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小说《红楼梦》中的佛教文化

2016-08-01 浏览次数:145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红楼梦》里的佛教文化
 
古典小说《红楼梦》一书,以“梦”始,以“梦”终,通篇蕴涵着佛教文化和佛教的出世思想。
宝玉悟禅机、黛玉葬花、情悟梨香院、联诗悲寂寞等情节,一环又一环,声气相通,悲凉之雾笼罩全书。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旋律一直回荡在字里行间。 
 
对于《红楼梦》来说,佛教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因果”作为线索展开;
二是以“转世”演绎故事情节;
三是以“色空”诠释生存真相。
 
以“因果报应”观作为小说线索展开叙事
 
因果,是佛教用来说明世界上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
“因”为能生,“果”为所生。
引生结果者为因,由因而生者为果。
所谓因果报应,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均由各种各样的因果关系构成,而人的任何思想和行为,都必然地会导致相应的后果。 
《红楼梦》以“因果报应”观作为小说的线索,构架小说。
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即由通灵宝玉和绛株仙草幻出,写其因“木石前盟”而双双下凡历劫,还泪报恩,历尽红尘之繁华而终登彼岸,并由此而引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描摹,写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及其造成悲剧的罪恶根源,更由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揭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倾覆的结果。
 
借“因果报应”观来惩恶扬善,劝诫世人。
 
作为中国世俗化了的“因果报应”观念,在民众心中已成为精神支柱,借果报观念来惩恶扬善,也成为普通大众推行道德观念、实现美好愿望的主要手段之一。
《红楼梦》根本上就是透过贾府人物的兴亡盛衰,表现人生若梦、世事无常的道理,字里行间佛家思想流露无遗。
曹雪芹在第五回即安排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显示金陵因果名册,演唱红楼十二曲,暗示出生命的虚幻无常与命运前定的因果观念。
 
以“转世”观演绎故事情节
 
在佛教教义中,转世是指一个人在死亡后,其性格特点或灵魂在另一个身体里重生。
佛教的“转世”观念在《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上表现明显。这种转世投胎的神话叙述,使得作品更具有一种奇幻而浪漫的色彩。
在第一回中,通过甄士隐的梦中所闻,读者了解了发生在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一段童话般的前世情缘。
在文本叙事的层面上,正是由于有了绛珠仙子和赤霞宫神瑛侍者在灵界的这段情缘,使得宝玉和黛玉的尘世劫难不可避免。
 
以“色空”观诠释生存真相 
 
“色空”观念是佛教的重要观念之一。
佛教把一切有形的物质称为“色”,这些物质均属因缘而生,其本质是空,故色即是空,意谓色本身即是空幻不实,无根无形。
这种观念与传统的“人生无常”、“人生如梦”的意识相结合,遂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佛教的“色空”观的强烈渗透,使得《红楼梦》带上了伤感主义的基调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曹雪芹的“色空”观有着自己的特色。
作者的“色空”观,以情为核心,写尽世间的爱情、亲情、友情、艳情、矫情、滥情……几乎无情不表,无情不述。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所谓的“情”,到头来却都落得一场空!
 
 
阅读闻思获利益,
点赞随喜皆功德,
分享转发广结缘,
你我同种福慧田。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普及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