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素食者故事:为传承、为爱好、为信仰

2016-11-15 浏览次数:149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素食者5000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数为“全素”(戒食所有鱼肉蛋奶等动物食物)或“蛋奶素”(不戒蛋类和奶类)。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门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指南。
 
  有人歧视素食者,也有人鼓吹素食生活,其实,素食只是食材选择,只要用心做、用心品,都能在营养平衡的前提下,吃出食物的本味、本色、本香。
 
  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素食者,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别样人生。
 
  吃素食、做素食的厨师
 
  厨师高赛,28岁,跟他的弟弟一起在父亲的培养下从事厨师工作。他们的父亲高斗亮,是河南餐饮界的名人,凭一手食雕技艺,被誉为“中国十大名刀”,高斗亮是素食风尚倡导者,最终也专攻素食烹饪厨艺。
 
  高赛受父亲影响,十五岁学习食物雕刻,后来转攻素食烹饪。素食餐厅大多经营惨淡,素食烹饪师傅也不赚钱,但高赛发自内心地喜欢做素菜,认为这是一种享受。
 
  高赛说:“之前做荤食,难免要宰杀动物,杀蛇杀甲鱼等,难免血腥。这种工作做久了,人的性情也难免受到影响,我觉得自己那时的眼神都是凶狠的。”做素食以后,他觉得心里很干净,没有那么多杂念。
 
  爱吃酱胜过爱吃肉
 
  “我选择素食,只是因为我不喜欢吃肉而已。素食光荣,素食慈悲,素食利他。这些都是与我无关的理论和主义。我不刻意强调素食的好,我也不反感别人食荤。”
 
  晓玉,43岁,一位国企中层管理者,也是一位素食者。幼年、少年的艰苦生活使她养成了一种食素习惯。以前吃素是因为没钱吃不起,现在食素是因为有钱,可以自由自在地从容选择。
 
  记者问:“长时间不吃肉能受得了吗?”
 
  晓玉答:“呵呵,30年前,在老家农村,只有过年才能吃一顿肉,那时人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素食者。早饭玉米糁、馍,午饭捞面条、青菜,晚饭面条汤、咸菜。为了调味,母亲还善于做各种酱,现在最怀念的美味,就是母亲炒的豆酱。”
 
  晓玉说:“现在,一个月不吃肉可以,一周不吃一顿面条,我就难受得要死。”
 
  晓玉中午在单位吃工作餐,晚餐总是回家亲自下厨,做几个精美的素菜。她专注于做菜的过程,也享受着菜品的色、香、味。
 
  受戒后吃素
 
  安阳居士老周,45岁,受戒后,改为全素食。“我去年冬天受戒,就是发誓严守戒律,从那以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就不一样了。”
 
  老周以前在单位酒量第一,每顿能喝一斤半。“我受戒前,啥坏事儿都干过,五毒俱全。生而为人,落到这个世界上,难免受到世俗的污染。要想摆脱这种污染,不下决心不行。”
 
  “坚持食素快一年了,我的气色变好了,身体状况改变也很大,原来有脂肪肝,经常感冒,身体疲惫无力,现在没有一点疲劳感。”这些,让老周坚定地相信信仰的力量。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