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把素食当做一种有益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且,素食人群也日趋年轻化。素食主义不再仅仅关乎宗教和教条,素食也不仅仅局限在萝卜白菜,有心人能赋予其醇厚丰富的味道,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素食。
今天,海新就带您来了解素食文化,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去“尝尝”美味的素食。
“不味众珍”以养生
从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坚信素食更为养生,益于健康。按照中国的传统,人不应该过分追求浓烈的厚味饮食,“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吕氏春秋》中曾说,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就是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古代不少医家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
其实,素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与儒家“仁”的观点相结合,使素食之风大盛,“寺庙素食”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隋唐时期,素菜得到很大发展;到了南宋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素菜馆。
“素食更宜养生”这种观点如今有不少拥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素食,并赋予素食主义更多的标签:保护生态、爱护生命、回归自然等。已经坚持素食五六年的丁锦棠,觉得自己就是素食养生的切身受益者。
“我一直有糖尿病,血压也偏高,坚持了这些年的素食,现在,血糖和血压基本恢复正常……”或许正是因为切身感受到素食的好处,去年,丁锦棠把自己位于武清曹子里的一处院落改建成了一处素食会馆。
精选食材巧烹调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丁锦棠其实是很讲究吃的。坚持素食之后,他便开始了对素食的研究。“一说起素食,人们总是先想到萝卜白菜,其实素食的食材非常广泛,而且,烹调手法也非常丰富。”丁锦棠说,他的素食会馆其实可以做到规模更大,但他把其中一部分面积装修成了茶室和院落。
这里的每个房间都陈列着出自名家之手的字画,更有各种别致的文玩摆件。“我一直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热衷收藏,这次的会馆,主要也是希望能够传播中国的素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素食、爱上素食。”
在这座叫“德香悦”的会馆里,素食菜品除了常见的各类时蔬,还有多种仿荤素食,以及各种常见或不常见的菌类,“我们最为擅长的是纯手工菜。”丁锦棠表示,厨师会根据季节,选用上等的时令食材,通过多种手艺的结合,不仅使菜品呈现出精美的效果,更赋予素食丰富的味道。
结合中医话养生
相对于味美可口,更多素食者关注的焦点其实是素食的养生功效。负责菜品研发的史新国介绍,在德香悦,每个季节都要更新超过20%的菜品,“其实,素食养生通常都要结合中医理论,中医讲究 五行五色五味 。酸甜苦辣咸,不同的味道,其功效也不同。一般来说,苦入心、辛(辣)入肺、咸入肾、甘(甜)入脾、酸入肝,饮食上,讲究五行搭配,五味调和。”
同时,史新国介绍,如今正值春季,极易上火,而内火最易引来外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而且,春季肝火上升,使虚弱的肺阴更虚,因此,春季尤其要注意养肝。“这个季节,最适宜的食材有春笋、香椿、皂角米、槟榔叶等。”
此外,德香悦还研发了一批食疗菜单,“目前已经完成了6个,计划开发10种功能菜。”史新国说,这批菜单将分别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肠胃炎等10种常见病,“我们会根据顾客的个人资料进行分析,为他们提供最有益的食疗方案,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素食养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