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至东汉末年三国曹魏南北朝时期渐传入汶上。唐宋时期已成为北方佛教圣地,及至明清,县境内寺院尼庵林立。据《汶上县志》记载,县内较大寺院数十处,至今尚有十余个以寺命名的村庄。
宝相寺:坐落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盛唐,始称昭空寺,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宝相寺。明清代有葺修拓广,其建筑宏伟,独具东方民族风格。寺内“群僧萃处,暮鼓晨钟,亦精兰之胜境也”,历千余年而不衰。寺之后院有宝相寺塔,始建于北宋,塔宫中珍藏佛祖影骨舍利并百余件佛圣物、文物、石匣铭文曰太子灵踪塔,明清代数次修葺,该寺毁于抗战时期战火中。宝相寺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为佛教最高规格之塔,自塔底层北面塔门拾级而上,螺璇式台阶可达塔顶眺望,古城新貌,车水马龙,一览无余,颇有心曠神怡之感,昔日南旺湖水盛时,还可看到湖光山色。1994年3月15日,在修塔剔除水泥裙时,意外发现了塔基底部的地宫入口,在塔宫内发现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141件佛教圣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1994年6月3日,新华社以“汶上将成为第二个法门寺”为题,用六种文字向海内外播发了消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这一消息,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汶上佛教圣物显世的新闻,各地报纸、电台也相继转载传播,2008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也为宝相寺作了三期专题报道,并连续多日在中央10套播放。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有“佛光”奇观显现,也为太子灵踪塔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每年吸引20多万中外游客前来礼佛观光,并呈逐年增多之势。另有国家一级文物“文殊般若碑”等被存放在百米碑廊中。
自1995年起,宝相寺开始恢复建设,现今主要景点有礼佛大道、甘露观音像、供奉殿、中都博物馆(佛教圣物展示馆)、碑廊、地宫、僧院、浮雕牌坊,依照中都佛苑景区规划作为中轴核心的宝相寺,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照壁、苦海普渡、天王殿、大雄宝殿、僧舍、地宫、碑亭、太子灵踪塔、世界广场、琉璃涅盘透彻佛、十二大弟子像、宝相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