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接受采访的戴森,一脸面容和善,平易近人,这或许跟他多年来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有关。他甚至将佛教文化作为了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那么,戴森是如何与佛结缘,又是如何将互联网和佛教文化这样看似迥异的二者糅合在一起的?
于失意时结缘佛法
谈及与佛教文化的渊源,戴森深思了一会儿,感叹道:“佛是很讲缘分的,缘分到了,自然就来了”。
这要从戴森以前的故事讲起。
1995年,青年戴森在云南昆明,开始做地产生意,炒地皮。九十年代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当期,可谓是商机无限,但同时也是波涛暗涌。“在没来广州之前,我自我评价,还是成功过的。”戴森说曾在97年赚得过千万资产,但后来却生意失败。“当初也曾困惑,意志消沉地度过了一年。”说到这里时,如今的戴森已是云淡风轻般的笑谈。
1998年,戴森准备前往有更多机会的上海,途径广州时,发现广州人山人海。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戴森决定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试验。他在中华广场附近的小区租了房子,缴了一年房租,没想到,这一留,就生了根。
在广东,戴森结识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对佛教文化很有研究。戴森直言,“这位老者很有智慧,他用佛教文化点醒了我。”
老者坦言,佛家讲究做人心平气和,做生意亦是如此。锋芒过露,往往容易损人利己,如此的处事之道终究难以成功。
戴森于是领悟,做生意要静得下来,修善积德,慈悲为怀,这样才能走出困境,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管公司赚多少钱,不以人受伤害为前提。如果有人受伤害,赚多少钱都不行。戴森这样总结他从佛教感悟而来的经商之道。
自此,戴森与佛教结缘,他也将自己从佛教文化得来的一套经营理念注入了一呼百应。
用佛教文化渗透互联网企业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将“善护念、厚积德、多宽容、常感恩、信因果”这样15个字定为企业文化,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
将这15个字作为公司的文化,“团队会和谐很多,做事情不会那么急功近利”,戴森这样评价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对公司的影响。他介绍道,广东很多政府领导来公司视察的时候都会觉得惊讶,用佛教文化来管理一个互联网公司,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关资料显示,今年4月16日,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参观考察一呼百应时给出了高度肯定评价,称“只要一呼百应做好了,广东的中小企业互联网+就搞成了”;今年7月份,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广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任学锋等领导一行6人参观考察一呼百应时,再次给出了高度肯定。
除此之外,在一呼百应公司里,随处可见的佛教文化元素便是佛像根雕。戴森希望通过随处渗透的佛教文化,让自己的员工能够注重佛教文化中“善”的践行,同时静下心来,保持内心的纯净,做好自己的本分本职工作。在公司里,我们看到各种标语、口号的横幅下面,员工都充满激情和斗志在工作,“他们都很有激情,也非常单纯”戴森说。
低调务实的南派企业家
从2005年创办至今,戴森带领着一呼百应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5年3月,一呼百应实施战略拓展,上线互联网金融有求必应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今年7月,又上线了自己的中小企业原材料采购商城。很快,一呼百应又将要踏上上市的步伐。
戴森称自己是典型的南派企业家,谈到这个问题时,戴森说,“所谓南派和北派,仔细想来,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我们往往考虑的是怎么让企业生存下来,再发展;北方很多互联网企业是以融资为目的,会想着怎么去讲故事,去弄资本的钱。”
谈及年轻人的创业问题,戴森指出:他觉得创业最需要的精神应该是要选好方向,初心不改,能坚持十年磨一剑。特别是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年轻人除了敢想敢做、发挥聪明才智之外,更应该要保持耐心,学会直面挫折、包容失败。“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坚持,成功的基础就是能够面对问题,一呼百应的创业过程也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过程。”戴森说,“生命中也好,企业也好,无论遇到多大的问题,都不能丢失信仰、信念。”戴森将佛教作为了自己以及企业的信仰,这种信仰,成为了他和一呼百应一直走下去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