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挖掘优秀佛教文化资源 结合时代创新发展

2016-05-06 浏览次数:147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造了坚实的精神内核。
 
作为穿越中国社会兴衰两千年的传统宗教,作为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完整守护传统文化命脉的重要载体,中国佛教中的很多理念与中华文化的现代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融相通、相得益彰的。
佛教的缘起智慧、“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知恩报恩传统,将每一个社会成员与整个社会、国家、民族凝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思想相吻合。缘起智慧告诉我们,任何人、事、物的存在都是众缘和合的结果,不存在不依赖于其他因缘的独立个体。由此,佛法会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自己生命的支撑和成就。透过佛法,能够让人体悟到自己与他人、自身与环境的深层关系,自然生起对国家的归属和热爱之情,这也是佛教里常讲要“报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的原因。
中国佛教丰富的道德实践、修行体验为当代佛教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和智慧资源。尤其是以戒律清规为代表的道德修养的制度化、规范化,更体现了佛教智慧的结晶。一个重视佛教戒律而严格规范自己言行的人,也必定是国家法律的自觉遵守者。比如佛教居士奉行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对奉行者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约束力。佛制戒律里的不杀生,不仅仅是不杀人,而且连一切有情生命都不许杀害。大乘菩萨戒中则规定,对任何众生产生瞋恨的心念都算犯戒,对任何身处危难的众生不去主动救护,也属于犯戒。除了外在的戒律清规,心灵净化和道德涵养更是内在的道德根基。道德由心而生,德治即是治心。因此,德治不是靠外力,而是靠心力,是由更高尚的人格品质、更宽广的生命格局、更严格的自省自律所形成的对大众的影响力。佛教是内明之学,有一套系统有效的对内认知方法。人们只有从内心去除了贪欲、瞋恚和愚痴的烦恼,才会有正确的方法、途径、行为去解决道德缺失,形成人心内在的自觉自律。在追寻生命提升的道德意愿中,每个人便具有了有效的止恶约束力和强大的行善驱动力。
 
佛法传入中国时,祖师大德们以圆融的智慧,积极与儒道文化相适应,并主动挖掘佛教教义中契合中华文化特质的内涵,如孝悌、现世福报、佛性等,使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迅速融合。今天,佛教的健康发展依然需要主动融入社会,与时代文化产生深刻共鸣与呼应。因此,佛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非常关键。如何用时代的语言对古老的佛教教义进行现代诠释,能够真正助益现代社会良性发展,这既是佛教自身发展需要面临的课题,也是佛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作出的努力。
近年来,中国佛教界结合时代特征与佛教文化的特点,积极落实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在宗教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国宗发〔2014〕26号),在爱国情操培育、弘法方式开拓、制度建设、义理诠释、公益慈善、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培育爱国情操,凝聚社会人心。中国佛教协会高举爱国爱教旗帜,贯彻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方针,引导信众及社会大众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如2015年,中国佛教协会与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及港澳佛教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增进了两岸四地佛教界的交流合作及世界佛教徒的友谊,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国际影响。另外,中国佛教协会倡导全国各地寺院在中华传统节日和佛教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法会和文化活动,发挥了佛教文化疏导心理、净化人心、涵育道德的独特功能,增强了社会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
2.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开创文化新风。通过建设文化寺院,连续举办全国性讲经交流会,组织大藏经校勘注释研究,运用网络新媒体等科技信息手段创新佛教传播方式,推动国际友好交流及建立海外道场等多种渠道,全面打造新时代的佛教文化和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新风。比如中国佛教协会开设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佛教信息,传播中国佛教新形象,通过即时新闻、专题等方式及时报道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和全国佛教动态,成为弘扬佛教文化、倡导正信正行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影响遍及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寺庙则运用微信、微博、动漫、微电影、视频等科技手段积极传播佛法,为融摄现代科技文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有益探索。
3.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让社会大众善心复苏、善行广布。佛教界针对社会人心的需求,发展出针对不同人群的慈善项目。比如扶贫济困、孤儿助学、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空巢老人关怀、都市奉粥、监狱服刑人员道德讲座等。尤其注重启发受助者的爱心觉醒、感恩精神和主动改造命运的积极人生态度,使现代慈善文化真正成为一种“从心开始”的心灵慈善,成为一种人人向善的全民慈善。
近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又发布了《关于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意见》,进一步部署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国佛教界愿意继续深入挖掘优秀佛教文化资源,不断开拓融入社会、活跃文化、净化人心、和谐族群、提振信念的积极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