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大溪正觉祖师堂在台湾的地景价值

2016-01-29 浏览次数:2654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提要:在平实居士1及正觉同修会的努力下,桃园大溪正觉祖师堂于2007年4月15日落成,正觉祖师堂以弘扬释迦牟尼佛三乘菩提正法,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为宗旨,同于大唐时期玄奘大师所确立融摄中国文化的如来藏妙义佛法;有别于今时台湾四大名山及其它佛教道场以「意识心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为真心的教义,俨然成了复兴佛陀正法的代表,每年都有大陆学人前来朝圣而成为台湾佛教新地景。正觉同修会精神导师平实居士在此接引无数修行者悟道明心,使大溪正觉祖师堂成为全球唯一的大乘佛法选佛圣殿。本文分别介绍大溪正觉祖师堂的精神导师、成立经过、弘扬的教义、设计与功能、修行的法门、地景的价值,探讨此一台湾佛教新地景的殊胜意义。
关键词:大溪正觉祖师堂,平实居士,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正觉讲堂
第一节台湾一个佛教新地景—大溪正觉祖师堂
「文化地景(culturallandscape)」之为特定名词是在20世纪前叶,由美国Berkeley学派的人文地理学者CarlSauer教授所提倡2。自从1992年的世界遗产公约(WorldHeritageConvention)正式认定「文化地景」是文化资产的一类,并列为保护对象之后,近年来在台湾逐渐成为都市规划、建筑、景观建筑及人文地理学等空间学的研究主题3。依据我国2010 年修订的<文化资产保存法施行细则>,文化景观的种类包括了「宗教景观」、历史名园……4。此外,「文化地景」一词也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之中,它所指称的是:人们如何运用生活空间来建立身分认同,连接社会关系,取得某种共同意志所追求的文化意义。
台湾解严(1987年7月14日)之后,传统佛教蓬勃发展,汇聚了各种佛教资源而形成俗称的四大名山:南部(星云法师)佛光山、中部(惟觉法师)中台禅寺、北部(圣严法师)法鼓山、东部(证严法师)慈济功德会,在各自发展又互相竞争的硬件建设与信仰活动上,广揽徒众、营销国际,塑造了许多本土特色的佛教景点,一时之间,佛教表相上颇为兴盛与热闹。
相形之下,2007年4月落成的大溪正觉祖师堂5,其名气及信众似乎不如四大名山。然而,正觉同修会长期坚定地护持正法,宣扬玄奘菩萨所传承确立「第八识」如来藏为唯一真心的胜妙法义,有别于四大名山以「意识」为真心的教说6,回归释迦牟尼佛所亲证、宣说的三乘菩提正法,可说是末法时期的一股清流。因此,本文以「台湾一个佛教新地景」为讲题,说明「大溪正觉祖师堂」在桃园地区所标示、彰显的佛教意义。
第二节平实居士—大溪正觉祖师堂的精神导师
大溪正觉祖师堂的兴建,是来自于正觉同修会的护持,而正觉同修会的精神导师是平实居士,弟子们尊称为萧平实导师、平实导师。以下,略说其生平及求法过程
ㄧ、平实居士,本名萧絜仁
于甲申(1944)年出生于台湾中部小镇农家。世代务农,祖父以耕读持家,父、祖皆为三宝弟子。13岁丧母,初识无常。少时即好打坐及方外之术,亦习金石、拳术、古文、针灸等。自小厌恶迷信,每斥神造世人之说,不信神能造人。……兵役期满后辞父离乡,于台北市觅职﹔五年后成立事务所,执行业务﹔虽游于世务,而乐于暗助弱小。……历练世间法18年后,于1985年皈依三宝,鼎力护法,勤修福德。7
平实居士早年求法期间,归依于圣严法师座下,有感于其所说法,与释迦牟尼佛所传实相法义迥异8,故闭门自修,成就「无相念佛」的基本功夫,开始小规模的开讲佛法,并继续参禅进修:
