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2017-01-23 浏览次数:1963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导读
谈素食,初尝素食的人都会很关注素食的问题,例如怎么吃啊?吃什么啊?如何吃得健康啊?……当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学会怎么素食了,这些事情就不在考虑之列,转而到真正开始素食的目的——每一个人选择吃素的目的都不同,有人为了健康治病、环保人权、保护动物、宗教信仰……这篇文章,想指出一个所有素食者都能够体会到的共同目的:“静心”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素食者并非单纯是不吃肉,素食者选择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虑不杀生的原因外,终极的目标是“修心”。
 
很简单吧,选择“不吃肉”的想法,本身已经是对内心的一种挑战了,戒除吃肉就是解除“心瘾”,这种心瘾某种程度就是指一种长期的心烦意乱、内心不平静,也是长期吃肉所导致的一种身心状态。
 
进一步看,不吃肉以后,不代表内心就一定平静。人的内心还是会受到七情六欲、外在环境变化所影响,但因为素食者平时内心经常保持平静,容易察觉到外在影响,不会被情欲带走了而不自知,寻找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平稳。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让自己心烦昏沉的食物,都尽量避免。
 
在儒家与道家的典籍中,有不少记载说当时每于求道、求学,或者祭祀的时候,都主张斋戒,如《南华真经》说:“颜回问道于孔子,孔子曰:汝斋戒,吾将语汝。顔回曰:回居贫,唯不饮酒,不茹荤久矣。孔子曰:是祭祝之斋,非心斋也。”
 
而在这段话里面,孔子更指出了一个观点叫“心斋”,就是说不吃肉喝酒只是“祭祝之斋”而已,更重要的是“心斋”,就是指内心的洁净、安宁了,有这种心态,才容易学好大道。
 
由此可见,提倡“素食”的概念比“吃斋”更深一层,素食并非单纯的禁忌、受戒,而是希望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让自己内心清净。
 
 
素食是为了“身心合一” 
 
透过饮食改变影响身心,这就告诉了人们,饮食并非单纯为了身体需要了。人们在吃饭的问题上,比较多考虑是否足够营养?是否能让身体健康?如何吃能帮助治病养生?……这些想法,对于素食来说还未到一个最高层次——饮食对人内心的直接影响。
 
西方有一句话说:“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人会被食物的性质影响自己的性格,其实中国传统也有这种观点,就好像笔者在《评素食之六:中医如何看素食?》一文中,指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吃肉的人的性格放纵、骄傲、刚烈,正好反映了吃肉对人性情的影响。
 
肉食之中含有“尸毒”,除了是对人体健康不良的毒素外,更指动物在被杀之时的愤怒、痛苦、恐惧的情绪,人类吃下以后,也会被这些情绪所影响。因此所谓“荤食”,为何让人头脑昏沉,就是指这些食物本身的特性不好了。
 
素食改变人内心,倒过来说,决定素食已经是内心的转变。一个人要从非素食而改变为素食,本身已经是心先变了,立志转变自己,之后才决定在饮食上改变。而在饮食改变之后,内心又逐步随着身体洁净而变化,互为因果。
 
素食并非单纯一种饮食习惯,而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人生观念,代表了前卫的绿色思想,亦是回归传统的饮食方法,是通过饮食修行,让自己身心合一,甚至与自然共融。
 
这也是素食者容易快乐的原因,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欲望的满足,而是当自己内心平静、身心调和、欲求减少,这种祥和美满的状态,正是持久快乐的源泉。
 
这些年来,仍不断有人问:你为什么吃素啊?现在的回答越来越简单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吃吧。
 
要找原因的话,可以说上一大堆,但是又好像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其实是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就好像有人喜欢画画,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有某种机缘让他开始去学,但是当他画了几十年后,哪个是开始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喜欢的就去做吧,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快活嘛?
 
 
素食是情志养生 
 
素食调养情志的益处,对非素食者来说是很难体会的。我吃素到现在八年了,到后来才逐渐感受得到这个益处,是一开始所没有想过的。我可以用一个比喻,就好像你上了一辆充满塑料气味的旅游车上,一开始觉得不适应,但是过一会就习惯了,不觉得它的存在。
 
实际上,我们大部份凡夫俗子,头脑天天充满思虑,杂念自己跳出来控制不住,可是我们都没有察觉这些念头,随波逐流的跟着杂念走。吃素之后,由于没有了“荤”的烦,内心逐渐变得平静,于是就容易察觉自己的杂念了。
 
吃素的人能够做到“我行我素”,顺心而行,不拘束于世俗的看法,而独行己路又不害怕。不是这样嘛,素食者在现代的社会中还是占少数,但是他们仍然能够坚持吃素,就知道他们具有强大的内心,足以抵抗诱惑、舆论等外在的影响。 
这就是“逆流而上”,“不随波逐流”了,假如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杂念,内心完全能够受到控制,那样也必然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达致“心想事成”,想甚么就做什麽的表里合一状态,能够如此顺心而行,不正是人生的最高层次吗?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