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南京佛教史上的祖庭文化

2016-02-24 浏览次数:146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祖庭有着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祖庭?祖庭常常是和佛教宗派的传法世系相联系的,一个佛教宗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居于“祖”位的寺院,就是祖庭。有的宗派的祖庭不是一,而是多,构成一个“列祖”之庭的祖庭系统。具体而言,某一宗派所宗主要经典的译出寺院,实际上具有祖庭的地位;某宗派从初创奠基到实际创立之间的发展过程中,诸祖师所居主要寺院,在有的宗派中,都尊其为祖庭,有的宗派则以实际创立者所居之寺为祖庭;宗派在实际创立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对宗派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诸祖师所居的寺院,也属于祖庭;某些宗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低潮,又经过某个祖师的中兴,此中兴祖师所居主要寺院或中兴宗派之寺院,也是祖庭,称为“中兴祖庭”;有的宗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的实际创立者所居的主要寺院,也属于祖庭。讨论祖庭是和佛教宗派相联系的,佛教有“八宗”之说,律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也有十宗之说,律宗(南山宗),俱舍宗(有宗),成实宗,三论宗(性空宗),天台宗(法华宗),贤首宗(华严宗),慈恩宗(法相宗),禅宗(心宗),密宗(真言宗),净土宗(莲宗),杨仁山居士专门撰有《十宗略说》。从学术界区分学派和宗派的角度看,十宗之中,有的是属于学派,有的是宗派,有的则是从学派发展到宗派都是同一个名称。当然,如果要说到学派,历史上的学派比较多,如果把对祖庭的讨论扩大到学派层面,广义地论祖庭,内容就更丰富了。但是,涉及到学派就比较复杂一点。
 
  一、南京佛教祖庭概说
 
  南京佛教的历史很长,佛教非常发达,历史的上佛教学派和宗派,有一些和南京有关,因此,南京的佛教祖庭文化非常深厚。从学派的层面讲,许多学派是以南京为义学中心,相关的一些重要僧人所居寺院,实际上就有祖庭的地位。从宗派的层面上讲,有些宗派是从学派时期就在南京发展起来的,有些宗派的初祖在南京有过多年的停留,有的则是某个宗派的分支创立是在南京,有的宗派是在南京有过中兴的阶段。
 
  南京历史上佛教学派比较多,对其祖庭的分析略举几个学派。
 
  涅槃学派的祖庭。涅槃学派是以研习、弘传《大般涅槃经》而形成的学派,有两大系,一是竺道生系,二是慧观系。六卷本的《大般泥洹经》是由法显和佛陀跋陀罗于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在建康道场寺译出。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场寺也可以视为涅槃学派的一个祖庭。在佛教史上,道生被归为“龙光学派”,因为道生在建康时曾居龙光寺。龙光寺的前身是青园寺,青园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后来此寺改为龙光寺。道生之后,宝林法师和其弟子法宝法师均居龙光寺,祖述道生涅槃义。从这个意义上讲,龙光寺也是涅槃学派的一个祖庭。慧观和道生一样,也曾在罗什门下,罗什圆寂后南下,在建康时居道场寺,弘传涅槃学。因此,道场寺和龙光寺都可以视为涅槃学派的祖庭。
 
  成实学派的祖庭。成实学派是以研习、弘传《成实论》而形成的学派,发展到梁代时最为兴盛,形成三大成实师,开善智藏、光宅法云、庄严僧旻,建康的开善寺、光宅寺和庄严寺三大寺都可以视作成实学派的祖庭。
 
  毗昙学派的祖庭。毗昙学派是以研习、弘传说一切有部阿毗昙义学而形成的学派。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僧伽提婆到建康,由尚书令王珣为其建立精舍,讲《阿毗昙》,轰动一时,对南朝的毗昙学影响很大。这个精舍,实际上是南方毗昙学的一个祖庭。慧观请僧伽跋摩在长干寺译出《杂阿毗昙心论》,长干寺在毗昙学派中也可以视作一个祖庭。
 
  南京历史上的佛教宗派的祖庭,教门的祖庭,三论宗的祖庭之一摄山栖霞寺祖庭。禅宗的祖庭,和达摩相关的是浦口的定山寺,和牛头宗相关的是牛头山幽栖寺,和法眼宗相关的是清凉山的清凉寺。和律宗相关的是中兴律宗的古林寺。
 
