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中国近现代的曹洞宗法脉传承 一

2017-03-05 浏览次数:11473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作者纪华传,1970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一、研究的缘起
  
中国禅宗从菩提达摩以来,禅法内容和禅风特点历经变化,大致可概括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达摩至五祖弘忍,主要为“藉教悟宗”阶段,即重视佛教经典,将佛经作为指导修行和印证是否开悟的依据,同时重视坐禅和具体的观修,如达摩、慧可、僧璨,乃至东山法门的道信、弘忍都有隐居独处于山林、重视坐禅的特点。第二阶段,从六祖慧能到马祖,下至禅门五宗的形成,主要为“机锋棒喝”与禅门公案阶段,就是通过师徒之间的言谈举止,在瞬眉扬目、举手投足之间而令弟子开悟。禅宗祖师们启发学人开悟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佛经语句,青山、流水、白云、飞鸟,无不被活泼地加以运用,传统的固定经典被祖师的语言、动作所代替,公案甚至起到了禅宗经典的作用。第三阶段为两宋时期的文字禅,即通过语言文字来解释禅门公案,并以此衡量是否开悟或得道的深浅,主要包括拈古、颂古、代别、评唱等形式。第四阶段是从北宋大慧宗杲开始提倡的看话禅,就是单提一则无义味的禅宗公案,屏绝杂念,扫除思量知解,行住坐卧,念兹在兹,由此而起疑情,进而打破疑团,悟境现前,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与此同时由曹洞宗的正觉禅师倡导“默照禅”,其影响远不及前者。第五阶段是清以后禅堂坐禅的形式,此时虽然还延续看话禅的修行路子,不少人都是在禅堂之中抱定一个话头,穷其一生孜孜参究。相比较以前,更重视禅堂的规矩和坐香,且修行多与净土合流,不少抱定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或参念佛者是谁。很多禅师走向了山林的路子,所以这是后来禅堂的一种参修的形式。清代以后,禅宗的法脉传承已经不再像六祖慧能以来由禅师靠语言机锋问答策励弟子,通过勘验印证后付法印可,而是主要以传法卷的形式作为法脉授受的依据,即以付“禅宗源流”或“正法眼藏”作为临济或曹洞得法的标志。
  
对于清代中期以后禅宗的法脉传承情况,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近于空白。如《中国禅宗通史》是国内最早的一部禅宗通史著作,仅论及清初的曹洞宗僧人觉浪道盛(1592-1659)。《禅宗宗派源流》虽然重视禅宗的法脉传承,但亦止于清初,雍正以后的法脉传承完全没有涉及,而直接写近现代的圆瑛、太虚、虚云和来果禅师等。即使是最近的研究成果依然如此,如《中国曹洞宗通史》亦写到清初为止,对清中期以后的传承语焉不详。仅于附录“曹洞世序”中列了焦山定慧寺一系的传承,且不完整,而关于其他派系则未涉及,如曹洞宗鼓山一系仅列至遍照兴隆(1790-1865年),并说“鼓山系至此为止,其后不明”①,殊不知从兴隆之后,次第相传,一直到虚云、圆瑛,鼓山曹洞宗法脉不但传承没有中断,而且是近现代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的一系。之所以造成这一情况,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佛教中没有编纂完整的关于清代的僧传,更没有专门的禅宗灯录,民国年间的《新续高僧传》虽收至清代,但极不完整。其次,清中期以后,中国佛教急剧衰微,宗门中有影响的大师廖若星辰,仅靠剃度、传法等形式维系法门而已。应该说法脉传承问题是理解近现代佛教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宗门传法的形式日益引起重视,然而现代丛林中流传的法卷错误甚多,所以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尚有待深化,还有很大的工作需要去做。
  
二、中国的曹洞宗传承略述
  
曹洞宗开创于青原下五世洞山良价(807-869年)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年),二人先后在江西高安县的洞山和吉水县的曹山传授禅法,后世称为曹洞宗。此宗虽云“曹洞”,而曹山以来的法脉四传以后即中断,唯洞山法嗣云居道膺(835-902年)一脉,得以传承。所以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主张将此宗名字改为“洞云宗”。道膺四传至大阳警玄(943-1027年),曹洞一宗一直很衰微。警玄晚年时尚无合适的传法弟子,不得已托临济宗的浮山法远,请其代求法器,接续曹洞宗传承。后来法远将警玄的信物交付给投子义青(1032-1083年),遥接警玄的法脉。义青的弟子道楷(1043-1118年),于芙蓉湖畔结庵接化,门下有丹霞子淳,由此曹洞宗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子淳门下真歇清了、宏智正觉,大弘曹洞禅法。道楷的另一弟子净因自觉(?-1117年)五传至万松行秀(1166-1246年),受金元两朝的推崇,于北方传授曹洞禅法,与天童如净(1163-1228年)②共称为当时曹洞宗之二大宗匠。行秀得法弟子有120人,雪庭福裕(1203-1275年)、林泉从伦为其重要法嗣。福裕于1249年住持少林寺,盛极一时。晚年又归隐于少林寺。由于他对少林寺的巨大贡献,所以被尊为中兴祖师。福裕以前曹洞宗法系传承如下:洞山良价(807-869年)-云居道膺(835-902年)-同安道丕(?-905年)-同安观志-梁山缘观-大阳警玄(943-1027年)-投子义青(1032-1083年)-芙蓉道楷(1043-1118年)-净因自觉(?-1117年)-普照一辨-大明僧宝-玉山僧体-雪岩如满(1136-1206年)-万松行秀(1166-1246年)。
  
由于万松行秀和天童如净共称为当时曹洞宗之二大宗匠,北方的少林寺和南方的天童寺分别成为北传曹洞宗和南传曹洞宗的中心③。如净的弟子道元(1207-1299年)将其禅风传至日本,道元因此而成为日本曹洞宗之鼻祖。然而南传曹洞宗的法脉在中国传承时间不长便中断了,所以元代以后中国曹洞宗只有北传这一系得以传承不替。福裕下八世有宗镜宗书(1500-1567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应请住持少林寺。宗书的法嗣有廪山常忠(1514-1588年)、少室常润(?-1585年)。曹洞宗的寿昌、云门二支,即出此少林禅系。常忠传无明慧经(1548-1618年),是为寿昌系。慧经的得法弟子无异元来(1575-1630年)、永觉元贤(1578-1657年)和晦台元镜(1577-1630年),分别创立了寿昌系中的博山、鼓山和东苑三个支脉,其中鼓山一系在明清时期影响很大。常润传慈舟方念(?-1594年),再传至湛然圆澄(1561-1626年),创立云门系,后以镇江焦山为重要传法中心,传承至今。以上寿昌、云门两系成为明清时期影响最大的曹洞宗支派。此外,常润又传敬堂法忠(1541-1620年)、洪断诸缘(1550-1621年),后者及其弟子相继住持建昌云居山(今江西永修县),形成云居山法系,于明末清初曾一度兴盛。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