1988年,平实导师应邀在某居士家中佛堂开始讲说基本佛法,先讲五蕴、十八界法之缘起性空、四圣谛、十二因缘等阿含基本佛法,以《阿含经》中所说佛法为说法的主要内容。1989年初,平实导师转进而改修体究念佛──参禅。从此开始常常住于见山不是山的境界中。十月初随圣严法师前往天竺,作为期15天的朝礼圣地之旅,而中断说法度众之事。返国后,鉴于长时处于参禅状态之「见山非山」境界中,不便继续说法而暂停讲课﹔并立即结束事务所业务,……中止了原来在某道场的许多义工事务,于家中开始闭关,摒绝一切外缘,专心苦参19天后,在第19天下午,终于骊龙颔下得珠──明心并且眼见佛性──发明智慧﹔因为无人可以印证故,嗣即深入经藏,以三乘法义印证无讹﹔不久又经佛之召见,说明此世、往世因缘,给与印证9。
正如佛经传记中所叙述的大德高僧,平实居士在学佛过程也有一段摸索、参究,而终于明心见性的经历。
第三节正觉同修会—大溪正觉祖师堂的催生者
兹据依<正觉同修会的创办缘起>10简述如下:
本会早期之建立团体名称,纯粹只为流通书籍之需要,乃因当时宣扬念佛法门之故,并因本会学人都以念佛法门而入禅门、终得证悟,乃于1995年名之为「念佛三昧印经会」,以印书流通为主,并未思及成立永久性之共修团体,亦未思及建立道场,故平实导师唯以客座讲席之心态,随应度众因缘而每周各在他人所有之三处场所中宣讲佛法。当时的心态是:只要有人能明证真心,并且能眼见佛性,而有能力可以弘法延续时,便欲退隐家中进修禅定三昧﹔若有般若境界更高的行者出现时,则随时准备下座求教进修。
但众同修不愿结束共修闻法,以及欲求书籍流通的永续性,乃有“佛教内明共修会”名称之施设,以印书流通及会内同修之共修指导为主,…….复因平实导师同时另于三处宣讲佛法,六年不辍,同修渐渐众多,但平实导师并未注意保养色身,导致声带、气管严重受损﹔同修们为令胜妙法门之弘扬不致中断,并为平实导师色身着想,遂在未先告知的状况下,积极另觅共修道场,然后强烈请求平实导师应允另行成立“佛教正觉同修会”,将四处学员集中于正觉同修会中合并共修,……1997年7月6日,佛教正觉同修会会员大会召开,并申请登记为“社团法人佛教正觉同修会”﹔设立之初,承租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6段小巷中的公寓40坪地下室作为讲堂。后因学员日增,乃于2000年迁至大同区承德路现址的第一讲堂。
 
正觉同修会成立之后,为了指导学员从基础佛法到具备明心开悟的条件,开设了「禅净班」,以二年半的时间熏习佛法基础知见、锻练参禅功夫并启发菩萨种性,结业之后,随即升入进阶班,修学更深的法义,循序渐进、次第修学,若因缘成熟,则可报名「精进禅三」,希冀于平实居士的指导下悟道明心。证悟者可以转入增上班继续进修成佛之道。
由于正觉同修会各地的讲堂,主要供作开班授课、讲经法会的用途;而每半年两梯次的禅三活动,皆须向外借用场地,殊为不便;且经过多年发展,已于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美国洛杉矶等地设有共修处,开讲初、中、高级的佛法课程,历年结业的学员累计有数千人之多,为了让更多学员有更适当的参究环境,因此催生了桃园大溪正觉祖师堂。
第四节克勤圜悟—正觉祖师堂的命名由来
 
祖师堂本是禅门用语12,大溪正觉祖师禅堂的正殿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弥勒菩萨之圣像,正前方靠近禅堂大门处供奉韦陀菩萨;然而,与一般佛寺不同的是,面对佛龛的右侧供奉东山禅祖师克勤圜悟大师之圣像,这就是「祖师堂」的名称由来。据〈正觉祖师堂安座大典〉记载:
禅堂是迥异一般佛龛的高广明亮法座,供奉着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弥勒菩萨之圣像;正前方靠近禅堂大门处供奉着韦陀菩萨,冥护着正法之弘扬及选佛场内之佛弟子四众;面对佛龛的右侧则供奉着东山禅祖师爷克勤圜悟大师之圣像,这也就是禅三道场之所以称为「正觉祖师堂」的缘由之一。平实导师常常忆念着克勤大师往世教导的恩德,所以依记忆所及而雕刻了克勤祖师圣像,供奉在禅三道场中,让想要亲证正法的四众禅子们因此可以亲炙克勤祖师,于禅三时也可以祈请祂的帮助。13
 
