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菩萨十地
行者发菩提心,作度他事业,即是菩萨,然此菩萨,虽发大心,而德学的修养皆不够,不过具名而已。所以菩萨从初发心,虽经十住 (1)、十行 (2)、十回向 (3)、历时一阿僧祗劫,亦不过是三贤 (4) 位上,或地前 (5) 的凡夫菩萨,若论地位,仅止于见道 (6)。一定要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暂进至十地,乃名十圣 (7) 位,或地上 (8) 的法身菩萨,此时才可以称为修道。若把三贤,比诸学校中普通科,那么,十圣或十地,就是菩萨的专科了。
第一欢喜地。菩萨既满初阿僧祗劫之行,初窥心性,破见惑,证二空理,成就檀波罗蜜,生大欢喜,名欢喜地。第二离垢地。菩萨断思惑,除毁犯之非,使身清净,成就戒波罗蜜,离一切垢名离垢地。第三发光地。菩萨灭无明,而得三明 (9) 成就忍波罗蜜,心光开发,名发光地。第四焰慧地。菩萨于三十七品道 (10),圆满具足,进而修习力无畏 (11),不共佛法 (12),远离懈怠,成就波罗蜜,使慧焰炽盛,名焰彗地。第五极难胜地。菩萨为利益众生,外习诸技艺,内成就禅波罗蜜,极难制胜,名极难胜地。第六现前地。菩萨住解脱法门,修空无相无愿三昧,成就般若波罗蜜,使现前差别尽泯,名现前地。第七远行地。菩萨断诸业果细现行相,起殊胜行,广化众生,成就方便波罗蜜,备远行资粮,名远行地。第八不动地。菩萨住无生忍,断诸功用,身心寂灭,犹如虚空,成就愿波罗蜜,于涅槃心,湛然不动,名不动地。第九善慧地。菩萨灭心相,证智自在,具大神通,善护诸佛法藏,成就力波罗蜜,善运慧解,名善慧地。第十法云地。菩萨广集无量道法,增长无边福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依上中下根,为说三乘,成就智波罗蜜,有如大云,雨大法雨,名法云地。
【注释】
(1) 行人既得十信后,进而修十住,即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生,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2) 菩萨修行,虽于十信十住,满足自利,然而利他之行未满,故复须修十行之益之。即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嗔恨行,四、无尽行,五、离疑乱行,六、善现行,七、无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
(3) 菩萨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谓之回向。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物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尽回向。
(4) 十住十行十回向向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尘沙无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但称三贤,或地前菩萨。
(5) 十住十行十回向向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尘沙无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但称三贤,或地前菩萨。
(6) 大乘菩萨,于初僧祗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谓之见道。
(7) 十地位上的菩萨,称为十圣,或地上菩萨。
(8) 十地位上的菩萨,称为十圣,或地上菩萨。
(9)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称为三明。
(10) 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资粮,故名三十七道品。
(11) 如来的十力为: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又如来的四无所畏为: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12) 佛的十八种功德法,惟佛独有,不与三乘共有,故云不共。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七、欲无灭,八、精进无灭,九、念无灭,十、慧无灭,十一、解脱无灭,十二、解脱知见无灭,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习题】
(一) 何谓三贤?
(二) 何谓地前菩萨?地上菩萨?
(三) 何谓见道?菩萨要修到甚么地位,才可以称为修道?
(四) 初地何以名欢喜地?
(五) 十地何以名法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