  二、三论宗祖庭栖霞寺
 
  三论宗是以此宗所依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而立宗名,此宗还有多种名称,太虚大师曾说,此宗的种种名称,“皆未允当”,他认为此宗称“嘉祥宗”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到嘉祥吉藏时,此宗学盛义完,以嘉祥命宗,表示尊祖。而从开宗祖师的角度看,远推罗什,则此宗应称为“白塔宗”,因为罗什在逍遥园译三论宗所依诸经论,所住寺院就是白塔寺。
 
  太虚大师所说的是从开宗祖师角度而论的,但三论宗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第一是关河三论,以罗什和长安逍遥园为中心,第二是摄山三论,以僧朗、僧诠、法朗三代和摄山为中心,第三阶段是吉藏的集大成阶段,以吉藏为中心。摄山栖霞寺作为三论宗祖庭,是从摄山三论时期而论的,没有这一阶段,就没有后世嘉祥三论的集大成。自摄山三论兴起后,关河三论被称为“关河旧义”,而摄山三论则称新三论。若论祖庭,关河三论时期逍遥园中的草堂寺是三论宗的祖庭,摄山三论时期栖霞寺更是三论宗的祖庭,嘉祥三论时期的会稽嘉祥寺也是三论宗祖庭。
 
  摄山三论第一代祖师僧朗是法度的弟子。法度本是在北方修行的僧人,南朝刘宋末年到南方,当时南朝著名的隐士明僧绍隐居于摄山“栖霞精舍”,和法度成为挚友,临终时当“栖霞精舍”供养给法度,栖霞寺就是在此栖霞精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法度有弟子僧朗,本是辽东人,南朝齐、梁之际南下建康,并从法度受学,“继踵先师,复纲山寺。”他继承先师法度的弘法事业,使栖霞寺成为三论之学的重要寺院。依日僧安澄的记载,当时摄山的三论师居于三处,一是法度的栖霞精舍,二是南朝居士周颙的山茨精舍,僧朗曾居于另一处。僧朗曾居摄山止观寺,也到过草堂寺,即周颙山茨精舍的前身,僧朗和周颙的关系非常密切,僧朗后来到栖霞寺法度处。因此,他又被称为“摄山大师”。当时的栖霞寺绘有僧朗和其弟子僧诠的画像,南朝陈代的江总持曾在寺中见到这些画像。僧朗的学问,集中于三论和《华严》,但不重《涅槃经》和《法华经》。他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据说梁武帝曾派十人到摄山向僧朗学习三论大义。僧朗的思想代代传承,称为“摄岭相承”。
 
  摄山三论第二代祖师僧诠继承并发展了僧朗的三论之学,依天台宗湛然法师的看法,僧诠是被梁武派到山中向僧朗学习三论的十人之一,而且是唯一学成的一位,“梁武帝敕十人,止观诠等,令学三论,九人但为儿戏,唯止观诠习学成就。”他所居寺院是摄山止观寺,所以称其为“止观僧诠”。他的学问专重大品《般若经》和三论,而三论之中,更重《中论》,但不讲《涅槃经》。他的学问和思想,在当时有“横行出世”之感,声誉远闻。
 
  僧诠有四大弟子,慧勇、智辩、慧布和法朗。慧勇居大禅众寺,除了般若经、中观四论之外,他还开讲《华严》、《涅槃》和《法华》诸经。智辩居长干寺。慧布仍然居于摄山栖霞寺,在僧诠的数百个弟子中,慧布最能体会中观之意,因此有“得意布”、“思玄布”之称,在僧诠门下,他是“空解第一”。他的学问后来转向了禅学,不喜讲说。法朗则居兴皇寺,宏传三论。
 
  摄山三论第三代祖师法朗在摄山止观僧诠门下受学中观四论和《大品般若》、《华严经》等,在陈朝时受敕入住京师兴皇寺,世称“兴皇法朗”,其门下有常住僧众千余人,与前二师有所不同,法朗对《涅槃经》非常重视。他对于三论之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如华严宗法藏所说,三论玄旨“虽复译在关河,然盛传于江表,则兴皇朗之功也”。兴皇门下的杰出弟子,一说有二十五哲,其中吉藏将三论之说集大成,实际创立了三论宗这个中国最早的佛教宗派之一。而吉藏的创宗,追溯其源,出自摄山三论,吉藏自己的著作中讲到一些观点时,经常用“摄岭相承”说法,表示某种观点源自摄山三论。从摄山三论的发展过程来看,摄山栖霞寺显示了其祖庭的地位。当然,摄山三论系统中的止观寺、兴皇寺也具有可以说祖庭的地位,但栖霞寺是第一祖庭。
 
