女性修行者,也是噶举派、萨迦派及格鲁派共修的女性本尊。
金刚瑜珈母法门是忏悔罪障的殊胜法门之一。她火红色的身躯代表着她能在适当时机现愤怒相,克服我们外在及内在的烦恼,帮助净化我们的习气和调伏我们的心识。
5.毗卢遮那佛坛城
毗卢遮那佛是圆满报身佛,释迦牟尼佛只是他千万亿应现身之一。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也是应现身,有说是报身佛的。药师琉璃光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也是应现身。简单说,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和阿弥陀佛是同一水平线上的。就事相上是不同的,但本质无二无别,佛佛相通的。
大日如来即毗卢遮那佛,如来就是佛的意思,毗卢遮那佛跟释迦牟尼佛是一体三身的关系,所有的佛都只有一个法身,就是大日如来佛,即毗卢遮那佛。然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如果非要分别,除了法身一样,报身都是各自独立的。
6.不动佛坛城
不动佛又称不动如来,即无动如来、阿閦如来。无动如来之刹土在此世界东方,称东方妙喜刹土。
无量劫前,经大悲菩萨(释迦牟尼佛因地)所劝请,阿閦菩萨于宝藏如来所供养、发菩提心,得到宝藏如来成佛授记。彼菩萨往昔行菩萨行时,胜过无量菩萨。无动如来发心住世教化十千大劫,其世界庄严,众生常享喜乐。
金刚乘中,不动如来是金刚部部主,代表一切如来之意。麦彭仁波切的《净除业障百咒功德》中说:“无动如来心咒能净除一切业障。果缮写此咒带在身上,则永远不会出现非时横死。无论是飞禽走兽非天任何众生耳边念诵,他都不会堕入恶趣。众生死后,念诵他的名字而以慈悲心持诵一百遍或一千遍或十万遍,那么即便是已转生到地狱的众生也能立即解脱。”
7.文殊菩萨(四面八臂)坛城
黄色、左一手经、左二手弓、左三手金刚铃;右一手持慧剑、右二手箭、右三手金刚杵,当胸两手结印;画面顶部描绘的是文殊菩萨的15种显现。左下角是白色的不动明王 ,蓝色不动明王和白度母。蓝色不动明王是守护的白文殊曼荼罗的护法。
8.十一面观音 坛城
十一面观音,共十一张面孔,分五层排列。一面,化恶有情;二面慈面,化善有情;三面寂静面,化导出世净业。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第十面为暴笑面,表示教化事业需要有极大威严和极大意志方能无懈而有成就。最上一面为佛地,功德圆满。十一面观音主救济阿修罗道,千手观音主救济饿鬼道,他们是观音菩萨众多身相之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