圜悟克勤生于北宋仁宗嘉佑8年(1063),圆寂于南宋高宗绍兴5年(1135),四川彭县人,俗姓骆,名克勤,字无着,是北宋临济杨岐派的禅师。幼年时智慧过人,能日记千言。因游妙寂寺,读佛经,有所感悟而出家。及长,从文照、敏行两位法师研习经典。后至成都玉泉承皓、黄龙祖心东林常聪处参学问道。最后在杨岐派白云守端的法嗣五祖法演禅师会下大悟,得传心印,成为北宋临济杨岐派的禅师。圜悟克勤得法后,先后在曹溪六祖寺和成都昭觉寺开堂出世。与五祖门下的佛鉴慧勤和佛眼清远,并称为「三佛」。其后,深得高宗、徽宗尊崇,曾召克勤入宫问法,赞赏其修为,赐号「圜悟」。建炎二年(1128)奉诏往江西云居山真如院住持,翌年因老迈而隐退,归隐故乡成都昭觉寺。绍兴5年(1135)8月,于昭觉寺圆寂,享年73岁。火化后,有舍利子无数存世。谥号真觉禅师。圜悟克勤以华严玄旨和禅宗心要,圆融说法,闻名于朝野内外。被后世誉为禅门第一书的《碧岩录》十卷即出自其手。
平实居士于禅堂特别安立克勤圜悟大师之圣像,是因为夙昔于其座下明心见性,为感念师恩,并表彰法脉传承之意涵,故此禅三道场即称为「祖师堂」。在其著作中,多处提及此事,《宗通与说通》云:
然胎昧不障修道,若遇法缘,便能自行悟入,往世所修所证般若智慧,又复现行,继续修证,转更超胜前世。如余往昔出家于印度,虽得明心,未能见性;复于九百余年前,于先师克勤大师座下破参,又见佛性;14
由于有这样的实修体验,因此,将克勤圜悟大师之圣像置于正殿,并于2007年4月15日安座大典后,于当天下午的会员大会开示:
克勤大师对我之恩,甚深难报,即使今世为弘扬正法的所有作为,以及现在的造像供奉,都不足以表达我对其景仰感恩之意。至今只要一思及此,我的头发仍旧会因感动而竖起,虽然不知克勤大师目前发愿投生到何处护法弘法?但为报佛菩萨与祖师恩德,同修会就需要有更多的证悟者,来扩大同修会正法的威德力。千年以前克勤祖师就嘱咐要有更多证悟者,正法才有力量。15
综上所述,可知大溪正觉祖师堂的名称由来,所谓「正觉」乃因其根据如来经教圣言量及个人实证之现量,弘阐释尊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妙法;「祖师」则是传续北宋克勤禅师之禅门心法,并以培养更多宗门悟道者为报答师恩;因此,正觉祖师堂又名「禅三道场」。
第五节第八识如来藏—大溪正觉祖师堂弘扬的法义
有别于其它佛教地景之以迎合世俗法为标榜(慈善、医疗、环保、静坐、学术、观光……)16,大溪正觉祖师堂的设计与功能,是为了传承法脉弘扬如来藏正法的目的,也就是作为正觉同修会定期举办「精进禅三」的专属道场。正觉同修会各地学员通过资格考核,来到正觉祖师堂经历四天三夜的参究与锤炼,就为了在主三和尚的观机逗教之下,亲证本心如来藏。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唯的心是如来藏真心,所唯的识则是八识心王,三界的一切境界,全依第八识如来藏而有、而变现,即以第八识为一切万法的根本,合起来就是八识论的如来藏正法。平实居士依世尊之教,以佛菩提道的修学,须先实证大乘般若的见道,亦即禅门的破参明心—亲自找到第八识如来藏,打破无始无明,发起般若慧,悟后起修,一步步迈向成佛之道。这就是大溪正觉祖师堂作为禅三道场,也就是选佛场的功能。平实居士在著作中屡次提及其全力弘扬世尊所开示,而禅宗与唯识所证所修的如来藏妙法,如云:
自从笔者小众弘法后创立正觉同修会,自始至终都以八识论正法弘扬三乘菩提,至今已历22年,仍以第八识的真如、佛性弘扬,永不改易如是第八识正法。17
如来藏思想乃三乘佛法及世间一切法之根本,舍如来藏之根本,则一神教之一切法及世间诸法,乃至三乘佛法之茎干枝叶花果,皆无所附丽,全盘瓦解,则佛法变成佛学。18
由于平实居士依「圣教所言,成佛之道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为因」19,而正觉同修会立足于都会中,以方便接引学人;又为了方便指导学员参禅悟道,而有了禅三专门道场大溪正觉祖师堂的成立。
第六节选佛场—大溪正觉祖师堂的设计
祖师堂的设计极为朴素简单,它的外观是一栋三层楼的长方体建筑,浅灰色的抿石子外墙,正中央墙面刻有「正觉祖师堂」五个大字。前庭一片广场,供禅三时经行20使用。祖师堂内一楼规划有知客柜台、斋堂、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护三男寮;二楼两边是常住菩萨四众寮房、禅三学员四众寮房,护三女寮亦设在二楼;三楼为禅堂(选佛场)、主三小参室、监香小参室。21祖师堂的设计是为了指导禅修学员明心,力求简朴,没有华丽的雕梁画栋。
