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样来看待布施这件事情。佛陀说:【是故智者随有多少任力施与,除布施已,无有能得人天之乐至无上乐。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善男子!智者当观财是无常,是无常故,于无量世失坏耗减,不得利益;虽是无常,而能施作无量利益,云何悭惜不布施也?】“《优婆塞戒经》卷四”
在这一段,佛陀又苦口婆心地告诉菩萨,不应该悭惜的道理。就是有智慧的人应该随着自己在世间财物的多少,随力来修行布施。因为除了布施以外,没有办法能够得人天乐以及无上乐。这个部分尤其是菩萨应该要注意,菩萨所修学的解脱不同于二乘的解脱;菩萨的解脱是要入于三世,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同时要再入于三界中。二乘人的解脱是:他就要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不再入于三界中。所以菩萨的解脱,一定要通过布施来修除自己的贪悭的烦恼。
可是这一句经文的意思,并不是说:菩萨永远只要修布施就好。也就是这个地方的布施,其实是已经意味着菩萨一定要熏习大乘法,修行菩萨道成佛的这个道理。成佛的道理,就是因为众生皆有这个不生不灭的金刚心如来藏,以这样一个实相的道理来熏习,让自己能够建立正知正见,知道行菩萨道这条路,是应该要怎么样来累积自己的福德、累积自己的智慧。当要累积自己的福德的时候,不能只是累积世间的福德,一定要能够有出世间的福德;要有出世间的福德,就一定要有出世间的智慧,依止于出世间的智慧来行布施。所以菩萨除了布施以外,没有办法来得人天乐以及无上乐,是这个道理。因为就算是世俗人好了,想要得人天之乐,只是修持戒行——持戒,生到天界以后,这个福也是有差别的;如果没有布施,那生到天界去所受的福并不是平等,还是因为以他在人间所修的布施而受差别的福报。所以说以菩萨而言,要得人天之乐,除了布施以外没有第二条路;虽然菩萨布施不是为了想要求得人天之乐,可是这个理路上是告诉我们,要能够受得人天之乐,应该要布施。
至于无上乐这个部分就是:菩萨在修集福德的过程里面,最重要是让自己要能够在佛菩提道中能够生起般若智慧,因为除了般若智慧为依止以外,没有办法让自己成就佛道。要依止于般若智慧,一定要能够实证自己的这个自心如来——如来藏;要能够开悟,要能够找到自己的自心如来,一定要有福;要有这个福德,要调柔自心才有办法开悟;开悟以后才能依止般若智慧继续行菩萨道,然后一位一位这样子的往上修学,乃至最后成佛。这个就是所谓布施——除了布施以外,无有能得人天之乐以及无上乐的真正意思。
因此佛陀说:他在经中常常这样讲,有智慧的人自己观察,除了自己只剩下一口可以吃的饭,自己吃生命可以存活,布施给他人可能就会死掉;可是当有人来乞求这一口饭的时候,还应该布施给他;何况自己有很多多余的财物呢?所以佛陀说:有智慧的人应当要观察,这些世间的财物都是无常的,都是无常,所以在无量世中会失坏、耗减;这样子这些财物都随着生死而失坏、耗减,那这样不管所累积多少的福,不管是无量无边的福,都会随着一世一世的生死,而失坏、而耗灭掉。佛陀告诉我们:这些财物如果只是放在生死中耗减掉,不能得到任何利益;因为只是在生死中受用,没有办法因为这些福而得解脱,而能够在依止于这样的福进一步成为基础,而得到佛菩提的智慧,也不能再利益别人得到佛菩提的智慧。所以世间的财物虽然是无常,但是却能够拿来布施,来作无量的利益,来利益众生的世间的生命,乃至利益众生的法身慧命。所以佛陀教导菩萨:为什么要悭惜而不能布施呢?这些道理菩萨都应该深深的去思惟。有智慧的人要经常观察,世间的财物它是无常的,因为是无常,随着每一世的生死中而失坏掉,不能得到利益、不能利益众生,而且不能利益众生的法身慧命。它虽然是无常,拿来布施来作无量的利益,能够让众生得到世间的利益,也能够让众生得到法身慧命上的利益。所以佛陀教导菩萨们:为什么还要悭惜而不来布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