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山门整体建筑风格为金色琉璃瓦仿古建筑,高大宏伟,“天门寺”三个字是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
天门寺风景区-天门古刹: 天门寺约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历经元、明、清各朝,均香火鼎盛。元至正年间,禅僧静本等爱其地幽深僻,在此开山建寺,因是山东南之谷号天门,遂命寺名曰:“天门寺”。明宣德四年,知州杨秘重建,更名为“天门禅院”。又说史料记载,公元425年南朝开国皇帝刘裕之子义隆在天门山兴建寺院,因山坳两侧的山头是簸箕型延伸出去,又像天公的两扇大门,得名天门山,因寺院建于此处故称为天门寺。天门寺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自然生态保护区和AAAA级风景区。现有殿堂20余间,供有缅甸玉佛6尊及各种佛象40余尊颇具规模。
天门寺寺院内部图片:
寺庙内景
天门寺院落中心是一棵东汉古银杏树,树龄1800多年,是佛教开始兴起的东汉时代流传下来。古银杏树高约10米,树冠遮天蔽日,覆盖面积180平方米,树围粗壮,几个人才能环抱。
千佛塔
天王殿
天门寺风景区 - 主要景点
历史遗迹-孔圣人的砚墨池:相传是孔子洗砚处。最为奇特的是,这方洗砚池内,一年到头都残留一点积水,水的颜色是墨绿色,雨季时池水不满,旱季时池水不干。
孔子晒书台:传说孔子在萧县讲学,听说天门寺的风景迷人,也来欣赏,当从这个山脚下经过时下了一场大雨,孔子随身携带的书被雨水打湿。天晴以后孔子就把书放到草丛上晾晒,后来这片草就再也抬不起头来了。后来人们就把此地叫作 “孔子晒书台”了。
藏书洞:圣场寺遗址西南百余米,平地上惊现一洞,洞内可以容纳十人左右,相传孔子和弟子在此晒书时突遇大雨,孔子和弟子在洞中避雨,并藏书于洞,故称“藏书洞”。
蚂虾泉:寺后院有一方井,最旱时水深也是一米余,且水位不再下降,解放初在此办天门学校,可供数百人食用。水质甘洌润滑清凉,当地人因雨后水涨时,如成堆蚂虾涌,故称之“蚂虾泉”。
桃花洞:又称“一线天”,位于天门寺上方十余丈处,那里简直就是一处无人能入之境。传说是金兵南侵之时,当地一位名 叫“桃花娘子”的女英雄,率领当地人民抗金,后来在这绝谷之中,被金兵困住。“桃花娘子”为了不落入金兵之手,在“一线天”最险要的地方跳了下来。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将“一线天”上面的洞叫作“桃花洞”。最奇的是在洞口有一株桃花,年年绽放,却从不结果!
碑驮树:天门寺右侧石壁上生存的两颗青檀古树,粗壮的根系吞抱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明朝万历年间淮徐河务两淮运同蘄门许一诚来此游览时题写的一首古诗:“飞蹬天门寺,飘摇紫气浮。我来劳国事,不是漫然游。”因为这块四百年的古碑驮着两棵古树,故称“碑驮树”。
开山祖师塔:祖师塔底层写着“天门寺开山祖师灵位”。第三层写着“供奉天门禅寺历代祖师大德灵位”。这座塔修建于佛历2548年,佛历是佛教以佛祖释迦摩尼降世的公元前544年为纪元的开始。也就是说佛历元年比公元元年早544年,所以佛历2548年就是公园2004年。这座开山祖师塔就是天门寺现任主持释源戒于2004年修建。
孔子周游列国时于公元492年到达宋国,传说当时他曾经来到这里讲学,在这里留下许多遗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在此讲学,就这里修建了一座儒家的“圣人场”殿堂。圣人场殿堂内供奉着儒家“二圣”,一是文圣人孔子,一是武圣人关羽。这座儒家“圣人场”殿堂,后来演变成了佛教圣场寺。
天门寺风景区 - 回文诗《赞天门寺》
在天门寺白马王墓南侧绝壁上有一首回文诗,全文是:
前来翠霭积烟村,兴触诗人醉洒樽。
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
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盘崖抱石吞。
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其一)
倒读则是:
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高登路接天。
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空雨带飞泉。
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声水涧悬。
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其二)
正、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就成了下面两首回文诗:
翠霭积烟村,诗人醉洒樽。
水声琴入韵,山景画留痕。
带雨空虹架,盘崖抱石吞。
路高登步步,起落碧当门。(其三)
碧落起云烟,高登路接天。
抱崖盘曲书,空雨带飞泉。
画景山屏列,琴声水涧悬。
醉人诗触兴,积蔼翠来前。(其四)
后人仰慕赖以平的文采,将这首回文诗刻到了绝壁上,至今传为美谈。此诗是民国时期萧县两任知县赖以平所作,高度赞美了秀丽天门山水。然而绝妙之处不仅因为它是通体回文诗,而且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又成了两首回文诗,堪称回文诗中的绝品。
天门寺风景区有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来这里不仅可以感受佛教文化,追寻圣人遗迹,还可以享受天然氧吧、原始森林给您带来的清新脱俗之感。游天门寺景区,享受自然恩惠,寻觅圣人足迹,感悟佛学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