如前文所述:禅堂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弥勒菩萨之圣像;禅堂大门处供奉着韦陀菩萨。平实居士云:
佛真法身常住,圆满湛然;既非形像,何须凡夫而为安座?然为广度有情、请佛住世,故集清众,共为圣像启建安座,随喜庆赞;如一切佛安住兜率陀天,亦如佛在摩耶夫人胎藏,愿佛慈悲,住此亦然。弟子等为发菩提心,恳祈佛恒住,受此香、花、灯、果、药、饮食、乳、酪、酥、香油等供养,恭请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大慈弥勒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安住此莲华宝座,常住此道场,常教化弟子等诸种解脱三昧法门,常开示弟子等修学大菩提果,常加持弟子等行于菩萨道。22
供奉释迦牟尼佛是因为「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祂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集法身、化身、报身于一尊,是佛法的开创者,为众生而住世。观世音菩萨乃是大悲(悲者,拔苦)之救护者,「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现世救护一切佛子。至于弥勒菩萨则是大慈(慈者,与乐)之法施者,未来成佛广利佛子。平实居士云:
在几千万年后,我们不只要参加弥勒菩萨成佛时的龙华三会说法,在弥勒尊佛随后宣讲大乘法时更要参与其中。龙华三会是初转法轮,为声闻人而说,为令证阿罗汉果,我们一起参加,是为了庄严道场;而在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时,需要很多人来辅佐及护法,这就要倚重诸位,而非外面的那些我见未断的人之所能为。所以诸位要一世又一世的精进,到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成佛时,才能辅佐弥勒尊佛度化众生;这是大乘种性的佛弟子才能做得到,而不只是为了参加龙华三会。因为外面那些人是会赶着参加的,届时会有很多的佛弟子需要大家帮忙接引,这就要靠诸位了!诸位可不要小看自己,每一个人都很重要,都要准备为弥勒菩萨所用,为能协助此贤劫千佛中的第五佛弥勒尊佛说法而准备,所以诸位不要妄自菲薄。我们这些释迦世尊的遗法弟子,将来都要再继续协助弥勒菩萨。大家能在这一世有这么好的因缘下相聚,希望都能够在道业上迅速增长、突飞猛进,将来能够为弥勒尊佛所用……23
由上可知,正觉同修会供奉弥勒菩萨的深意是期勉弟子们发愿在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成佛之时,也能乘愿再来,辅佐弥勒尊佛度化有缘众生并护卫大乘正法。
祖师堂供奉的圣像,是祈愿诸菩萨能常住道场,教化学子等诸种解脱三昧,开示学子修学大菩提果,加持学子行菩萨道:「禅三法会中选佛参禅的学子必须行经此道,当一念相应证得实相时,才有机会在此宝地被平实导师勘验印证而入七住乃至十住菩萨位,转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因此而成佛可期!」因此,祖师堂是以选佛场的思维而设计,专供禅三使用,期望在诸佛菩萨的护念加持下,引导禅三学人破参明心,发起般若慧,以大誓愿而协助平实居士共同摧邪显正、救护众生,绍继佛种、复兴佛法。
 
第七节迈向正觉—大溪正觉祖师堂的功能
祖师堂的设计功用是在引导学人破参明心,因此,学人们必须先在正觉讲堂经过两年半禅净班的熏习,或之后在进阶班继续修学,具备了足够的定力、福德、慧力等条件,才能于报名禅三时被平实居士录取,前往正觉祖师堂,经历四天三夜的参究锻炼,并接受平实居士的指导、勘验,破参明心之后,可转入增上班,听闻悟后起修的增上慧学。这不仅是实证的佛教,修学的次第亦有严格的规范,与一般佛教道场不同。尤其是让学子从外门进入内门修学佛法的关键--精进禅三,更是当今全球佛教道场所绝无仅有的:
