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上品施主可以毁坏五种弊恶法现世得四果报

2017-03-30 浏览次数:41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佛陀继续为我们开示:【善男子!若人乐施,是人即坏五弊恶法:一者邪见、二者无信、三者放逸、四者悭悋、五者瞋痴。离是恶已,心生欢喜。因欢喜故,乃至获得真正解脱。是人现在得四果报:一者一切乐见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于四方、三者入大众时心无怖畏、四者一切善人乐来亲附。】“《优婆塞戒经》卷四”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上品施主乐于布施,这样的人可以毁坏五种弊恶法。

第一种是邪见,什么样的邪见呢?就是一般人都会落在邪见,就是说没有三世,认为只有这一世;会认为只有这一世的人,大部分是落在六识论中,认为一切有情只有六种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只有这六个识的存在,那当然会觉得这六个识,这一世死亡舍报以后就没有了,所以会认为就没有未来世;既然认为没有未来世,就会认为没有过去世,所以既然没有三世,那么他就不会乐于布施,认为没有因果。所以这个邪见本身,它就是认为没有三世,既然没有三世,他就不会去布施。可是乐于布施者,他绝对不是落在六识论里面,乐于布施有智慧者,他一定是如法地去接受善知识的教导,如法地接受贤圣的教导,知道一切众生只有八个识;一切法的根本因,就是一切众生皆有的自心如来——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那么在这种第八识祂是金刚心不会毁坏的情况之下,必然有三世,必然有过去世布施的因,才有这一世布施的果;有这一世布施的因,就有未来世布施的果;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他不会落在邪见中,就可以毁坏掉这个邪见。

第二个是无信,无信就表示说,不信有这个因果——造善业有善果、造恶业有恶果,对三宝不生起正信。对三宝不生起正信的人,通常不会去作布施。因为通常在三宝中生起正信的人,才能够善于了知诸法的因缘;能够善于了知诸法的因缘的话,就能增长信心。所以不信三宝,不信三世因果的人,他是不容易来修布施的。可是乐于布施者,因为对三宝生起正信,而且能够对于善恶业果能够生信,所以他能够毁坏“无信”这一种弊恶法。

第三种放逸,就是乐于布施者,他随时随地想到,就是要怎么样来去除生死中的烦恼、生死中的系缚;怎样来让自己在佛道上能够增进,怎样去除愚痴,发起智慧。所以他会在佛道上努力修学,知道自己要培植福德资粮,才能够让自己在智慧资粮上增长。所以他在乐于布施的过程,已经毁坏掉“放逸”的弊恶法了。

第四个就是悭吝,悭吝本身就是舍不得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用,舍不得自己的东西减少,想要积聚更多的东西。这样的一个悭吝的弊恶烦恼,对一位乐于布施者,是视为罪过的,是视为过失的。所以乐于布施者,心心念念的就是怎样能够坏除悭吝的烦恼,怎样不要去长养悭吝的烦恼;所以乐于布施者,他一定可以毁坏“悭吝”的弊恶法。

第五种嗔跟痴,嗔就是不能安忍、不能接受。不能安忍、不能接受这个众生在三界中生死苦,愚痴而不能出离;不能接受众生因为没有福,所以需要菩萨来摄受,需要菩萨来布施给与,让他能够安隐快乐。乐于布施者就是因为有慈愍心,慈愍心来看待众生;慈愍心本身就是在对治瞋,所以既然能够发起这个慈愍心,就是能够安忍、能够接受众生在三界中生死苦而不能出离,需要菩萨来摄受,所以他能够毁坏这个瞋。同时能够毁坏这个痴,痴的意思就是说,不知道在生死中受苦的道理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解脱?那么这位乐于布施的菩萨,他已经能够实证自心如来,能够知道一切法的根源,都是这个自心如来。这个自心如来本来解脱、金刚不坏,具足能生万法的功能;可是,是因为众生自己愚痴而去增长了很多我执、我所执的烦恼。所以当他在对于布施的过程里面,已经知道一切因果能够成立,就是有金刚心如来藏的存在,所以他已经破除了这个痴;而且要实证这个实相心,也破除了这一分另外一边的无始无明的痴。

所以他乐于布施,就能毁坏这五种弊恶法。离开了这五种弊恶法以后,生起欢喜心,因为欢喜心的缘故,对于法、对于三宝的信,由信根而增长为信力,所以他能够由精进根增长为精进力,念根增长为念力;而在智慧门方面,由智慧慢慢增长而有智慧力,所以能够获得真正解脱。获得真正解脱的意思,就是他不是在这种方便解脱上修学,也就是不是在纯粹二乘人所修的毁坏五阴法出生的因,然后让自己入无余涅槃的方面去修学;而是说知道本来解脱的是自心如来,而怎么样能够不毁坏五阴十八界的法,而能够让自己毁坏掉这些在三界中生死的因,而真正转依自心如来真如无我,这样子来获得五阴十八界现行,不系属于三界生死,这样才叫作真正解脱,最后成就的果就是佛果。因为这样乐于布施,最后一定会获得佛道上的成就。

这样乐于布施的人,现在就能得到四种果报:一种是一切人乐于亲附,乃至怨家。因为这位乐于布施者,心中已经没有所谓的瞋与怨了,虽然怨家自己觉得他跟他有怨,可是这位乐于布施者,在布施的过程里面,不分对方是亲或者怨,显示出来的完全没有这种怨的气习,所以怨家就乐于来亲附这位乐于布施的智者。第二个就是因为乐于布施、广行布施,所以善名就流布四方了。那么入于大众中心里没有怖畏,因为在心中完全不会去产生任何念头说要损害大众,或者说要造成任何的争议、任何的斗争;所以心中对大众只有这种慈愍心、只有平等心,所以入于大众时,心中没有任何的恐怖或是畏惧。那么一切善人看到有这样一个乐于布施的智者,当然都会来亲附,共同成就这个布施的善法。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