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在研讨会上表示,举行此次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国家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理念,给佛教界提供了在社会文化、经济往来上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平台,可以更好地展示岭南佛教、中国佛教的文化魅力。
短短两日的会期,却汇聚了不少精彩纷呈的活动。其中,系列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16日举行,吸引了来自海内外、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逾百人参加,分别从“海路佛教传播的意义和作用”“海路弘法高僧大德生平事迹研究”“南海航道与岭南佛教发展之关系研究”等三个分会场对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特别是岭南佛教文化交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据介绍,这是近年来国内佛教与海丝研究规格较高、覆盖较广的一次研讨会。此外,研讨会还收到来自美国、日本、泰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研究机构等80余篇论文。
当晚,系列活动“禅颂六祖·交响诗乐”大型音乐会也随之举行。历时一小时的晚会利用交响乐的形式展现了六祖惠能大师求法、弘法的传奇一生,生动演绎、传承和弘扬了大师的禅宗思想、道德情操和先进文化理念。吸引了各级政府领导、海内外诸山长老、两岸四地代表与嘉宾及十方善信齐聚一堂,在一幕幕的表演中共忆六祖、体悟禅学、共沐佛恩。
据音乐会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此次音乐会的筹备历时一年有余,特邀请著名的词作家和作曲家进行创作,以六祖惠能的初悟、求法、藉教悟宗的道迹弘法历程为脉络,提炼人物故事情节,吸纳禅宗文化精髓,建构起叙事清晰、层层递进、扣人心弦的乐曲逻辑。晚会共分“发心初悟”“黄梅求法”“顿悟明心”“开示坛经”“一花五叶”五个乐章,以宁静而博大,悠扬而恢宏的声韵打动不少观众的禅心。
系列活动还将中国佛教界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向深入。在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包括中国、斯里兰卡、韩国缔结友好寺院揭幕仪式,以及中韩互换缔结友好寺院协议书等仪式。期间还将举办“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书画展”“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摄影大赛”等活动。
此外,中国佛教协会与此同时召开第九届理事会慈善公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广东佛教界在会上展示了近年来在社区服务上的尝试与初步成果,并明确了援助西藏灾后重建的项目。
在系列活动举行的“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现场,如何还原历史本真,彰显佛教海路传播的意义,引来与座数百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们的热烈讨论,思辨的火花被不断激发,现场热度也随之升温,不少专家学者会后表示,对中国佛教与海上丝路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悟。
“广东地区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更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南大门,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我国著名佛教史学者杨曾文表示,作为自古以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广东天然与佛教传播便大有渊源。在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就有许多高僧大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由广州进入中国传教。
杨曾文介绍说,“佛教西来”最早见诸于历史记载的是东晋时期的法显法师,他从陆上丝绸之路来到北印度学习佛法,后辗转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搭乘一条去往广州的商船归国,途中遇到风浪,不得不改变路线于山东崂山登陆。“这一记载也恰好说明由南亚到广州的海上贸易路线在东晋时期就业已存在。另外,南北朝时期大乘有宗经典《华严经》翻译者佛陀跋陀罗、禅宗经典《楞伽经》主要翻译者求那跋陀罗、禅宗创始人初祖菩提达摩等人皆以于广州登陆中国而见诸于历史记载。
杨曾文认为,这些历史典故说明古代中国一直以来与世界就存在着诸多联系,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孕育而生,也是在不断融合、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这其中重要的一支是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传播文化、扩展双边贸易的同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对我国五千年文化交流经验的总结与发展,也是通过和平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共赢的智慧决策。
“中日韩的佛教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日本和韩国的佛教就是中国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而来,这种独特的文化纽带自联接至今,已经有了1700多年的历史了。”来自韩国佛教天台宗的总务部长月道法师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愿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表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韩两国佛教界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深,特别是韩国佛教界一直与广东佛教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本人也与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维系着几十年的深厚友谊。目前中韩佛教交流的升温有再现唐宋时期中韩之间繁荣文化交往的新气象,而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对佛教文化的宣扬,以及佛教的世界化起到非常积极正面的作用,并且文化共融带来的和平、友谊将有助于亚洲经济发展以及地区和平稳定。
月道法师认为,以光孝寺为代表的广东佛教是一块在文化上继往开来的中国佛教热土,这在中国佛教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对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佛教交流也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他也将继续关注并支持广东佛教在未来的发展。
来自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的Lewis Lancaster教授则传来了“大洋彼岸”的声音,他透露,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课题在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的大学都已完成了相关研究所的建设,但中国高校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关注仍稍显不足。“在美国,许多博物体验馆已率先使用3D体验技术,以身临其境的3D体验方式增加人们对于亚洲佛教文化艺术与建筑的了解,提升博物馆参观的趣味性与社会的关注度”。因此,他也呼吁中国也应该通过技术上的引进与创新,增加民众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注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编审、杂志社社长黄夏年教授则在研讨会上建议,南海佛教与国家安全、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应当进入国家顶层设计。“唐代伊始,中国佛教由输入型文化转变为输出型文化,以文化纽带的作用,联系并团结着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上的沿线国家。”因此,他建议,对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区,可以佛教为窗口,以文化为媒介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发挥佛教在交流中的主体作用、示范性以及号召性,建立以传统历史文化为精髓的多变框架,并适时探索建立“亚洲佛教文化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