  三、南京的禅宗祖庭
 
  禅宗第一祖庭和达摩有关,佛教界一般都以嵩山少林寺为第一祖庭。达摩在广州上岸,北上过程中,曾在南京停留过一段时间,居定山寺,现浦口定山寺遗址保留有据说和达摩相关的一些圣迹,还存有一块保存完好的明代的达摩造像碑。因此也有观点认为此寺也具有禅宗祖庭的地位,虽然学术界对此会有不同看法。
 
  禅宗的牛头宗在初期禅法中是一个重要的流派,这个禅系的创始人是法融禅师,活动区域在金陵牛头山(今牛首山)至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茅山之间,其传法世系,在后来的禅宗世系中,被视作是道信的旁出,连宗密也称如此说,“四祖下分出也,其先即牛头慧融大师,是五祖忍大师同学。”至于此宗的传法世系,依宗密在《圆觉经大疏钞》卷3之下中的说法,依次是:法融——智严——慧方——法持——智威——慧(惠)忠。智威下又旁出一系,即:智威——鹤林寺马素——径山道钦。
 
  法融是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其家庭是当地有名的望族,19岁之前,他已对儒道典籍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后来转向了佛教,放弃儒学,入茅山向炅法师修习三论。一说炅法师就是摄山三论兴皇法朗的弟子大明法师。茅山三论学风是重慧轻定,但法融注重习定,前后达二十年。唐武德七年(624),房玄龄整肃僧籍,法融曾经进京陈词,但终究被要求还俗宾王,后来又再度出家。贞观十年(636),法融到金陵南郊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别立茅舍习禅,数年之中,息心之士聚集于此习禅达百余人。法融同时到附近的佛窟寺阅藏抄经,前后达8年之久。显庆元年(656),法融因司功萧元善之请进京,后于建康的建初寺圆寂。历史上称法融创立的禅法称牛头宗,因此牛首山就是牛头宗第一祖庭的所在地。
 
  法眼宗是禅宗五家宗派之一,由文益禅师创立于五代时期,文益圆寂后谥号“大法眼”,因而称此宗为法眼宗,文益曾居金陵清凉院,因而此宗也称清凉宗。文益本是余杭人,七岁出家,受具后曾习律,南游参访,在罗汉桂琛门下开悟。后来到临川(今属江西),受当地官员(州牧)邀请在嵩寿寺说法,南唐皇帝重佛教,请文益至金陵报恩院,赐号“净慧”,又移住清凉寺,举扬宗风。文益在金陵,三次大道场弘法,“时诸方丛林,咸遵风化。异域有慕其法者,涉远而至。”可知其影响之大。由于文益在清凉寺的弘法活动,清凉寺成为法眼宗的第一祖庭。
 
  律宗的古心如馨律师复兴律宗于古林寺,使得古林寺具有“中兴戒律第一祖庭”、“天下第一戒坛”之称,日后包括宝华山在内的所有律宗法系,都是从古林寺发展延伸出来的。
 
  四、结语
 
  南京佛教的祖庭资源并不止于此,有的宗派的主要宗经是在南京译出,比如华严宗所宗的《华严经》六十卷,东晋义熙十四年(418)于道场寺译出,道场寺中并设有“华严堂”。这个译经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具有祖庭的地位。有的宗派,其祖庭虽然不在金陵,但实际创宗者的重要活动地之一是在金陵,比如天台宗的智顗,三十岁时就到金陵弘法,三十三岁在瓦官寺讲禅和经论,三十八岁才入浙江天台山。四十八岁时又被请回金陵,住灵耀寺,后又移住更大的光宅寺,在此寺讲《法华经》,记录后即成《法华文句》。关注这类资料,对于研究金陵佛教的地位也是很有意义的。
 
  祖庭在佛教发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中,重视祖庭资源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思路。在发掘祖庭资源时,大致可以有三个层面的路径:第一,有寺则突出祖庭。一些现存的寺院,本是历史上的祖庭,可以思考如何突出本寺的祖庭地位以及宗风传统,这类寺院在发展过程中,宗风可能有所变化,但无论如何,从各个层面增加祖庭本有的佛教宗派色彩是可以考虑的。实际上许多宗派的佛教祖庭对此都非常注重。第二,无寺则恢复祖庭。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祖庭寺院今已不存,但相关方面都知道某地某寺历史上曾经是祖庭,虽然已无寺,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此复建寺院,复建的寺院就可以突出此寺的宗门特色。第三,难复建则研究祖庭。有些已消失的寺院虽是祖庭,且恢复此寺事实上已不可能,但作为地方佛教的研究来讲,至少是可以在研究中将其突出出来。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