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佛陀”的简称,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者”或“智者”。从释迦牟尼佛的言教中,使我们明白,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未来久远以后,这个世界仍将有佛出生,现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佛的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佛陀是独一无二的,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众生(动物)不论信佛与否,将来都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因为佛教相信:佛陀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 ,在本质上,佛性一律平等。
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二十九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经过六年苦行,尝尽了千辛万苦,在一棵菩提树下,面对东方静坐思维。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烦恼魔障的干扰,终于彻悟了人生无尽苦恼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获得了无上大觉而成佛。创立佛教后,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八十于拘尸那迦城示寂。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经》里说到,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有十劫,佛号阿弥陀,其美妙绝伦的国土叫极乐世界,就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离此十万亿佛土。他亲自教导众生修行,使信仰他的人都能一生成佛,尤其他的万德洪名,能让闻者、念者,无不获得极大利乐。“阿弥陀”三字,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他的寿命、光明、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慈悲、相好……无一不是无量无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没有任何苦恼。在极乐世界,时常有天乐响起,随着人的心意而有所变化,那是一个无限光明、芬芳的世界,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由无量的宝香和合而成。在极乐世界,甚至连树上的小鸟都会向你宣说佛语,更不用说每日与诸佛菩萨相伴,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佛法妙理了。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医王佛、医王善逝等称号,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琉璃光如来能拔除众生的生死痛苦,医治众生的无名顽疾。药师佛身呈蓝色,如透明的琉璃,内外清澈,光明广大,照无边界,周身焰网庄严,胜于日月,相好圆满,右手胜施印持天诃子,左手定印捧钵。他在行菩萨道时,发下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药师如来所居住的东方琉璃世界纯洁清净,地上铺满净琉璃,城池、宫殿等也都由七宝所成。国土清净无染,没有任何烦恼,其庄严殊胜之处,宛如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西方净土着重众生的来世安乐,而东方净土则偏重于众生现世的安乐。药师佛除病救灾,能够使众生得到安乐健康长寿的心愿,深得民心。历代崇奉药师佛的信众非常多,还有专门供奉药师佛的“药师殿”。
未来娑婆世界——弥勒佛:弥勒,意为“慈氏”,是慈悲为怀的意思。弥勒是姓,名阿逸多,意为无能胜。原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出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辅相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出生时即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身紫金色,姿容挺特且聪慧异常。照当时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是要请相师来看相的。因此辅相招相师为子看相,相师一见便惊讶地说:“此儿具足轮王之相,长大必当成为转轮圣王。”此话很快传到国王梵摩达的耳里,国王十分惶恐,深怕其将来夺取王位。因此急欲觅得此子而加以杀害。弥勒菩萨的父亲深感大祸将临,便把弥勒匿藏于母舅家中。后来待弥勒长大,其舅闻佛出世,即令弥勒等十六人往至佛所,见佛闻法,从佛出家。释迦牟尼佛因为弟子舍利弗的发问,预言弥勒菩萨将来会继承自己的衣钵示现世间教化众生,同时还预言了弥勒将会先于佛陀离开这个世间,全身释放紫色金光,上升到弥勒净土—兜率天。在那里弥勒与诸天神演说佛法,直到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一说六十七亿年)时,才从兜率天宫来到人间成佛,渡化众生。所以一般世人皆称弥勒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佛教四大菩萨:菩萨,是梵文的音译,全译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 ,称为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而中国佛教徒最熟悉的就是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四大菩萨了。
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还译为曼殊师利,意为妙德、妙祥、妙吉祥等含义。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部的经典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智慧是十方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信仰者非般若智慧不能成就佛道,佛陀没有般若智慧也不会出现世间,教化众生。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形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因此用文殊菩萨作为代表,给众生一个生动的智慧形象,希望借此来理解般若在佛教中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圣相通常是仗剑骑着雄狮的形象,代表其法门锐利无比,右手所执金刚宝剑,能斩断一切众生的烦恼。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则代表菩萨智慧威猛,能摧服一切烦恼魔障。
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意为遍及,意思是具足无量行愿。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意。也就是说普贤菩萨凭借大菩提心所升起的弘愿和万行,以及身、口、意一切平等,清静妙善,具备一切德行,所以名为普贤。普贤菩萨立下大誓愿要将佛门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可谓功德无量。这位大菩萨从名字到功能,都体现其行愿的悲切。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寿的能量,当他注入增益延命佛果的境界,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了。依据经典的记载:信仰者如果能修持信奉此尊菩萨,就可以累生不堕入三恶道,并能增加寿命,不会有夭折短命的灾难,也没有噩梦、鬼魅、诅咒等鬼神的恐吓…… 普贤菩萨的坐骑为白色的六牙神象。象具有无比大的威力,代表法身复合一切众生,白色象征着无漏无染。
大悲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又名观音、观自在菩萨。在佛经中,称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受苦受难的众生,只要诚心诚意地念诵其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其名即由此而来。观世音菩萨生于夏历二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在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观世音菩萨也被称为“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既现何身而说法。”在中国,观世音菩萨在民间受到最普遍、广泛的信仰,佛教各种图像或造像中观世音菩萨的法相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如滴水观音、白衣观音、杨枝观音等。
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是梵文意译。“藏”是宝藏、储藏、存有之意。“地藏”的意思是如同大地一样能承载万物,含藏着无数的财宝资源,包含着无数善根种子。《地藏王十轮经》中称其为“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思密知秘藏”,是说地藏菩萨的忍辱第一,像大地一样接纳所有的污秽,一切罪业给予他,他都欣然接受,承载一切众生的种种罪业;而静虑则是说地藏菩萨具有不可思议的禅定智慧,具足圆满,地藏菩萨不但具有高尚的德性,还能背负众生的所有苦难,他在因地曾发过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有地藏菩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