精进禅三,系『以克勤圆悟大师及大慧宗杲之禅风,施设机锋与小参、公案密意之开示,帮助会员克期取证,亲证不生不灭之真实心——人人本有之如来藏』。每年举办两期,共四梯次;平实导师主持。仅限本会会员参加禅净班共修期满,报名审核通过者,方可参加。并选会中定力慧力福德三条件皆已具足之已明心会员,给以指引,令得眼见自己无形无相之佛性遍布山河大地,真实而无障碍,得以肉眼现观身心世界悉皆如幻,具足成就如幻观,圆满十住菩萨之证境。24
所谓「禅净班」:以「无相念佛及无相拜佛方式修习动中定力,实证一心不乱功夫。并传授真正的参禅看话头功夫、解脱道正理、第一义谛佛法以及参禅知见。」25平实居士云:
禅与净土其实密不可分。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工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工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工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禅与净土,密不可分。26
这也是「禅净班」名称的由来。平实居士教导的行门着重在培养动中定力,不同于一般道场以打坐数息为主,在《无相念佛》书中说明「无相念佛」的法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源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五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经乃是修定学禅者必读经典,简称「楞严经」。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27
之所以倡导这个法门,原因有二:一,此法最适合忙碌的现代人。28二,由自己实证的经验。29
若离色身、身施设、语言、文句及意思表示,便是无相。而此念佛圆通法门,所谓「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没有色身、语言、文句、符号、色身施设等,亦无法示现予他人知悉。30
换言之,「当我们忆念一佛或一菩萨时,心中没有名号声音形像,忆一佛、想一佛,而无他念,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31。由「无相念佛」进而「无相忆念拜佛」,藉此方法增长定力:
无相忆念拜佛:行者于拜佛前,先选定一尊佛或菩萨做为礼拜之对象。一般人多选择本师释迦牟尼世尊、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选择一尊后,永不改变,直到将来无相念佛修成时,仍是同一尊。……礼拜之时仅以「忆佛之心念」来拜佛。……拜时清晰地了知自己当时在拜那一尊佛菩萨。不但口中不称念圣号,心中也不可以有圣号。没有语言相、文字相、亦没有佛菩萨的形像,乃至代表佛菩萨之任何符号都不可有。32
有了「无相忆念拜佛」的功夫,则可进而修习「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的功夫,「看话头」是承继克勤圆悟大师及大慧宗杲之禅风:。
禅宗所谓看话头即是话之前头,不是指一句话。念之前头,也就是话之前头。譬如说「念佛是谁?」是一句话,这句话在心里出现,或口说出来已成为过去了,便是话尾。所以话头是此句话在心里没有念出来之前,叫作话头33
把心安住于话(念)的前头,不出现语言、文字、声音、形像、符号,久之,可以「参话头」:
参话头与看话头之间的差别,在于参话头有一个疑情在,一面看「念佛是谁」的话头,但心里怀疑思索,究竟念佛的是谁,心里虽无「念佛是谁」这四个字的形像或声音,但是我们一直安住于「念佛是谁?」这个意思里面,这样子叫作参话头。……参话头是要有定力,而不必透过语言文字,就能够有思惟之作用在,我们称之为思惟观—直观。34
