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兴盛于北周和唐代,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型石窟媲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续凿及以后各代修葺经营,成为中国古代长安至关外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
“须弥”为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传说中的须弥山高达200多万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三倍,也就是说有200个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摞起来那么高。须弥山在佛教中具有非常的意义,依据佛教理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处,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北魏石窟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3~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四面分层开龛造像,第32窟塔柱多达7层。
与仅开凿在一座石崖上的国内大多数石窟迥然不同的是,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8座石山上,格局奇特,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须弥山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傍有流水,风景秀丽,是西北黄土高原不可多得的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