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歌舞(资料图)
在国人必备的年夜饭春晚上几乎都有一个少数民族歌舞节目。今年的民族歌舞是演员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节目,也是民族最多、服饰最绚的节目之一。作为年终岁末五十六个民族大联欢的舞台,以少数民族歌舞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观念文化的形象化反映,而“春晚"内容上的宽广包容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更是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平台。
今年的节目名称为《在你伟大的怀抱里》,歌舞不仅仅是单纯的唱、跳,快乐场景的应用,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在歌舞中生动地表达了家庭的概念,还体现了祖国辽阔的疆域感和民族的幸福感,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共同发展,促进祖国繁荣。
节目除了追求民族服饰的原生态和民族特色外,还邀请了来自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本土民族的设计师,原汁原味地呈现。节目组三个多月的往返北京,面对面探讨、思想火花碰撞,最终确定了节目的整体效果。今年参加节目的演员来自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和广西,如何把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的音乐、舞蹈相互衔接,无缝串联,打造一个完美的节目就是本次节目的最大亮点。
地道的民族演员们带着民族的独有豪迈情感展现民族的节庆习俗,是该节目独特的魅力所在。歌曲通篇采用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格调,再融入时尚的编曲与配乐,让歌曲在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基础上,又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感。藏族“果谐”是流行在藏族广大农村的广场、打麦场上,农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自娱性的古老的民间歌舞,不用乐器伴奏(有的地区用串铃伴奏),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此起彼落,载歌载舞。果谐是藏语音译,“果”意为圆圈,“谐”意为舞。“果谐”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歌唱劳动,有热爱生活,有描绘自然、有热爱家乡,还有倾吐爱情等等。铜鼓、天琴这一体现壮族特有文化的习俗现象,深刻地凝聚了壮族深层的精神内涵,天琴是壮族最有特色的—种古老弹拨乐器,演奏时用弹片拨弦,发出优美动听的琴音,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维吾尔族的新郎接新娘,用地毯抬出新娘,扔至空中,扔的越高越幸福美满。回族“花儿”把现场带入了起承转合的场景,让舞台变得空旷无垠,“花儿”经二百余年演变,已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曲调高亢,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内蒙古素有“舞的故乡”的美誉,而顶碗舞作为民族舞蹈形式的一个分支,充分体现着蒙古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生产生活、感激感恩的方式,蒙古族顶碗舞是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突出的艺术形式,在蒙古包里,人们兴之所致、便翩翩起舞、情绪宣泄,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民族和文化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民族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而文化则是构成民族的要素。整个节目浑然一体,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与现代民族文化艺术相结合、民族特色与地方风格相结合、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相结合,大力突出了欢乐祥和的基调。春晚虽然已经结束,但节目还在余音绕梁,震撼的舞蹈场面和民族大团结的气势,荟萃了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和时代佳作,展示民族地区的风采和人民群众的文化情怀,让人感到伟大祖国怀抱的温暖和力量,催人奋进。(文:米广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