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社会上看到的对于佛教的认识,有些人认为是迷信;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信仰的一种方式,只是个精神寄托可有可无;也有人认为它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但如果运用佛法自己的原则来判断佛法,或许更容易看到佛法本来的面目。
说到佛教,许多人都知道这一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但不一定知道,她说的善和恶究竟是什么?更难了知自净其意的含义。
很多人经常看到年轻人信佛、去皈依,不解会问: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感情受到挫折了吗?你是不是没想通什么吗?这说明一个社会现象,但是不一定能够说明一个文化的真相,特别是佛法的真理。当然我们所说的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正法,而不是戴面具的佛法。
很多人都会说:“你做个好人就可以了,凡是宗教都一样,都是让你做善事。”他的观点对还是不对呢?当然不能说不对,因为都是叫你向善的,但是这个善的含义上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广有窄、有究竟有不究竟、有圆满有不圆满之差别。
我们很轻松的可以了知佛教善的概念是什么,譬如大乘佛法里面的慈悲心。对于所有的人都要有一个好心,不能去伤害别人,这不仅仅是宗教,甚至是最起码当个好人的根本原则。问题是你怎么才能够更好地、真正地帮助别人。譬如,慈悲心来说,一般人第一个想法就是对可怜的人或者父母多多地关爱,但很难想对冤亲债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都需要发起大爱。
假如说,有些宗教要你去爱一切人,佛教让我们不仅要爱一切人,我们要爱一切生命、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这个就是大乘佛法“善”的概念。从这里我们一下子明白一个道理,原来佛法不但很广阔,无有边际,更是体现出真正、广大、究竟、圆满的善。原来在佛法里才能够容纳一切有情,哪怕是一只蚂蚁你都不可以随便伤害它。
孝敬父母和尊侍师长等理念都是社会道德的范围。当然以目前的社会状况来说,人人都应遵守的妙行。
除了环保的理念我们不谈,一般人为了自己、为了未来,很难去劝你说不要杀害这些动物,而对它们发慈悲心。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直没有在自己的心中注入这种大乘永恒文化的理念。
佛法为什么可以容纳一切的生命?因为她有三世因果的思想,可以洞察今生害了他们,来世他们加倍会害我们的这种理论,如果一直这样互相残害,那么生生世世的漫长轮回之中,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就是因为没有三世因果的思想,其他的宗教或文化所提倡的“善”达不到大乘善的标准,所以大乘佛法应该是永恒的善和文化了。所谓的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世界观对我们自己的生命是个很客观的分析,因为并不是在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个部位来衡量我们的生命。所以说从见解来说,在佛法里面我们才能找到我们自己的生命从何而来?往哪里归去?现在的本质是什么?这三种状态。以上是以不同慈悲的角度谈了一点。
接下来谈关于智慧的不同特点:其他任何宗教及文化派别所无有的佛法智慧的最根本特点,可以分成下面几种,一、深智慧和广智慧;二、世间与出世间的智慧;三、世俗谛智慧和胜义谛智慧;
深智慧和广智慧。深智慧是所谓的般若空性的智慧,它建立在缘起理的抉择基础上,透过禅定也能达到般若的空性智慧。它的作用是可以断除我见执和分别念,由此可以趣入圣者的境界,因此称之为圣者智慧。般若空性智慧也分有很多种,譬如“人无我智慧”和“法无我智慧”等。广智慧指的是菩萨所行的广大圆满的现观智慧。它是为了自己现前正等正觉和度化无边无际的如母有情,需要通达一切所知,达到究竟善巧方便,因此不仅仅是需要通达成佛之道,亦要通达非成佛之道。这种广智慧所涉及到的是整个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圆满所知,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容。
世间与出世间的智慧。世间的智慧是承办菩萨道的人需要精通十大明处。也就是五大明处和五小明处。五大明处为: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明,内明。五小明处为:音律学,辞藻学,诗学,历算天文学。精通前四大明处和五小明处的智慧称为世间的智慧;精通内明的智慧称为出世间的智慧。精通五明主要是以自利和他利的角度展开的,为了断除意义上的错乱需要学习因明逻辑;为了断除词句上的错乱需要学习声明学。
抉择‘世俗谛’和‘胜义谛’的两种智慧。这两种智慧是佛法所唯有的智慧。佛法任何内容都以‘二谛’智慧来分别,若没有以‘二谛’的区分,诸法的性与相之差别,显现和本体的差别永远无法明白。譬如所谓的因果思想是以世俗谛的缘起显现而安立的;一切万法自性本空之说法,是抉择真实的本体透过圣者之般若禅定的智慧所安立的。没有错乱的众生共同心识,称之为‘名言量’,依这个根据把诸法显现暂时安立,这就是‘世俗谛’。但是三摩地的离戏空性的觉悟境界下不见任何法自性和本质,只仅仅是显现,这个自性本空的法称之为‘胜义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