透过无相忆念拜佛提升定力,培养思惟观的能力,具备参禅功夫,另方面具备解深第一义的正知见,并培植福德,发起菩萨种性,便可报名禅三,录取者前往大溪正觉祖师堂,接受平实居士的引导,因缘成熟,或可破参明心,进入见道位。
第八节弘扬佛教文化—大溪正觉祖师堂在台湾的地景价值
除了前述作为「精进禅三选佛场」的宗教功能之外,大溪正觉祖师堂另有一层文化的意义,其地景价值如下
一、增进宗教文化的观光价值:大溪正觉祖师堂兼作正觉同修会出家众挂单常住之处所,也于一定的时间开放给一般民众礼佛、参访,成了桃园及台湾的佛教新地景35,使参访者能同浴佛恩,并提升了桃园的文化观光之层级。
二、推广慈悲济众的社会公益活动:大溪正觉祖师堂是与佛教正觉同修会、正觉教育基金会同步运作,2015年获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
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心也是佛教慈善理念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最常见的比如说「佛家人以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普度众生」等等,这些思想在传统社会当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和教化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事实上进入现代以来佛教对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贡献突出。佛教正觉同修会和佛教正觉教育基金会长期以来不仅弘扬优秀佛教传统文化,更是依靠着这股正能量带动了中国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向前推行。台北市佛教正觉同修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2006年正觉教育基金会成立。两会所有收入均为会员及学员及认同者基于佛教慈悲为怀,善护众生关怀与净化社会风气的宗旨自动自发的捐助。在两会的共同努力下,具中国传统特色佛教文化的社会公益实践日渐成熟。36
佛教正觉同修会和正觉教育基金会善护众生,实践公益的活动,也回馈桃园大溪,主要的公益活动:
(一)设立奖助学金:以2014年为例,正觉教育基金会设立「财团法人正觉教育基金会清寒品行优良学生奖助学金」在仁和国中颁发清寒学子奖助学金,共有134名弱势学童受惠,国小学童可领2千5百元,国中生可领3千5百元。镇长黄睿松感谢基金会长期照顾大溪学子。奖助学金总经费达40万元,希望让品行优良但家境清寒的学子可以受惠。未来将持续颁发奖助学金,抛砖引玉,发挥良善的力量。
(二)关怀弱势族群:2014年赴「桃园长长教养院」,捐赠善款,嘉惠身心障碍同胞。
(三)捐赠图书,提升阅读风气:以2008年为例,捐赠图书一批,嘉惠大溪镇民与学子。
(四)设立讲堂:为使桃园人也能共沐佛恩,认识正法,特于桃园介寿路286号10楼成立桃园讲堂,以接引当地佛子,修学正法。
三、续佛血脉,弘扬文化:致力于传续、弘扬玄奘法师于唐宋盛世所开展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让社会大众认识本有的自性清净心,而不畏生死,勤修正法,不被邪知见所误导,达到导正社会善良风俗的目的。正觉同修会与正觉教育基金会从不对外劝募,而以来自于会众学员及认同者自愿捐助之法务基金为基础,开办多项宗教、文化、教育、公益之事业,除平实居士每周二固定开演大乘经典之佛法讲座,以及开办各级共修课程外,每年更投入高额法务基金,出版各类书籍、文宣、制作电视弘法节目、办理教育研习等等活动,利益大众、广摄学人。并于台湾各地设立奖助学金、关怀弱势族群,捐赠图书、普及文化教育层面,办理小区里民文教推广、急难救助等活动,进而推展遍及海峡两岸并将扩及全球。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